劉邦項羽為競爭對手,為什麼劉邦統一天下後沒有汙名化項羽?

劉邦和項羽都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統一天下的競爭者,但成王敗寇,他們彷彿跳出了 這個事物規律,但凡事有因必有果,造成這樣的原因,我覺得是以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漢朝之前,統治者對於史書或多或少有敬畏!

史官用書籍記錄國家大事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開始,比如殷商的甲骨文;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史書,比如《左傳》、《竹書紀年》、《春秋》等。還有一些名士的著作,典型如儒家的四書五經、韓非的《韓非子》,荀子的《荀子》、還有《詩經》、《楚辭》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先秦歷史的參考,而且以書證史在我國也有一個較為悠久的傳統。他們所著作的過程中,統治者,一般不會加以干預,而非要干預,史官心中也大多遵循原則。比如春秋末期齊國內亂, 崔杼弒殺了當時的齊莊公,但是害怕自己在史書上留下罵名,於是要求當時的史官改史,但史官前後三個即使付出生命還是將其如實記錄了下來。

因此劉邦所處的秦漢之交,根本沒有對政敵汙名化的傳統,且對史書都還比較敬畏!

劉邦項羽為競爭對手,為什麼劉邦統一天下後沒有汙名化項羽?

對項羽美化的《史記。項羽本紀》並不是成書於劉邦主政的時期

項羽雖然是劉邦的對頭,但是漢初並沒有大規模修史,沒有修史,也就談不上汙名化了,而真正記載這一段時期的歷史,為官方所承人的正史是劉邦子孫漢武帝時期司馬遷所著的《史記》,當然不排除《史記》裡面對項羽多加讚揚,也因此之後歷代對項羽的惋惜,包括後來東漢班超所著的《漢書》也是採用了史記的說法。

劉邦項羽為競爭對手,為什麼劉邦統一天下後沒有汙名化項羽?

鑑於以上兩點,劉邦對於項羽 根本不可能汙名化,何況就算當時著史,以劉邦自身品性來分析,汙名化的機率也很低,因為他對於自己有一個很清楚的認知,正如《史記。高祖本紀》所載: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劉邦項羽為競爭對手,為什麼劉邦統一天下後沒有汙名化項羽?

一個胸懷天下的形象躍然紙上,這也是他能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