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項梁這個人在歷史舞臺上的存在時間比較短,存在感也不是很強烈。但是,他卻是研讀楚漢爭霸歷史的關鍵性人物。

他不僅僅只是項燕的兒子、項羽的叔叔,還是天下反秦的前期領軍人物,更是項羽開啟暴走模式的帶路人。

項梁從起兵反秦到兵敗身亡,其實只有短短的兩年時間。在這兩年時間裡,他為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填充了厚重的底色,也為後期的風雲突變、爾虞我詐設下了誘因,他在楚漢相爭的歷史之中,其實起到了一個起承轉合的作用,讀懂他,對於全面深刻地理解劉邦、項羽等人命運背後的邏輯線大有裨益。

更重要的是,歷史對於我們來說,從來都不應該僅僅是歷史故事,我們需要透過項梁這樣的歷史人物去窺探人性的隱秘,去閱讀人生百態,以促進自己成為一個更加通透的人。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那麼,項梁短暫的一生,究竟隱隱約約地告訴了我們哪些人性邏輯呢?且從頭到尾來梳理一下吧。

戰國時代有很多所謂的“最後的名將”,比如趙國最後的名將就是李牧,“李牧死,趙國亡”;秦朝最後的名將就是章邯,“章邯降,秦朝崩”;楚國也有一位名將,他的名字叫項燕。

項燕這位老將軍在楚國大廈將傾的時候,率軍頂住了秦國青年將領李信率領二十萬大軍的攻勢,為楚國強行續命,是楚國功勳卓著的民族英雄。但是,這位老英雄最後還是在老流氓王翦的軟硬兼施下兵敗身亡了,楚國也因此滅亡了。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江湖上開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其實很有講究,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誰會去說這句話?其次我們要搞清楚他們為什麼和憑什麼說這句話。

這句話一看就是失敗者對成功者說,意思就是這次我輸了,只要我不死,保證最終幹贏你!說這種話的人其實往往只是表達不甘和不服這兩種情緒而已,要說有什麼理論依據和實力保障,基本上也是鬼扯淡。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其實表達的就是楚人對秦人一種刻骨銘心的仇恨而已!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這裡需要簡單解釋一下,秦國統一天下,滅掉的也不止楚國一個國家,為什麼只要他們會發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吶喊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秦楚世代聯姻,早就是一家人了,但是秦國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戲耍楚國,最後把楚國的精神偶像項燕給弄死了,把楚國也徹底吞併了,這種被自己人搞死、搞慘的感受確實更讓人難以接受;二是楚人發源於蠻荒之地,民風一直比較彪悍、性格也比較粗暴,不服就幹更符合他們的情緒和性格特徵。不像中原大地和齊魯大地,文明比較發達,人家即便心裡恨得牙癢癢,但嘴裡不隨便放狠話,他們覺得沒啥實際性的意義。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狠話實際上是一句空話,但是歷史和生活有時候就是無巧不成書,它一語成讖了。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秦末天下大亂,陳勝首舉義旗,苦秦久矣的六國人民紛紛響應。秦楚之間的恩怨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終於發揮作用了。

大家認為,古往今來的起義行動的首要問題是什麼?是拉隊伍嗎?不是!而是樹旗幟!

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例子,兩夫妻要翻臉了。大家去總結,提出要離婚的一方是不是通常要反覆強調他想找的伴侶是什麼樣的?這就是樹旗幟!因為樹立了新的旗幟,才能和舊的事物有比較,有比較才方便突出矛盾,突出矛盾才有利於調動情緒!要唱反調,首先就要擺出旗鼓相當的陣勢,要把最讓人痛心的事情擺出來!

所以,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打出的正是楚國的旗幟,正是為項燕報仇的名義,這樣一來,相當於把天下百姓對秦朝的仇恨感拉得滿滿的。

大澤鄉起義那一點點星星之火,很快就成就了反秦事業的燎原之勢,但是,由於陳勝、吳廣自身的侷限性,張楚政權註定只能如流星般在那段歷史中留下霎那芳華,曇花一現。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陳勝被他的車伕刺殺後,大秦的政局一團亂,反秦的隊伍也是群龍無首,需要破而重立。陳勝原來的手下大將秦嘉立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景駒來當楚王,希望藉此來掌握政治主動權。

但是,政治博弈中,絕對威望是需要依靠絕對實力來支撐的。秦嘉和景駒這種自嗨行為,傷害了很多人的政治利益,所以他們的地位和名分根本就得不到別人的認可。

項梁就首先表示很噁心,陳勝、吳廣打著自己老爹的旗號揭竿而起,可在陳勝、吳廣敗亡之後,這面流動紅旗還落到秦嘉、景駒之流手裡去了,這讓咱們老項家的人情何以堪?

項梁和項羽叔侄果斷地將敢於隨便稱“楚王”的秦嘉和景駒給剿滅了,秦嘉戰死,景駒逃跑(後死在梁地)。

項梁經此一戰,不光捍衛了其楚國正統的政治地位,還吸收了秦嘉的部分部隊,一躍成為天下反秦的第一大勢力,名動天下。

將門之後的項梁算是就此崛起了。這裡需要解釋一下,項梁這樣的將門之後,他的崛起是在一定程度上吃了身世的紅利的。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史書中說,項梁因為殺了人,所以帶著侄兒項羽逃到了吳中一帶。殺人潛逃這種事情對於項梁叔侄來說影響並不大,因為他們項家在楚國是自帶一定的免疫系統的,這都不是事。

相反,由於出身名門,項梁的交際圈也算得上是往來無白丁了。他到了吳中,很快就和吳中的社會精英混成一片。

吳中,這塊地區在中國歷史上鼎鼎有名,它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稱呼——江東。在地圖上來看,長江自九江之後突然北走,將長江兩岸分為了東西兩塊,東邊地區就被稱為江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吳越之地。這塊地區,也被風水大師稱為中華三條龍脈之一水龍的龍頭,金陵城便被很多朝代視為有帝王之氣的建都首選,自古人傑地靈、人才輩出。

項梁能在人才輩出的江東迅速站穩腳跟,除了跟他的家世有關,還因為他身邊帶了一個冠絕古今的霸王項羽。要身份有身份,要實力有實力,這才是人家唯他們項家馬首是瞻的根本原因。

富貴看精神,功名看氣概!天賦異稟的項羽往哪裡一站,那都是鶴立雞群,項羽就是他們項家的活招牌,勝過任何的廣告和宣傳。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大澤鄉起義之後,項梁叔侄順勢而起,吳中大地,應者雲集。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幹大事,誰都想跟隨一個氣勢不凡的老大哥,畢竟,選擇有時候比努力更重要。

當時,吳地會稽郡守殷通也想趁著天下大亂這灘渾水,好好地建功立業一番,於是也想順勢成為一方反秦諸侯,於是他便對項梁說:“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此乃天要亡秦。我也打算順勢而為,起兵反秦,請你和桓楚(另一個當地名流)統領軍隊。”

殷通看中的自然是項梁身上自帶的品牌效應,但是他還是草率了,人家項家這塊金字招牌在當時環境下,放到哪裡不是價值滿滿,人家為什麼要和你合作呢?你這種招募項梁叔侄做打工仔的行為,其實是入不了項梁叔侄的法眼的。

項梁叔侄聽了殷通的話之後,感覺上天在暗示他們,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現在正是積聚啟動資金的絕好時機。於是,項梁先是在和殷通談事時讓項羽突然發難,一劍砍下了殷通的頭,隨後手提頭顱,身掛官印,大搖大擺地走出郡守府,大聲宣佈:“以後大家都跟我混了!”

殷通的手下自然會有一些忿忿不平之人,但這些人一哄而上卻都被千古殺神項羽輕鬆擊退。據傳此戰,項羽一人持一劍,一步濺一血,一氣殺百人,讓人震驚於項羽是天神下凡。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在項羽強大的震懾力下,項梁終於穩住了會稽郡的局勢,他召集原先就已經混熟了的豪強與官吏開會,自立為會稽郡首,並派人去接收吳中郡下屬各縣。

隨後,項梁從招來的兵丁中精挑細選出來八千精銳,著手打造自己的嫡系部隊。

在建立自己的革命根據地和打造自己的嫡系武裝力量之後,項梁步步為營,命令項羽帶著那八千精銳去掃平周邊不服的區縣,擴充套件自己的地盤。

可就在他起兵不久,北方就傳來了陳勝兵敗的訊息,相當於義軍首領的位置又空出來了。此時,難道項梁心裡就沒有怦然心動嗎?他就不想順勢當上楚國代表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項梁還是比秦嘉和景駒之流要高明得多,他知道在自己羽翼未豐的情況下,得瑟越厲害只會死得越早,任何時候,強大自己都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所以,項梁按下性子繼續打野。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陳嬰

這時,他聽到了不遠處的東陽縣有一股力量可以爭取,領頭的人叫做陳嬰。

這支隊伍為什麼可以爭取呢?因為這支隊伍屬於自發性的暴動隊伍,他們的領頭人陳嬰都是臨時推選出來的,他們的預謀性和目的性其實都不明顯,也不強烈。

陳嬰之所以能被推選為首領,主要是因為他讀過書、明事理,且生性厚道,也就是口碑好。關鍵是他還有一個偉大而充滿智慧的母親,這位母親不光成就他前半輩子的才華與運氣,更是成就他後半輩子的富貴和福報。

在陳嬰成為義軍首領之後,她對陳嬰說:“自從我嫁到了咱們老陳家,就從未聽說過咱家祖上出過什麼貴人。現在你突然得到這麼大的聲望,不是什麼吉祥事。你應該找一個有能力的大人物,去做他的屬下,造反成功能封侯,造反失敗能逃亡。”

這番話就是教育陳嬰在大事面前要有自知之明,別得意忘形,咱有多大本事就端多大的飯碗,千萬別迷失在眼前的得失之中。別看這樣的道理並不深奧,但是,作為一個母親,能主動勸自己的孩子去放棄名利和地位,選擇順應時勢主動讓賢,這是難能可貴的。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一向聽媽媽的話的陳嬰,覺得媽媽說得很有道理,所以一方面低調行事、穩打穩紮,一方面審時度勢、尋求明主。

當項梁、項羽找到他的時候,陳嬰的部隊已達到了兩萬多人,人數上幾乎與項梁的部隊持平。聰明的陳嬰並沒有因此坐地起價或者拒不合作,而是在和項梁、項羽確認過眼神之後,便毫不猶豫地將軍權交給了項梁。

陳嬰後來成為了楚國的上柱國(相當於丞相),項羽敗後,他又歸順了劉邦,也在漢朝的開國封賞時得到了列侯的爵位並善終。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他媽媽對他“上善若水”般的教育,聽媽媽的話,大多數時候是有道理的。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在會稽郡逐漸站穩腳跟之後,項梁又前往自己的老家江蘇宿遷去招兵買馬。

各位創業的朋友,大家一定要記住,任何時候,家鄉資源永遠是我們事業發展的優勢資源,具體原因就不詳細解釋了。

江蘇宿遷遠離關中,山高皇帝遠,當時已經隱隱成為地下反秦的革命基地,反秦資源十分豐富。項梁這次回家,不僅得到了項莊、項伯等自家兄弟的助力,還在此地收穫了一大批英雄豪傑,包括英布、范增、鍾離昧、呂辰、蒲將軍等後面項羽稱霸天下的全部核心班底,當然也包括最讓人惋惜的韓信。

當然,左右和改變項氏集團今後命運的核心人員基本上也在這次聚集了,如英布、范增和韓信等,本文限於篇幅,就不一一展開闡述了。

項梁在老家開始迅速壯大,人數達到了六七萬,不斷收復周邊區縣。之後,便是前文所說的項梁滅秦嘉和景駒的故事了,此時的項梁已經起勢了,又豈會心甘情願地把楚字招牌讓給別人?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范增蠟像

在剿滅秦嘉和景駒之後,項梁集團也陷入了一個新的思考,為誰而戰的問題。如果繼續走自立的道路,誰也保不齊他會成為下一個陳勝、景駒,但是,如果要走擁立的路線,這個人選又不好找。

就在項梁進退兩難的時候,范增站出來給他指點迷津了。

范增說:“秦滅六國,楚人的仇恨最深,人們至今還懷念被秦昭王騙入秦國致死的楚懷王,“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詛咒是有道理的。陳勝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不立楚王后裔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國反秦的力量,導致其勢不長。自從你渡江以來,楚地將領紛紛前來依附,就是因為項氏世代為楚將,人們以為你能復立楚國社稷。你現在應該順民意,立楚王的後裔。”

儘管范增這個提議在歷史上還頗具爭議,因為范增是楚國遺貴的代表,他這個建議的階級用心還是很明顯的。但是,從政治遊戲的規則來看,還是比較符合時宜的。換句話說,渾水摸魚的時候,就是要學會扯虎皮做大旗。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楚懷王熊心

項梁一點就透,於是便找來了沉冤未雪的楚懷王的孫子熊心,把這個正在放羊的落魄王室後裔推上了王位,王號還是沿用他爺爺的王號——楚懷王,這個王號比較容易拉仇恨,最能勾起楚國百姓痛苦的回憶。

項梁的這次動作還有一個潛在的意義,那就是把秦末天下大亂的農民起義正式公開打上了“貴族復國”的烙印。這有什麼用呢?就是抬升了義軍軍事行動的戰略地位,以前秦朝可以再輿論上進行降維打擊,把各路義軍定性為反賊,現在人家搭建了對應的政治平臺,人家不是反賊,頂多只能算是敵國勢力了。你秦朝不能再進行輿論攻擊了。

此時,秦朝在最後的名將章邯的領導下,一路摧枯拉朽,正在慢慢地平復各路義軍。清除“張楚”政權後,他們一路向北,在臨濟,章邯大敗魏國復國貴族魏咎的魏軍。魏咎困守於臨濟城,只好派宰相周市求救於齊楚。

復國的六國因為都死過一次,都有經驗了,唇亡齒寒的道理都明白過來了,所以,楚國趕緊派出了項它領兵北上,齊國則由老大田儋和他弟弟田榮親自率兵救魏。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但是,這些人跟章邯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人。章邯圍點打援,坐等援軍過來送人頭。

章邯趁著援軍遠道而來、人馬疲乏之際,於夜間發起奇襲,大破齊楚援軍。齊王田儋、魏相周市全部戰死,田榮僥倖得逃。魏王魏咎一看脫困無望,便跟章邯約定投降,請求章邯勿傷百姓,自焚而死,其弟魏豹流亡楚國。

至此,魏國復國勢力第一個被章邯剿滅。

齊軍戰敗後,田榮聚斂敗兵,逃至東阿。章邯則尾隨而至,圍住了東阿城。

齊國的貴族們一看形勢如此逼人,老大哥田儋已經戰死,田榮也被圍在東阿城了,便又擁立了末代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為新齊王,搭建新政府以求自保。同時,滿世界發求救資訊。

項梁聽說此時魏滅齊危,便迅速率楚國隊主力前來救齊,在東阿城下大戰章邯。此時的章邯已是疲憊之師,被氣勢洶洶的項梁一舉破敵。

章邯向西敗走,田榮獲救。

項梁這次和他父親項燕一樣,在秦軍不可一世之時,打破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可謂是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給反秦隊伍注入了寶貴的信心。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章邯敗走後,項梁派出了後來楚漢二人轉的主角項羽和劉邦進行追擊。在城陽,項羽和劉邦再度擊破章邯的防守。

章邯逃進了濮陽城進行堅守,還引來了黃河水做護城河,高掛停戰牌。

項羽和劉邦見濮陽城牢不可破,便南下攻擊定陶。不過,定陶作為中原經濟中心,城高糧足,易守難攻。

兩人久攻不下,覺得這樣和秦軍打消耗戰很沒意義,於是調頭向西,結果在雍丘又碰見了秦軍,再度大破之,還殺掉了李斯的兒子——三川郡守李由。

大勝後的二人,轉頭準備去攻打外黃(河南杞縣)。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楚軍三戰三捷,士氣大漲,項梁意氣風發,修書趙、齊,約二國聯軍同擊章邯,意欲一舉打掉秦軍的主力。

但是,很遺憾的是,趙國和齊國給項梁的迴應,都是一個“不”字。回覆是相同的,原因卻是不同的,趙國是騰不出手,齊國是不願意不上手。

此時的趙國剛剛經歷了一場內部叛亂,趙地首領武臣被大將李良殺掉,陳餘和張耳又幹掉了李良,擁立了趙國王族後裔趙歇,剛剛成立的趙國政權還不穩定。而且,此時趙國主力正和燕國、齊國的部分力量在黃河以北扛著王離長城軍的打擊,算得上是分身乏術。

齊國為什麼不願意與項梁合作呢?人家剛剛救了你們,你們不應該知恩圖報嗎?

話說田榮在東阿解圍後,靠著打剩下的那點敗兵,回到齊地消滅了新成立的田假偽政府,立了自己的侄子,也就是田儋的兒子田福做新齊王。被趕下臺的田假逃到了楚,丞相田角逃到了趙。跑位很藝術,避免了被一鍋端。田榮藉此機會對楚和趙表示,要我出兵可以,但你們要把那兩個齊國的反革命交出來才行。

趙國此時正和田間(田假的親戚)聯合抵抗王離呢,你讓他殺了田角?這不是開玩笑嗎?所以趙國根本就沒搭理田榮。

楚國那邊就更加心裡不痛快了,我們才救了你小子的命,你特麼還沒合作就跟我談條件?所以也沒搭理田榮。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求而不得的田榮惱羞成怒,倔強地宣佈,齊國就是不出兵。項梁得知訊息後,也犯了倔脾氣,愛出兵不出兵,有你沒你一樣過年!便獨自領兵去攻打侄子項羽都沒有打下來的經濟中心定陶城去了。

此次冒昧攻打定陶城,最終要了項梁的性命,也將秦末的歷史強行拉入了另一個軌道。

定陶城易守難攻,且經濟富裕,是最好的軍事誘餌。當得知項梁心心念念要打定陶城時,龜縮在濮陽城的章邯就敏銳地嗅到了絕佳的戰機,你們認為我們吃了幾次敗仗就不敢動了是吧?你們敢在定陶城外僵持,我就敢出其不意地給你們包一次餃子。

章邯這個人之所以被稱為名將是有原因的,他的慣用組合拳就是:示弱、整軍、集中優勢兵力、突襲,最好夜戰。

在確認項梁對他疏於防備之後,他選擇了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集中三十萬兵力,對圍攻定陶的項梁進行了突襲。

三十萬精銳,還突襲,還夜戰!多麼穩重的戰術呀!

一夜大戰,項梁戰死,楚軍死傷大半,殘兵四散,項梁的人生戛然而止。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英雄了得的項梁為什麼會命喪定陶城下呢?這是本文需要重點剖析的問題,看似偶然,其實背後隱藏著諸多的人性誤區。

首先,項梁為什麼對定陶這座城市有如此濃厚的興趣,因為定陶城是當時的財富中心,經濟十分發達,各種資源十分豐富。這背後隱藏著一種什麼樣的人性邏輯呢?那就是好東西是人人想要的。

我們姑且把這種追求好東西的心態稱之為慾望或者誘惑,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誰不希望自己的日子過得好一點?

但是,人這一輩子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利益誘惑的,金錢、名利、美色、地位,各種各樣的誘惑無處不在。當我們面對誘惑的時候,最難得的是要保持一顆理智的心。

為什麼人人想要的東西,就非得落入你的口袋?為什麼那麼美好的東西擺在那裡,別人卻不去動?你要得到那些東西,背後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你的實力支撐是什麼?你的意外風險是什麼?這些都是需要認真去權衡的!

歸根到底,人這一輩子,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想要的”和“自己能要的”是有區別的,伸手去搶自己不該搶的東西,遲早會遭到報應的。

項梁就是有點忘乎所以了。定陶城這麼好的一座城池,項羽和劉邦打了幾下沒成功,轉頭就跑了,這背後難道沒有原因嗎?難道他們不想佔領這座經濟城市?顯然是他們發覺了風險和收穫不成正比,所以主動放棄了。你項梁還急急忙忙衝上去幹什麼?作為一個統帥,這點風險辨別能力都沒有嗎?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其次,我們進一步挖掘一下項梁當時的心態,也就是剖析一下成功者的偏見。

在楚軍三戰三捷後,項梁有點飄了。他認為自己率領的楚軍才是戰無不勝的,不然,為什麼所向披靡的秦軍會在楚軍手裡接二連三地吃敗仗?所以,他才會對有沒有趙國和齊國的支援不以為意,他覺得憑藉自己的楚軍足以橫掃天下。

這就是成功者的偏見。也就是說,一個人在取得一定的成績之後,會格外的自信,從而覺得沒有什麼是自己搞不定的事情,也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比如當時項梁的部將宋義勸他不要輕敵,他就沒當回事。

失敗者容易沒有自我,成功者容易過於自我,這都是人性邏輯的誤區!

成功者的偏見,就是容易把一些偶然當必然,然後飄飄然地突出自己的個人能力與信心。縱觀楚軍的三戰三捷,其實第一次在東阿城下,楚軍是佔了秦軍疲憊的便宜的;第二次、第三次勝利,那都是項羽和劉邦這楚漢雙雄打出來的,與項梁關係並不大。遺憾的是,項梁覺得這是他英明神武和楚軍所向披靡的表現。

一個人只要是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放心,前面一定會有一個讓他永遠跳出來的大坑在等著他!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最後,我們需要探討一下參考性自我分析的問題,我們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錯綜複雜的問題,有時候面對變化多端的外部情況和形勢,很難真正做到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和判斷,但是,我們要學會把身邊的人作為參考座標來評判自己,也就是先識別別人,再識別自己。

以項梁為例,你不知道定陶城能不能打?打不打得贏?難道你不知道自己的侄兒項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嗎?他簡直就是中國歷史上硬戰水平的最高代表,他都沒有搞定的事,你急急忙忙去搞啥?你和他在軍事上的差距有多大,你自己心裡沒點逼數嗎?

人,最怕就是在短暫的成功之後,忘乎所以。有很多人,一旦得勢,就忘記自己爹媽姓什麼了,就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了,這種人的人生和事業都是很危險的。

得了成功者偏見病的項梁,很難理性地分析問題了。他不光無法正確識別自己,也無法客觀地去尊重對手了。縱橫天下一百多年的大秦鐵騎、關中勁旅,哪有什麼好對付?秦國的軍功制與秦軍的戰鬥力,是秦國吊打山東六國的根本支撐,哪能輕易被挑戰?

可惜的是,即便有了項羽這個蓋世英雄幫項梁率先試水,但項梁還是不管不顧地扎進水裡溺死了。不得不說項梁在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後,有點喪失自知之明瞭。

透過項梁的兵敗被殺,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飛

項梁一世經營、一戰身亡,他的死和陳勝的死有異曲同工之妙,令人惋惜,更令人感慨。

關於他失敗的原因,前文已經說得十分清楚了,主要就是高看自己,小看對手,沒有自知之明,這些都是人性之中最致命的缺陷,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的人性誤區。

我們永遠不要帶著成功者的偏見去追求成功,人,貴在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方能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地去追求可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