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年間溫州抗倭大業,組織鄉兵抗倭而死的是誰

抄錄自沈克成《溫州歷史年表》。

明嘉靖年間溫州抗倭大業,組織鄉兵抗倭而死的是誰

(1558)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

二月二十九日,倭攻樂清縣城,溫處參將張鈇堅守,指揮劉茂、朱廷鑰等戰死。

三月,倭寇犯黃華,磐石衛指揮劉茂、蒲岐千戶秦煌、應襲千戶魏履謙在海戰中死難。倭寇旋從石馬登陸,攻後所,焚劫樂清縣城而去。同月,倭寇擾虹橋,鄉民奮起抗擊,寇繼竄登白沙嶺,張鈇伏兵截擊,斬殺甚多。三月二十三日,倭眾數千,劫掠瑤岙、芙蓉諸鄉,旋攻樂清縣城,張鈇等擁軍堅拒,城得保全。

四月,永嘉林壺峰(1509-1591,名祥,字時簡,甌北羅浮人)捐糧數百石犒勞守城官兵。壺峰出身殷富之家,一生熱衷於地方公益。羅浮至三江隔楠溪,然無固定渡船,又捐置渡船一隻,僱船工一名,江邊建義樓一所,僱人看守,樓中薪、水、幾、榻俱備,方便行旅;在華嚴山麓築“義館”(學校),自任教師,免費供群子弟誦習,以培養人才;羅浮雙塔初建於西晉元康五年(295),宋代曾經修葺一次,至明嘉靖年間(1522-1566)毀圮嚴重,壺峰出巨資重修羅浮雙塔,雙塔至今猶存。

四月初四,倭船數十艘自楓林循楠溪南下,渡甌江從朱村上岸。次日又有倭船百餘艘從黃華入港,進逼溫州府城,焚燬四廂民居,知府鄭銘下令戒嚴。同日,倭在瑞安十二都、莘塍一帶搶掠,軍民英勇奮戰,倭寇狼狽逃去。

四月初五,倭船17艘登瑞安梅頭前岡,倭寇八百餘攻海安所,劫索蓑笠、銀兩。當地民眾憑城垣扛巨石擊之,寇引去。

四月初六,王沛、王德率義兵追剿,倭寇焚燒舟船乘夜逃遁,忽然有船一隊順風飄至,眾人疑為漁船不備,倭賊突來,在梅嶺(今海城)把王部截為二截,王沛以74歲高齡身先士卒,眾人勸其不要親自上陣,他則說:“今若退一尺,便失一丈,決不能為自身計,而忍看鄉閭成廢墟。”王沛被倭寇包圍,壯烈犧牲,明廷追贈為太僕寺丞。族弟崇堯、崇修俱被害。

四月十二日,倭犯琯頭,逼磐石。兵道袁祖庚據城力守,而城外村落被倭劫掠殆盡。倭擾白石達七日之久。

四月十六日,一股倭寇穿仙居、楓林,於千石奪舟沿羅浮江邊徑渡外沙、朱村浦登岸,遂放火搶掠,犯永嘉縣城東門。

四月十七日,倭冠船十餘艘從黃華入港攻磬石,磐石衛把總率舟師戰敗,全軍覆沒。

四月二十日,倭寇千餘由永強奪船進飛雲江,劫掠南岸沿江一帶居民。

四月二十三日,倭寇劫掠龍灣,兵道袁祖庚、參將張鈇均在寧村所守禦,王德領鄉兵前往會盟共同抗倭,至金奧時與倭寇遭遇,雙方激戰,王德戰死,時年42歲。死後明廷追贈為太僕寺少卿,並在府城興文裡、康樂坊分別建褒忠祠和愍忠祠以為紀念。

四月二十七日至五月十六日,浙江都司參將戚繼光奉命從台州率部至樂清,自二十八日至五月十一日,分三路進擊正在琯頭、瑞裡、磐石、烏牛、白象一帶劫掠的倭寇,五戰皆捷。後又率兵沿江進剿,在烏牛附近的大崎山、小崎山及黃華一帶,燒燬“福艦”、“蒼艟”等倭船數只,焚溺倭寇無數,救回被俘男女共三百餘人。又率部追擊在永嘉與青田交界的雁門巖,打得倭狼狽逃竄。此後,倭患基本平息。

五月初五,倭寇先後千餘人分別襲瑞安梅頭、東山一帶,搶掠殺人,焚燒民居,瑞安遭遇“有郡以來,未經之慘”。

五月初五,倭寇由瑞安渡江,至平陽縣東登仙壇山,射箭城中,燒劫南門外,嶺門東西牌坊盡毀,喊聲震天。數日後,又燒東門,經兩日始退。

五月初十夜,倭寇悄然逼近寧村城,時參將張鈇領兵至城,眾人恃而無恐,防禦鬆懈。倭寇百餘人乘機登城而入,殺守夜軍士。眾人警覺,參將張鈇被亂槍所傷,總旗黃廷富務促張鈇號召眾人殺倭。倭寇見官兵奮起反擊,遂放火多處,製造混亂。黎明時,倭寇慌忙越城逃離,被官兵斬10餘首級。

五月十一日,寇轉渡飛雲江攻縣城,縱火焚隆山至東山一帶民居為焦土。

四五月間,溫州城戒嚴20多天,永、瑞、平各縣及金鄉、海安、沙園諸衛、所各自固城自守,城外均被焚劫,民房十毀八九,男女被殺、被俘數以萬計,飢溺困病死者無數。

十月,王叔果回家掃墓,正遇倭寇猖獗,上疏獲准在永嘉場英橋裡築永昌堡,多方籌集資金,由其弟王叔杲具體負責監造。耗資七千餘金,大半由杲所出。次年冬,堡成,城址在今龍灣區永昌鎮新城村。中界山(今屬洞頭)巡檢司及鹽課司均遷堡內。興建永昌堡,一鄉得以保障,在抗倭中起禦敵保衛作用。清順治十八年(1661)拆除,後又修復,稱為新城。城呈長方形,周長五里(2366米),高2丈5尺(4米),南北長738米,東西闊445米,基闊4米餘。內外壁用塊石斜壘,中夯雜土。城外環繞護城。河,城內鑿二渠,引河水入城,貫穿南北。有水陸門各四,南北兩端各設二水門,置水閘防衛,河渠上架設小石橋5座。堡內民居櫛比,商鋪井然。除西面和東面南部城牆殘缺、東城樓早毀以及城垛被破壞外,其餘尚完整。

同年,為保護鹽場,防倭寇焚掠,巡鹽御史凌儒在二都築永興堡,又名永嘉堡,俗稱老城。城周4裡,凡720丈,高2。4丈,厚1。3丈,有陸門6,水門2。後連續數年,屢挫倭寇。今已圮。

是年,瑤溪之貞義書院毀於兵火。

是年,樂清章綸《章恭毅公奏議》、《進思錄》有刻本。

是年,永嘉林宗教(字希文,號華源,甌北鎮羅浮村人)中舉,授永福知縣,以清明廉潔著稱,後升貴陽通判,目睹官場黑暗,不願同流合汙,毅然辭官歸家。時人評價為“廉潔如冰,介節似竹;政簡刑清,貌恭神肅;宦業蕭然,橐無隔宿。”

是年,在永嘉巖頭建一跨越麗水湖的三孔拱券式石板橋,名曰麗水橋,由48根條石構成,表示巖頭屬於四十八都。此橋雖經四百多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堅固如初。麗水街南側乃塔湖廟風景區。西端有一座初建於南宋,擴建於清順治元年(1644)的塔湖廟,塔湖廟門外有戲臺。麗水街南端有接官亭(又名花亭),重簷攢頂,形態莊重。巖頭村中央街南端有金永樸建立的水亭祠,原是楠溪江規模最大的一座書院。其南面湯山上有與水亭祠同時建造的文峰塔,形成了楠溪江村村追求的“文筆蘸墨”的風水格局。在塔湖廟北側,與水亭祠書院相望,有創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的文昌閣。塔湖廟景區包括巖頭村“金山十景”中的八景:

是年,加修樂清縣城,擴建北門“堡城”。

【王德實乃一代俊傑】

王德卒。

嘉靖三十七年,四月六日夜,王沛梅頭被害。王德憤曰:“吾不能戮力復沛仇者有如此海。”次日斬二首,擒七人。歸後,四月十八日數千倭寇包圍溫州郡城,十九日,守備袁祖庚派人告急,王德與寧村守將張鈇相約二十日令兵出擊。晨,王德率少數精兵先行,在金岙遭到倭寇伏兵包圍。倭寇越聚越多,王德猶“手射數人,罵賊死。”(《明史·王德傳》)年僅四十二歲。民間傳說他被倭寇“剝皮滾沙”而死,甚慘烈。

是年七月追贈太僕寺丞,建愍忠祠於康樂坊,春秋二祭,以慰英魂。蔭其子如珪、如璧。

王叔果三十七年,請假回家掃墓 上疏請遷永興堡,改築永昌堡。由弟王叔杲盡力督造。第二年落成。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三月唐荊川赴兵部就職後,家居結束。

三十七年四月初六日,在梅頭抗倭卒。七月詔下,敕王沛建褒忠祠於興文裡,贈太僕寺寺丞,蔭子一人入國子監,令有司春秋二祭,以慰英魂。

王德(1517—1558),抗倭英雄。字汝修,號東華。永嘉場二都英橋裡(今龍灣區永昌堡)人。明嘉靖十七年進士。十九年(1540)任東昌府(今屬山東省)推官,歷任大名府(今屬河北省)滑縣知縣。戶科給事中,廣東按察司僉事。抑強豪,平冤獄,敬業愛民。調離滑縣時,民眾曾立祠祭祀。後任廣東兵備僉事,辭官歸奉老母。嘉靖三十五年(1556),倭寇侵溫,傾家產協助族叔王沛組織鄉兵抗倭。嘉靖三十七年四月,義師喋血梅頭,王沛犧牲。王德率部馳援郡城,追倭寇至龍灣,在金岙中伏,“手射殺數人,罵賊死”。《明史》有傳。

王德《遊寶嚴寺》:

山溪行幾曲,

小憩是雲林。

望入青巒迥,

談從白社深。

攜壺無俗客,

學語識幽禽。

忽爾逢漁者,

誰知坐釣心。

抄自《光緒永嘉縣誌》

案:此應為永嘉人王成顯。所論甚是。溫州大可以把抗倭的文化給凸顯出來。他還有網路提案:關於《重建溫州民族英雄王沛、王德紀念館一事》的建議。

明嘉靖年間溫州抗倭大業,組織鄉兵抗倭而死的是誰

明嘉靖年間溫州抗倭大業,組織鄉兵抗倭而死的是誰

明嘉靖年間溫州抗倭大業,組織鄉兵抗倭而死的是誰

明嘉靖年間溫州抗倭大業,組織鄉兵抗倭而死的是誰

明嘉靖年間溫州抗倭大業,組織鄉兵抗倭而死的是誰

明朝嘉靖年間,溫州民族英雄王沛、王德叔侄倆人,保家衛國,在與倭寇戰鬥中壯烈犧牲。當時震動了整個京城,故皇帝分別下旨:誥贈王沛、為大僕寺寺丞,敇建“褒忠祠”於溫州鐵井欄興文裡,以杞英魂。誥贈王德為太僕寺小卿, 敇建“愍忠祠”於康樂坊。嗣後府城下撥銀兩設定每年春秋進行祭祖紀念活動。由於時間長久,對兩“祠堂”缺乏保護和宣傳,任以開發拆除。目前,“兩祠堂”文物所剩無幾,但“兩祠”原址地塊仍在。為弘揚民族精神,悼念先輩的功績,配合溫州市建立文化歷史名城。建議溫州市政府,將鐵井欄興文裡“褒忠祠”和康樂坊“愍忠祠”合併,在康樂坊愍忠祠原址上或者其他適合地點建王沛、王德紀念館。以供後人瞻仰,敬請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為建立溫州文化歷史名城做些實亊,請政協前輩們給予關心,請社會有識之士給予支援。

(一)、王沛 、王德筒況 (1)。 王沛:1485~1558年,字子大、號仁山、王激弟,魁梧倜儻,使義疏財,醫德高明,深得鄉人愛戴,被譽為“益府名醫”。9 S! a) N# E6 i; x0 h2 Z7 j

王沛是通政司王溪橋三子,福建布政司參議王澈和國子監兼經筳講官王激之弟,其侄王叔果湖廣佈政司參議、廣東按察使,王叔杲兵部主亊,其侄孫玉洞、玉綜、玉沙都是朝庭官員。他們家出了三個進士,四個榮譽大夫。他是明朝首輔大學士張聰的外甥,他出身官宦家庭,他不為名、不為利、不為官,看不慣官場弊端,不幕榮華富貴,從小有為國殺敵之志。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浙江沿海倭寇猖獗,大批倭寇從東南沿海 ,進行燒殺、劫掠,王沛為保衛海防,保衛人民財產安全,號召鄉民奮起抵抗,並組織領導一千多人義兵隊伍,在國家不撥銀兩情況下,自制兵器、火炮,魁甲,成為浙南抗倭鬥爭中堅力量。多次擊退倭寇進犯,取得節節勝利,倭寇聞風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