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向洪承疇請教自保之術,洪承疇回答九個字,這九個字把吳三桂坑了?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歷史,瞭解歷史。

先有范文程,再有洪承疇,後有吳三桂,這三個人都可以算作大清功臣。如何評價他們,老百姓心裡都有一杆秤,尤其是不想剃頭髮的揚州、嘉定人,對這三位都會有一種“特殊感情”。

我們細看這三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都跟《水滸傳》裡的智多星吳用有相似之處:只要能得到高官厚祿,投降遼國是可以的,投降金國是可以的,投降後金(清)當然也是可以的。

這些人為了保全高官厚祿,可謂蠅營狗苟忍辱負重:范文程的妻子被多爾袞的弟弟多鐸搶去受用了一段時間,但范文程對清廷“痴心不改忠誠如故”,洪承疇吳三桂更是“猩猩(不是筆者誤把惺惺寫成猩猩,而是他們跟猩猩更相似,都沒有尾巴,有時候也能直立行走)相惜”,吳三桂向洪承疇請教自保之策,洪承疇說了九個字,吳三桂馬上趴在地上磕頭感謝——有人說就是這九個字被吳三桂坑了。

吳三桂向洪承疇請教自保之術,洪承疇回答九個字,這九個字把吳三桂坑了?

范文程這個人,讀者諸君都熟悉,但是《清史稿》中關於多鐸與范文程的列傳,都對此隻字不提,因為即使清朝人(我們可以認為《清史稿》是清朝遺民編修的)也覺得這不是什麼光彩事兒。

但是“正史”不寫,並不代表這件事兒沒發生過,比較真實的流水賬《清實錄》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豫郡王多鐸謀奪大學士范文程妻,事發,下諸王、貝勒、大臣鞠訊,得狀。多鐸罰銀一千兩,並奪十五牛錄。肅親王豪格坐知不發,罰銀三千兩。”

吳三桂向洪承疇請教自保之術,洪承疇回答九個字,這九個字把吳三桂坑了?

多爾袞當時並不是要真正處罰弟弟多鐸,他的目標是大侄子豪格,多鐸沒把一千兩銀子放在眼裡,被奪去的十五個牛錄(八旗建制,奪牛錄等於削去部分兵權)沒過幾天就還回去了。

在八旗貴胄眼裡,多鐸受用范文程的妻子就跟鄰居家死了一隻貓一樣,根本就不叫事兒:范文程原本是屬於正紅旗貝子碩託(禮親王代善次子)家的包衣奴才,碩託被殺,范文程全家作為一種特殊財產歸了多鐸,多鐸看得起范文程夫人,范文程應該感到榮幸。這一點禮親王代善的六世孫(承襲禮親王)昭槤在《嘯亭雜錄》裡有明確記載:“范文程歷相三朝,世祖為捐金一萬,贖之本旗牛錄,始脫籍。”

吳三桂向洪承疇請教自保之術,洪承疇回答九個字,這九個字把吳三桂坑了?

清世祖當然就是福臨,這就是說,直到順治朝,皇帝才拿出一萬兩銀子,為范文程“贖身”,從此他睡覺的時候才不用擔心老婆被八旗貴胄搶走了。

之所以在說洪承疇和吳三桂之前插進范文程的糗事,是要告訴讀者諸君一點:即使“功勳卓著”如范文程,在八旗貴胄眼裡也是一錢不值,而洪承疇吳三桂這樣的降將,每天的日子都過得提心吊膽,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已經到了人人得而誅之的地步——任何一個朝代,對叛徒都不可能完全信任。

吳三桂向洪承疇請教自保之術,洪承疇回答九個字,這九個字把吳三桂坑了?

兔死狗烹古今皆然,作為清廷鷹犬,吳三桂每天都擔心順治康熙哪天嘴饞把他當土狗燉了——他叫吳三桂,本身就帶著調料呢。

為了自保可以不管父親吳襄的死活而投靠多爾袞,為了自保,吳三桂當然也不可能對多爾袞及其繼任者十分放心,於是在劉鍵(有版本寫做劉清)所著《庭聞錄》裡留下了洪承疇吳三桂那極端自私的一段對話。

在《庭聞錄·卷三》中,流水賬一樣敘述了“順治十五年春,三桂請南征,克遵義,獲糧三萬餘石,招降郭李愛等,得兵五千有奇、象一,敗總兵梁亦英於開州倒流水,得象二、馬五百有奇”之後,筆鋒一轉牽出了洪承疇:“經略(還真是清朝的經略,因為那時候洪承疇的職務是‘太保兼太子太師、內翰林國史院大學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地方,總督軍務兼理糧餉。敕諭撫鎮以下鹹聽節制,攻守便宜行事’)洪承疇東還,三桂請自古之策。承疇曰:‘不可使滇一日無事也!’三桂頓首受教。”

吳三桂向洪承疇請教自保之術,洪承疇回答九個字,這九個字把吳三桂坑了?

“不可使滇一日無事也!”為什麼這短短九個字就能讓吳三桂像狗一樣趴在地上磕頭如搗蒜?莫非平西王吳三桂磕頭磕上癮了?

吳三桂也是一代梟雄,他之所以對洪承疇五體投地,是因為洪承疇這九個字說到他心縫兒裡去了。

在《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一》中,吳三桂與耿精忠尚之信孫延齡合為一傳,並且是以吳三桂居首,看這篇傳記,我們發現吳三桂完全是按照洪承疇的教導去做了:“三桂詐稱邊寇,檄赴剿;比至,又稱寇退,檄使還。藩屬將吏士卒糜俸餉鉅萬,各省輸稅不足,徵諸江南,歲二千餘萬,絀則連章入告,贏不復請稽核。”

吳三桂向洪承疇請教自保之術,洪承疇回答九個字,這九個字把吳三桂坑了?

多要的軍費花不完,就裝進了吳三桂的口袋,朝廷給少了吳三桂就雪片一樣發雞毛信,弄得康熙皇帝一個頭兩個大,這才下定決心要削藩——實在是養不起了!

其實就是吳三桂一兩銀子都不要,康熙也不會放過他。熟讀漢家經史的玄燁知道,連父親的死活都不顧,連父母之邦都能背叛的人,變臉如翻書,再次倒戈只是遲早的事情:“三桂蓄異志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發,猶可制也。”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而誤了卿卿性命。吳三桂在歷史上的名聲還不如范文程和洪承疇,這肯定讓吳三桂十分鬱悶:我最後還是反了清朝,怎麼連一句好話都沒聽到呢?

吳三桂向洪承疇請教自保之術,洪承疇回答九個字,這九個字把吳三桂坑了?

其實吳三桂也用不著鬱悶,因為洪承疇那九個字也不是什麼時候都好使,吳三桂為了一己私利而把老百姓再次拖入戰火,這樣朝秦暮楚反覆無常,最後只能成為蝙蝠——喜歡明朝的人不說他好,喜歡清朝的人也不說他好,吳三桂成了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

這時候我們甚至有點懷疑洪承疇“耳提面命面授機宜”的真實用心了:那九個字可以保吳三桂一時平安,但是把戲總有被拆穿的一天,失去了皇帝和百姓的信任,吳三桂還能蹦躂幾天?洪承疇出的這個餿主意,是要幫吳三桂,還是想坑吳三桂?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