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幹了啥?恐怕語文老師都不敢告訴你真相

一說到“匡衡”,99%的人第一反應就是“鑿壁偷光那個孩子”,當年匡衡由於家裡窮,窮到蠟燭都買不起,於是偷偷在牆上鑿了個洞,藉著鄰居家的光線讀書。這個故事意在告訴孩子們,即使條件再困難,也要刻苦讀書,“匡衡”就是其中代表人物。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幹了啥?恐怕語文老師都不敢告訴你真相

於是老師們隔三差五就用匡衡的故事來教育孩子們,比如“古人的學習條件那麼艱苦,他們還在努力學習,你們現在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孩子們一聽,頓感羞愧。那麼問題來了,語文老師為何從來不告訴我們匡衡長大後的事情,其實,是因為老師實在說不出口。

匡衡,東海郡承縣人,雖然匡家世代務農,但匡衡從小聰慧過人且刻苦好學,不惜以“偷光”的方式讀書,受到了人們的誇讚,長大以後他順利入朝為官,但是個很小的官,不過因為匡衡對《詩經》理解頗深,所以被當時的經學家們推崇,就連身為太子的漢元帝都對他頗有好感。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幹了啥?恐怕語文老師都不敢告訴你真相

於是漢元帝一登基,立馬給匡衡“升職加薪”,匡衡一路從小小的文學卒史變成郎中,遷為博士,然後晉級為太子少傅,如此快速的“升職加薪”讓窮了大半輩子的匡衡立馬“飄”了起來,他每天絞盡腦汁想著如何討漢元帝的喜歡。

當年京城發生了地震、日食等災變,匡衡立馬引用《詩經》中的道理,勸漢元帝“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內外,近忠正,遠巧佞”,漢元帝看後大大讚賞匡衡,並且迷上了《詩經》,多次召匡衡為他講解《詩經》,並將匡衡任命為御史大夫,後來丞相韋玄成病逝,漢元帝直接讓匡衡代為丞相,封樂安侯,並且總理全國政務,可謂一飛沖天,平步青雲。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幹了啥?恐怕語文老師都不敢告訴你真相

在當時,被封侯之後是有封地和食邑的,匡衡的封地足足31萬畝,這是啥概念?意思是這31萬畝土地的稅收,全部歸匡衡所有,如今的匡衡,再也不用“偷他人之光”了,既有錢,又有權,可他的心態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匡衡為了得到更多的錢,偷偷將封地擴大,強取豪奪了臨淮郡民田4萬畝,奪了田地不算完,匡衡還指使自己的手下貪盜公家財物,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且別人也不敢隨便舉報他這個丞相,畢竟漢元帝“罩”著他。這位昔日刻苦勤勉、鑿壁偷光的孩子竟然變成了這樣的人,不禁讓人唏噓。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幹了啥?恐怕語文老師都不敢告訴你真相

公元前33年,漢元帝去世,漢成帝登基,司隸校尉駿等人立馬找到機會上告匡衡“專地盜土”(擴大國界)的事情,漢成帝大怒,直接把匡衡貶為庶人,最後匡衡鬱鬱寡歡。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幹了啥?恐怕語文老師都不敢告訴你真相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了,為何語文老師從來不說匡衡長大以後的事情,這要是告訴學生匡衡長大後成了大貪官,課堂不得“炸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