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的燕王秦日綱:剛走上人生巔峰,轉瞬便成為天京事變的炮灰

“絕無僅有”的燕王秦日綱

翻開太平天國的歷史,就會發現燕王秦日綱是一個非常特殊而矛盾的個體,甚至可以說是在整個太平軍中絕無僅有的,即“舉足輕重”,又“可有可無”的人物。

平庸的燕王秦日綱:剛走上人生巔峰,轉瞬便成為天京事變的炮灰

當我們談及太平天國時,諸如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這些名將,總是難以避免的會被提及,而燕王秦日綱,似乎成為了有點陌生、容易遺忘的名字。

但又正是這個經常被忽略的秦日綱,他的名字卻總會在太平天國某些及其重要時刻,突然的、反覆的閃現出來。

秦日綱1847年即帶領2000多礦工加入“拜上帝教”,可以說是太平天國的元老級人物。

不僅資格老,如果按照金田起義時的兩萬人計算,秦日綱大約還是佔一成原始股的大股東。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秦日綱還是唯一一個由“一把手”洪秀全親自吸納入會的核心高階幹部。

其它如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翼王石達開等都是由南王馮雲山招攬的教眾。從這一層面來看,秦日綱可以說是整個太平天國最受天王信任與仰仗的將領。

平庸的燕王秦日綱:剛走上人生巔峰,轉瞬便成為天京事變的炮灰

所以按照資歷、地位和與最高領導的親密程度而言,燕王絕對是太平天國“舉足輕重”的重量級人物。

而要說燕王“可有可無”,細細想來也並非汙衊之詞。

首先,至少在定都天京之前,身居高位的秦日綱完全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戰績,唯一把永安的突圍工作安排給他,仗還打得不太理想。

其次,客觀的評價楊秀清、馮雲山、石達開等首義五王,雖然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不得不說,基本上都屬於那個時代驚才絕豔的人物。

而大體上與“五王”屬於同一時期,地位也緊隨“五王”之後的秦日綱,無論智謀、才情、膽略都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甚至與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這些天京事變之前,缺乏表現機會的後起之秀相比,都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但恰恰是種種的“歷史原因”和機緣巧合,讓綜合素質“泯然於眾人”的秦日綱,在永安建制時,成為了位居天王洪秀全及楊秀清等首義五王之後,整個太平天王的“第七人”。

血戰龍寮嶺,燕王初登場

1851年9月,太平軍攻佔其歷史上首座城市——永安,12月,太平天國“永安建制”,洪秀全論功行賞,核心骨幹紛紛加官進爵,秦日綱獲天官正丞相之職,位列二十四丞相之首,論地位,則緊隨首義五王之後。

1852年4月,盤桓永安城長達半年之久的太平軍意欲打出廣西,揮師北上。

突圍的部隊由三部分組成,北王韋昌輝為前軍,沿開路先鋒羅大綱殺出的血路前進。

中軍主力由洪秀全親自坐鎮,東王楊秀清和南王馮雲山協助指揮,老弱婦孺、隨軍家屬都置於中軍庇護之下。

後軍由西王蕭朝貴指揮,而做為群臣之首的秦日綱,率領最精銳的兩千太平軍,負責最重要的殿後阻擊任務。

天地會出身的虎賁將軍羅大綱,很快破開清軍把守的古蘇衝,前隊、中軍得以順利透過。

平庸的燕王秦日綱:剛走上人生巔峰,轉瞬便成為天京事變的炮灰

太平軍連夜棄城而走,清軍次日清晨炮轟永安外圍水竇時發現已人去樓空,大驚之下,負責包圍永安的向榮及烏蘭泰立刻起兵銜尾急追,而秦日綱此時已佔據古蘇衝險要之地。

平庸的燕王秦日綱:剛走上人生巔峰,轉瞬便成為天京事變的炮灰

秦日綱在兵力、裝備都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頑強防守,無奈清軍攻勢漸猛,並從兩側山嶺攀爬而上,憑藉地勢居高臨下衝擊太平軍。

秦日綱的殿後部隊浴血奮戰,損失慘重,為避免全軍覆沒,被迫向古蘇衝內龍寮嶺撤退。

誰知清軍行動速度更快,早已抵達龍寮嶺兩側山脊之上,後衛太平軍倉促應戰,不敵之下又撤向更深處的玉龍關。

平庸的燕王秦日綱:剛走上人生巔峰,轉瞬便成為天京事變的炮灰

要命的是此時玉龍關內尚有大批行動遲緩的老弱家屬,因為清軍追擊速度實在太快,這些人沒都還沒來得及跟隨大部隊撤出。

玉龍關形似漏斗,秦日綱部隊及一眾手無寸鐵的老弱家屬被困關內,山脊之上,清軍飛石如雲、箭矢若雨,火炮更是劈頭蓋臉傾瀉而下,太平軍傷亡慘重,隨即清軍衝入關內,白刃搏殺之後,殿後部隊及家屬更是死傷無數。

關鍵時刻,已經撤出玉龍關的蕭朝貴聞聽秦日綱被圍慘敗,迅速率兵回援,拼死接應殿後部隊殺出重圍。

客觀的評價秦日綱第一次獨當一面的表現,雖然在蕭朝貴的幫助下,勉強完成了掩護主力轉移的任務,而且清軍在戰役中也損失了數名總兵和4000人馬

但血戰龍寮嶺,秦日綱殿後精銳損失大半,加上慘死的家屬,損失也至少在2000人以上,而且若不是蕭朝貴及時回援,恐有全軍覆沒之危。

這樣的成績,再結合日後其他太平軍將領的戰場表現,實在沒有什麼值得褒獎之處。

絕無僅有的“燕王”封號

1853年,太平軍定都天京,隨即兩面用兵,開始北伐和西征。

林鳳祥的兩萬北伐軍由於孤軍深入,陷於清軍重圍,情勢危機之下,楊秀清安排夏官又正丞相曾立昌前往解救失敗。

平庸的燕王秦日綱:剛走上人生巔峰,轉瞬便成為天京事變的炮灰

此時急需一位重量級將領前往才能穩定局面,但東王視北王、翼王為潛在競爭著,自然不願二王出征立功。

位在翼王之後的“頂天侯”秦日綱,進入了東王的視野,而且楊秀清對待這次救援也十分重視,為激勵秦日綱,加封其為“燕王”。

這樣,秦日綱就成為定都天京以後第一位被賜王爵的太平天國將領,而且是還未出兵,就先賞賜王爵,這在太平天國前期,是絕無僅有的先例。

對比同時期另一位被封王的胡以晃,是在攻克皖北重鎮廬州,並間接逼死了楚軍創始人、太平軍剋星的悍將江忠源,才獲封“豫王”。

另外,“齊、燕、秦、晉”等字在古代王爵體系當中,本身就是最尊貴的封號,我們熟知的明成祖朱棣,在登基之前就是獲封“燕王”。

“豫”指河南,“豫王”當然是希望胡以晃進取中原,而“燕”指燕京,意在希望秦日綱直趨燕京。

可以說在秦日綱出征救援北伐軍之前,東王楊秀清是對其寄予了極大的厚望,也給予了足夠的尊重。

身負天國重任和“燕王”頭銜無上榮光的秦日綱,率眾北上,一路隊伍不斷擴充,達數萬之眾。

到事與願違,當面6月,於安徽舒城與前來阻截的清提督秦定三激戰十一日,最終太平軍不敵退走。

被寄予厚望的秦日綱,面對救援行動失敗,只是輕飄飄的對東王說了一句

北路妖兵甚多,兵單難往

隨後仍在安慶鎮守、併到池州各屬邑去安民。

試問林鳳祥北伐軍兩萬人,便能一路勢如破竹,直抵天津。

第一次救援北伐的曾立昌,也只有7500人,也打到離北伐軍所在地阜城僅200裡的臨清。

平庸的燕王秦日綱:剛走上人生巔峰,轉瞬便成為天京事變的炮灰

而兵力數萬的秦日綱,卻只能勉強突破到舒城,到底是能力不足,還是決心不堅,亦或兩者皆而有之,就只有燕王自己清楚了。

兵敗田家鎮,秦日綱最大恥辱

北伐救援不利,可能是因為秦定三太過兇狠,可以說是秦日綱未盡全力,但不久之後的田家鎮、半壁山之戰,秦日綱卻創造了他自己,甚至是整個太平天國最慘痛的失敗。

1854年4月,西征軍林紹璋湘潭大敗,湘軍隨即由湘潭而嶽州,經嶽州到武漢,一路反撲,太平軍節節敗退,頹勢不止。

驚聞西路軍慘敗的楊秀清,再次啟用燕王秦日綱,並陳兵十萬於長江重鎮半壁山,希望能有效遏制湘軍東進的勢頭。

平庸的燕王秦日綱:剛走上人生巔峰,轉瞬便成為天京事變的炮灰

湘軍兵力僅有一萬人,而秦日綱太平軍十倍於敵,再沒有“妖兵甚多”的藉口可找,如果救援北伐事不關己,未盡全力尚且情有可原,而半壁山一旦失守,湘軍將直逼太平天國長江第一重鎮九江,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但就是在高度重視,且準備充分甚至是傾盡全力的情況下,秦日綱在田家鎮、半壁山和黃梅連戰三場,皆大敗虧輸,損兵數萬、大小船隻焚燬不計其數。

平庸的燕王秦日綱:剛走上人生巔峰,轉瞬便成為天京事變的炮灰

田家鎮半壁山之敗,徹底暴露了秦日綱指揮能力欠缺的弱點,損兵折將倒是其次,太平天國水師從此一蹶不振,若不是此後石達開於九江湖口取得決定性勝利,恐怕天京都將岌岌可危。

作為前敵主帥,戰役總指揮的秦日綱,也因為此次慘敗,而被盛怒之下的東王褫奪燕王之爵,並罰為奴三載。

人生巔峰之作

從萬眾矚目的燕王淪落為奴,秦日綱的人生轉瞬之間跌入低谷,雖然並非真正的奴隸,秦日綱以待罪之身仍然在前線指揮作戰,但可想而知心情一定及其鬱悶。

但正所謂否極泰來,1855年2月,上海小刀會起義被鎮壓,江蘇巡撫吉爾杭阿率清軍轉攻鎮江。鎮江守將吳如孝雖頑強守禦,但兵力單薄,形勢日趨不利。

而天京臥榻之側受清軍江南、江北大營重兵圍困,動彈不得,無暇分兵救援。

平庸的燕王秦日綱:剛走上人生巔峰,轉瞬便成為天京事變的炮灰

1856年初,兵力不足的東王楊秀清從上游湖北、江西、安徽等地調集重兵,令秦日綱率陳玉成、李秀成東援鎮江。

歷史再一次給了低谷中的秦日綱翻身的機會,而且為他配備了可以說是當時太平天國戰力最強的兩個助手——後來威名赫赫的英王陳玉成和忠王李秀成。

吉爾杭阿將鎮江圍困日久,水洩不通,秦日綱意欲聯合鎮江守軍,以內外夾擊之勢攻擊清軍,無奈作戰計劃無法傳遞。

正束手無策之際,陳玉成站了出來。

未及弱冠的陳玉成僅攜數名死士,冒槍林彈雨,駕一葉孤舟星夜衝破清軍防守,闖入鎮江,將情報傳遞給城內守軍。

遂有後來秦日綱大破吉爾杭阿,成功解救鎮江之大功。

鎮江大捷之後,秦日綱越戰越勇,連破清軍大小軍營120餘座,並於當年6月率新勝之師重奪揚州。

平庸的燕王秦日綱:剛走上人生巔峰,轉瞬便成為天京事變的炮灰

至此,經營了三年之久的江北大營被太平軍一舉摧毀,萬餘清軍作鳥獸散。

隨後秦日綱又一鼓作氣,率陳玉成、李秀成等,由燕子磯南下,統兵六萬直撲清軍江南大營。

而石達開、曾錦謙亦帶領軍隊從江西馳援,隨後兩路大軍分東西兩面夾擊,合力攻破江南大營。

攻破江南江北大營,天京外圍的壓迫和威脅終於解除,太平天國迎來了其軍事史上最為輝煌的勝利,而秦日綱的聲望也在這次著名的勝利後達到了頂峰。

洪楊內訌起殺機

攻破江南江北大營,標誌著太平天國進入全勝時期,但此時的天京城內卻傳來了不和諧的聲音。

定都天京後,洪秀全貪圖享樂,身居內宮不理朝政,雖然是名義上的太平天國最高領袖,但實際上不過“虛位元首”而以。

此時,軍權、政權、教權均歸東王一人把持,大權在握的楊秀清開始在天京城內排除異己,打壓同僚,培植黨羽,為所欲為。

江南江北大營被破,楊秀清以為居功至偉,利令智昏之下,以其此前慣用的“天父附體”伎倆,向洪秀全索要萬歲封號。

平庸的燕王秦日綱:剛走上人生巔峰,轉瞬便成為天京事變的炮灰

最終因為“逼封萬歲”事件,點燃了與天王洪秀全之間隱藏多時的火藥桶。

逼封萬歲讓洪秀全感到了危機和威脅,他不能容忍楊秀清挑戰他神聖而唯一的帝王權威,於是密詔前線的北王韋昌輝帶兵回京,誅殺楊秀清。

要說太平天國從金田起義開始就是山頭林立,派系眾多,此時最高層的洪楊內訌,如果秦日綱聰明一點,懂得明哲保身,就應該儘量的遠離是非漩渦。

得密詔回京的韋昌輝,歸途之中在金壇遇到秦日綱,邀其一同回京平叛。

天京事變的資料,由於歷史原因已經散逸不全,楊秀清是否真有“逼封萬歲”的舉動、天王洪秀全有無密詔遣韋昌輝回京誅楊,這些細節歷來都存在很多爭議。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天京事變之前,作為核心領導的洪秀全和楊秀清,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矛盾和無法彌補的嫌隙。

而無腦的秦日綱,本來可以置身事外,卻因為低估了政治鬥爭的殘酷性,一旦和韋昌輝共同回到天京,事態的發展和最終的結局就不是他一個小小的秦日綱能夠左右和控制的了。

果然,回到天京的韋昌輝立刻成為了比楊秀清更可怕的魔鬼,失控的北王不僅將東王府闔府上下兩千餘人誅除殆盡,更是在天京城內掀起了一場清除東王餘黨的血腥屠殺。

平庸的燕王秦日綱:剛走上人生巔峰,轉瞬便成為天京事變的炮灰

而在這一系列瘋狂的屠殺活動之中,秦日綱完全被地位更高、權力更大的韋昌輝所裹挾,無論願不願意,他都必須充當幫兇的角色。

天京事變的“炮灰”

直到喪心病狂的韋昌輝惹了一個不該惹的人物——翼王韋昌輝。

翼王聞聽天京劇變,只帶了數名親信,連夜趕回天京調停,不料殺紅眼的韋昌輝竟然連石達開也要一併除掉,幸得翼王機警,連夜搥城而走,返回安徽大本營。

雙手沾滿鮮血的韋昌輝早已失去理智,見石達開逃走,轉而屠殺翼王滿門,並派遣秦日綱帶兵出城追殺石達開。

而在安慶前線的石達開得知闔府滅門,憤怒之下,盡起十萬之兵,回師天京,揚言天王洪秀全若不誅除韋昌輝,將領兵攻城,武裝“清君側”。

韋昌輝大禍臨頭,巨大的壓力之下仍準備放手一搏,這一次,他將屠刀對準了天王洪秀全。

1856年10月,韋昌輝帶兵攻打天王府,無奈自身兵力有限,外加負責護衛天王府邸的女兵戰鬥力十分強悍,最終弒君失敗,被洪秀全處以五馬分屍極刑,並將其首級送往石達開除查驗。

平庸的燕王秦日綱:剛走上人生巔峰,轉瞬便成為天京事變的炮灰

而另一邊奉命追殺石達開的秦日綱,僅帶兵追至西梁山。此時他得到情報,知京外太平軍都起來聲討逆賊韋昌輝,石達開也集合了一支強大的軍隊,才轉移目標去攻擊清軍,希圖以此轉移注意力,從而避免禍事臨身。

不得不說,秦日綱實在有些天真,試問天京的滔天罪行,怎麼可能就這樣不了了之?

如今韋昌輝大勢已去,伏法被誅,天京城內屍骨成山,血債累累,作為韋昌輝的頭號打手,含恨而來的石達開怎麼會容得他逍遙法外?

1856年10月22日,在石達開的強烈要求之下,洪秀全雖有袒護之心,無奈大勢難為,最終將秦日綱於天京處死併除爵。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