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個縣,到底有多少官員,如何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

古代一個縣,到底有多少官員,如何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

在各種影視劇中,都能看出知縣大人升堂問案的情景。在大堂上,知縣大人威風凜凜,似乎權力很大。目前,一些省份的人口大縣,人口已經超過了100萬人。在古代社會,雖然不可能達到了這個數字。但是在一些繁華地區,一個縣擁有二三十萬人口還是沒有問題的。那麼,一個重要問題出現了,一個縣到底有多少官員,符合管理幾十萬人口呢?

古代一個縣,到底有多少官員,如何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

首先,我們看一下縣衙裡的官員。在縣衙裡,有3位有品級的官員。分別是七品知縣、八品縣丞和九品主簿。其實,知縣大人是正堂官,負責全縣各方面的工作。因此,出現了“破家知縣,滅門府尹”的說法。至於縣丞和主簿兩個官員,由於和一把手在一起辦公,所有並沒有多少實際權力,被稱為“搖頭老爺。”其實從實際權力來說,縣丞和主簿甚至不如師爺。師爺雖然沒有品級,但幫助知縣大人處理各方面的工作。因此,在縣衙裡,差役們一般稱呼師爺為“四老爺。”言外之意,僅次於三位有品級的官員。當然,全縣並不是只有這幾位官員,其他的官員不在縣衙辦公而已。

古代一個縣,到底有多少官員,如何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

在古代王朝中,所有的交通要道上都會有收稅的關卡,每個關卡都有稅官。按照規定,雖然稅官需要經常和知縣打交道,但知縣大人無法管理稅官。此外,朝廷再很多地方都會設立大型倉庫,儲存糧食、武器等應急物品。每個倉庫都有官員負責管理,這些倉庫直接隸屬於兵部和戶部,地方官員無權管理。由於科舉制度的影響力巨大,每個縣都有一位教諭,教諭負責管理全縣的秀才和童生。此外,每個縣都會有1到3名巡檢。巡檢屬於武官,駐紮在全縣的重要地點,手下有100多人,負責應對突發情況。一個縣基本上只有這些有品級的官員,至於那些差役,根本沒有品級。

古代一個縣,到底有多少官員,如何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

按照朝廷的編制,一個縣只有幾十名官差和衙役。依靠這些人根本無法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在影視劇中,百姓們經常前往縣衙告狀。但在真實的歷史中,只有一些比較大的案件才會驚動知縣大人。如果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告狀,知縣大人會非常不高興。那麼,各個鄉鎮、各個村莊如何管理呢?基本上依靠各地的鄉紳們。鄉紳們一般文化程度比較高,而且擁有比較大的威望,家裡也有財力。如果發生一般的鄰里矛盾,一般都會找鄉紳評理,根本不會動不動前往縣衙。有的鄉紳甚至本身就有科舉功名,見到知縣大人都不用下跪,最適合處理普通的鄰里糾紛。

古代一個縣,到底有多少官員,如何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

在江浙地區,由於文風很盛,很多大家庭裡都有人在外做官。知縣上任以後,需要首先了解一下哪些鄉紳不能惹。說不動,其中的一家鄉紳,能夠直接聯絡上六部九卿的老爺們。對於知縣來說,自己的主要工作由兩個,第一是錢糧,第二是刑獄。知縣首先要徵收足夠的錢糧,然後上交國庫。此外,就是必須維持住地方治安。不能出現農民起義或者土匪,否則自己的官就很不稱職。至於其他的工作,都是次要的。知縣在一個地方,一般也就是3到6年的工作時間。如果工作出色,會晉升為知州,開始進入中級官員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