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年記:“惡狗堵門”與“狐假虎威”的來歷

公元前353年,楚國國君楚宣王想要任用精明強幹的昭奚恤為國相。訊息傳出後立刻有人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而反對的這個人叫作江乙。江乙面見楚宣王后立馬開門見山的說道:“臣下聽說從前有這麼一個人,特別寵愛自己的狗,而這個狗經常向井裡撒尿,恰好被鄰居看見了,於是便要到狗主人的家裡去告狀,但是卻被這隻惡犬堵住門口狂吠,使鄰居求告無門。而現在這個昭奚恤常常阻撓我來見您,就像惡狗堵門一樣。況且平日裡一旦有專說別人好話的人,您就說:‘這是君子啊!’同時您也會親近這樣的人;而如果有人愛指出別人缺點的人,您卻總是說:‘這是個小人。’便會疏遠這樣的人。然而在這個人世間還會有兒子殺父親、臣下殺君主的惡人,您卻始終不知道。為什麼呢?原因在於您只願意聽對別人稱頌的話,不愛聽對別人指責的話,因此您才會偏聽偏信啊!”楚王聽完江乙的進諫之後,微笑著說道:“先生您說的很對,今後我稱頌和指責這兩方面的言論我都要聽取。”

戊辰年記:“惡狗堵門”與“狐假虎威”的來歷

“惡狗”堵門

以上的這段話,便是“惡狗堵門”一詞的來歷,江乙的長篇大論無非闡明兩個觀點:一、昭奚恤這個人阻塞我向您進諫的言路,不配擔任相國之職;二、楚宣王您不能只愛聽稱頌的話,同時也要留意別人指責的話,不能偏聽偏信,要廣開言路虛心納諫。

江乙的進諫有沒有道理呢,嚴格的來說第一點是無稽之談,第二點是至理名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江乙之所以反對昭奚恤擔任國相之職,只是因為二人交惡,關係一直是水火不容,而且江乙也經常在楚宣王面前詆譭昭奚恤,並試圖離間昭奚恤與楚宣王之間的關係,因此才會將昭奚恤比喻為堵門的惡狗,這種做法確實有失偏頗。

戊辰年記:“惡狗堵門”與“狐假虎威”的來歷

楚宣王納諫的藝術

那麼楚宣王瞭解這其中的是是非非嗎?答案是瞭若指掌,楚宣王清楚江乙進諫的目的,但是作為一個精明的領導,楚宣王沒有直接撕破面皮將兩個臣下的矛盾公之於眾,他只是針對江乙進諫的第二個觀點做了肯定的回答,這樣既維護了臣下的面子,又將江乙對昭奚恤的攻擊化解於無形,將二人的矛盾巧妙的遮掩掉。這就是一個精明領導的平衡藝術,不打擊臣下的積極性,同時也利用兩個臣子的矛盾適時給予敲打,莫要讓屬下太過得意翹了尾巴。

江乙與昭奚恤的恩恩怨怨也就止步於此了嗎?彆著急,我們在接著往下看,公元前343年,楚國發兵滅掉了陳、蔡兩個小諸侯國,相國昭奚恤權傾一時,連北方的各諸侯國都懼怕他。楚宣王見此情形也很詫異,於是便問群臣:“聽說北方的各諸侯都害怕相國昭奚恤,果真如此嗎?”群臣無人敢於回答。這個時候又是江乙跳出來回答說:“臣下聽說過一個故事,說是有一隻老虎外出尋找獵物充飢。恰好捉到一隻狐狸,老虎正欲吃它。忽然這個狐狸對老虎說:‘您不能吃我,我是天帝派我來掌管森林中的野獸的,如果您膽敢吃掉我,就是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們就出去走一走,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到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老虎信以為真,於是就和狐狸同行,而群獸見到它們之後,也都紛紛逃走了。但是老虎不知道群獸是因為害怕自己才逃跑的,還以為是害怕狐狸之威。現在大王您的國土方圓五千裡,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所以,北方諸侯才會害怕昭奚恤,其實這些諸侯們害怕的是大王您的軍隊,這就像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戊辰年記:“惡狗堵門”與“狐假虎威”的來歷

狐假虎威

這便是“狐假虎威”一詞的來歷,而這一次江乙又將昭奚恤比作了藉助楚宣王之威的狐狸,聽其言觀其行,我們不難發現江乙的話語雖然申明瞭其中的利害關係,但是這酸溜溜的語氣,卻又活脫脫的像極了一隻吃不到葡萄卻說葡萄酸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