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俠:漢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馬遷眼中的英雄,他們到底該不該殺?

遊俠:漢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馬遷眼中的英雄,他們到底該不該殺?

漢高祖劉邦就曾混跡於遊俠之列,但到了漢武帝卻要將遊俠趕盡殺絕,這是要欺師滅祖嗎?當然不是,遊俠這個群體有著自身的發展階段和環境,到了漢武帝時期,遊俠已成為了漢武帝眼中的“豪強”,成為社會動盪因素,不嚴打不足以鞏固他的強權政治。

遊俠屬於一個邊緣性的群體,一些民間人士將他們視為偶像,但在官方眼中,他們就是社會不穩定分子。所以,曹植和司馬遷都為遊俠歌功頌德,而像韓非、漢武帝這樣的官方人士,則說他們“以武犯禁”。因此,遊俠這個群體是很有爭議性的。

在兩漢時期,由於儒教還沒來得及給社會民眾套上精神枷鎖,整個社會風氣呈現出重名節、尚義氣的社會理念。這對專制皇權是很不利的,在官方之手伸不到的地方,遊俠們就有機可乘了。

遊俠:漢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馬遷眼中的英雄,他們到底該不該殺?

他們乘虛而入,可以建立起一支強大而又無形的民間力量,遊離於中央政權、宗室外戚之外。如果時機合適,他們還會一躍成為新興統治階級中的一員,比如漢初三傑中的張良、季布等人,在當時就是聚眾橫行一方,結交權貴,或替人復仇的地下掌控者。

所以,適逢亂世時,遊俠是很活躍的一個群體,而且還有機會成為受官方重用的人物。司馬遷在《遊俠列傳》中就記載了幾位頂級遊俠,比如魯地朱家、洛陽劇孟,這二位堪稱是西漢初年的頂級遊俠。

朱家和漢高祖劉邦生活在同一時期,他雖生在禮儀之鄉孔孟故里,但他像戰國四公子中的孟嘗君一樣,不論是販夫走卒,還是鄉間豪俠,他都結交,甚至還在家藏匿罪犯。當然,更重要的是雖家裡有礦,但為人低調,從不炫富,反而樂善好施,像這樣的人怎麼能不被追捧呢?

遊俠:漢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馬遷眼中的英雄,他們到底該不該殺?

再說劇孟,和朱家不相上下,司馬遷記載了一件事,盡顯他的威望。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吳、楚等諸侯國發動了聲勢浩大的七國之亂,漢景帝命周亞夫前去平亂。

當週亞夫走到河南境內時,發現劇孟來迎接他了,這位歷經兩朝的軍方大佬竟然高興得語無倫次,說這吳楚叛亂,少了劇孟,那他們掀不起什麼巨浪。想想看,一位國家重臣居然把一個遊俠當作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這讓官方情何以堪呢?由此可見,劇孟在民間的聲望以及他的影響力有多大。

遊俠:漢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馬遷眼中的英雄,他們到底該不該殺?

但是到了漢武帝時代,他要的是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的統治,打擊郡國王侯。比如,他所實施的“推恩令”,表面上看是在施德惠,實際是在削弱諸侯王的勢力。諸侯王的子孫如果受封為列侯,那麼也就意味著不少王國也要先後被拆分為若干個侯國。按照漢制,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這樣一來,王國分為侯國,王國縮小了,朝廷的直轄土地就擴大了,王國對國家的威脅也就解決了。

除此之外,漢武帝還加強打擊地方豪強。漢初七十年間,一些地主豪強勢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他們有的勾結諸侯王,有的結黨拉幫,形成一股不好對付的勢力。

遊俠:漢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馬遷眼中的英雄,他們到底該不該殺?

還有就是重點打擊民間的布衣遊俠,比如劇孟、郭解之流,這些遊俠“馳騖於閭閻,權行州域,力折公侯。”,顯然很不利於中央集權的統治,也危害國家政策的進行和社會的安定。所以,遊俠們也在漢武帝的打擊之列。

大遊俠郭解運氣不佳,正好撞在了槍口上,同時又冒犯了漢武帝的九五之尊,所以他的案子就被辦成了鐵案,也可以說是漢武帝藉此打擊遊俠豪強的典範。

起因就是漢武帝要將各地豪強遷到長安附近的茂陵,郭解也在其中。他不想去,於是他就找大將軍衛青替他說情,說他家勢弱,達不到遷徙的條件。衛青照辦了,但漢武帝不樂意了。

遊俠:漢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馬遷眼中的英雄,他們到底該不該殺?

如果郭解果真是一個普通百姓,無官無職,他又何德何能可以請得動衛青替他說情,這倒反而說明他是地方一霸了。漢武帝怎麼可能被這些人所左右,於是堅持把郭解遷徙到京。

誰知那郭解到京後,不知道收斂,仍舊做不法之事,結交私黨,漢武帝終究還是沒放過他。不過,這郭解死得也不冤枉。

他原本就是一個殺人越貨亡命天涯之徒,以黑道大哥的身份在地方混了十來年。到了而立之年時,性情大變,滋生出一股大俠之氣,幹起了行俠仗義濟困扶危助人為樂的善舉,因此名聲也跟著大了起來,前來投奔他的人也越來越多,因此,他的江湖地位也就越來越高。

遊俠:漢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馬遷眼中的英雄,他們到底該不該殺?

說白了,他就像電影《教父》中的成龍·白蘭度一樣,為人解決糾紛,處理爭端,以致於人們也更加的敬重他,他也逐漸成了西漢的第一遊俠。

人怕出名豬怕壯,在漢武帝的地盤上,天下第一隻能有一個,那就是漢武帝本人。話說郭解被遷到茂陵後,關中一代的豪傑,不管認不認識,一聽他來了,都跑來拜訪他,希望與他交好。

這不是在打漢武帝的臉嗎?他怎麼能容忍呢,於是下令嚴打郭解,先是以郭解門客曾殺戮官吏為名,將郭解抓捕入獄。之後由於郭解的門客跑去真的又殺了一個儒生,由此郭解難逃罪責,最終朝廷下令,將郭解滅族,一代大俠就這樣了結了一生。

遊俠:漢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馬遷眼中的英雄,他們到底該不該殺?

其實,從郭解事件來看,都是漢武帝一手操弄的行為,也就是專權行為,這也是司馬遷在評價遊俠時站在官方對立面的原因。

在司馬遷的眼中,遊俠言而有信,扶危濟困,甘做無名英雄,與官方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比如尊顯一時的魏其侯,無端被田蚡殺害;李廣被衛青逼死;李廣的兒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又被霍去病射死。所有這些事件,都說明現實政治的黑暗。相比之下,遊俠們就顯得光明磊落仗義多了,這也是司馬遷追捧遊俠的原因。

遊俠:漢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馬遷眼中的英雄,他們到底該不該殺?

司以遷歌頌遊俠,也正是對漢代官場的批判,批判漢代上流社會互為表裡,批判漢武帝的專制統治,以及漢代的嚴刑酷法。司馬遷也倒是不算誣衊漢武帝,比如為了供應連年不斷的戰爭,漢代實行了一系列旨在搜刮民財的鹽鐵官營等政策。又因經濟凋敝,民不聊生,治安不穩,而實行了對全國官民殘暴鎮壓的酷吏政治,這在當時都是嚴重的問題。

漢武帝打擊遊俠有他不得己的苦衷,司馬遷力捧遊俠也有著充分的理由,不過胳膊擰不過大腿,也沒人能阻止漢武帝對遊俠的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