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體制主要活躍主角

諸侯體制主要活躍主角

建功立業,封功固統

公元前1046年(事件發生時間說法不一,從前1130年到前1018年都有,1046是我去百度查到的),來自於陝西偏遠地區的周族,率領一群被商王朝稱為蠻夷的部落,在牧野之戰中打敗了商紂王,消滅了商朝,史稱“武王代紂”。

隨後,周武王姬發對臣服於商的諸多方國展開了征伐,不久平定中原,遷九鼎於東都雒邑(周公築雛邑二城,後即為洛陽),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創業成功後,周武王對伐紂有功的人進行了分封。

在《封神演義》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功臣與先朝帝王后裔俱列爵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

但史書上記載的是,武王立周後,按照等級和功勞大小設定的爵位是:公、監、侯、伯、子五等爵位,而非我們熟知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三監之亂改定五等爵位

諸侯體制主要活躍主角

周公攝政期間,發生了三監之亂(其它名稱:武庚之亂、管蔡之亂)。

三監之亂是西周初商王畿地區的三位統治者叛亂的事件。

武王滅商後,分商王畿為三部分,設三監治理。所謂“監”,即監督殷商遺民以防其造反。“

霍叔處、管叔鮮、蔡叔度(三監的統治者,周公旦的3個好弟弟),因不滿周公旦攝政,於是挾持武庚,勾結徐、奄等東方夷族發動叛亂。

周公將他們平定後,王室把爵位改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刪除了監爵位,增加了男爵位。

侯爵:主角

雖有封宋國、杞國、祝國、焦國、薊國、陳國、東虢國,西虢國等等為公爵諸侯國。

但因為公爵國數量相對侯爵數量而言較少,所以在周朝唱主角的,實際上主要是侯爵。(秦伯楚子這兩位主角另說)

公爵的職責平時在朝堂之上,王畿之內。王畿之外,則要仰仗侯爵們,主要是侯爵們擔負著王室屏障的作用。

公爵之位,哪怕是周武王的親兄弟,也有很多沒有資格被封為公爵的,於是他們就被封次一等的爵位——侯爵。(三監另算)

侯爵,從字面上看,可以理解為周天子的斥候。

《逸周書》:(侯)為王者斥侯也。

侯爵諸侯國成分有

一是周王之親,姬姓諸侯

有:魯國、晉國、衛國、蔡國、管國、滕國等等姬姓侯國。

周朝向來有厚宗親,薄異姓的國策。分封侯爵之位,多為姬姓侯爵。

諸侯體制主要活躍主角

(筆者認為:1是自家子弟多,且相較外臣,更加可以信任,能更好的守衛王室,護佑統治;2是彰顯王室地位)

《荀子》記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例1:魯國 姬姓,侯爵。

第一代國君:伯禽(由於周公要留在鎬京輔佐周天子,於是讓自己的長子伯禽代為赴任)

周公佐文王、武王,有大勳勞於天下;後成王留相天子,命周公為家宰,主自陝以東之諸侯。乃對其長子伯禽於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寶玉大弓之器,俾侯於魯,以輔周室

身份:周文王姬昌之孫,武王姬發之侄,周公旦長子。

武王時期,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虛曲阜,後有周成王則下令將奄國和“殷民六族”賜給伯禽。

(鎮壓叛逆國奄國,不再實行監督政策,直接把控殷民)

伯禽合魯地、奄國,繼魯號,建立魯國。

國土即令山東魯南、魯中地區。其核心地區大部分主要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境內。

例2:晉國 姬姓, 侯爵。

開國之君:唐叔虞,亦稱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於。

身份:周文王姬昌之孫,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同母弟 ,母王后邑姜(姜太公呂尚之女)

周公旦滅亡唐國後,把唐地封給叔虞,唐叔虞死後,其子燮(燮父)繼位。燮繼位後遷居晉水之旁,改國號為晉。

全盛時期國土即今山西省全境,河北省西部和南部,山東省西部,河南省西北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內蒙古的大部分地區等。

例3:衛國姬姓,侯爵。

衛國第一任國君:衛康叔,姬姓,名封。

身份:周文王姬昌與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

武王時期,封康地(即今河南省禹州西北),建立康國。

後在成王時期,因參與平叛“三監之亂”有功,改封殷商朝歌,賜“殷民七族”,建立衛國。(不再實行監督管理政策,直接把控商地殷民)

國土即今河南省黃河北部、河北省邯鄲市及邢臺市一部分、山東省聊城市西部一帶。

二是從龍之臣,以功封侯,異姓侯國

有:齊國,紀國等等。

周武王姬發為表彰姜太公呂尚的滅商大功,封姜太公大兒子為齊候,二兒子為紀候。

例:齊國

別名:姜氏齊國

時間範圍:公元前 1046年 至 公元前386年(前386年,即齊康公十九年,田和受封,取代姜氏齊國,建立田氏齊國)

簡稱:齊

首都:臨淄(今:淄博市臨淄區)

始封君為太公望(姜子牙),被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國語·鄭語》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大國之一。

自太公望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傳至齊桓公時,已經是疆域瀕臨大海的東方大國,齊桓公透過“尊王攘夷”,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被當時的人稱為海王之國。

(地理位置優越+絲綢類資源豐富+政策扶持+海軍保護=海洋經濟高速發展,國力雄厚)

齊國開闢了從山東半島沿海起航,東通朝鮮半島的“海上絲綢之路”,開創了政府倡導和組織海外貿易的先河

三是古代帝王之後,貴尊之

有鑄、陳等等

(投胎是門好本事)

諸侯體制主要活躍主角

給古代帝王后代的分封,1:能給王朝正名,提高自身的影響力和正統性。2:遵循興滅繼絕傳統。

因為給古代帝王后代分封,可以體現自己的地位比它們高,更能體現出是順天命而取代之。

更為重要的是向帝王后代這些有號召力的人展現周的仁慈,用小惠去換的穩定,同時也向百姓展現了君王胸懷寬廣,樹立仁君形象,穩定這動盪剛定的社會,贏得民眾支援。

也為那些想策劃復國的人給與打擊,因為周王掌握了輿論導向。周王分封商人,定下君臣之情分。

謀逆篡位,則亂倫理,世人抵制。

(筆者認為,勝者書史,敗亡聽之)

四是謀國大計,勝之成業興,敗則九族誅

有田齊,趙,魏等

諸侯體制主要活躍主角

例1:三家分晉

春秋末期,曾經的霸主晉國衰落,實權由智家、趙家、韓家、魏家把持,以智家的勢力最大。

公元前453年,趙、韓、魏三家聯合滅了智家,晉被趙、韓、魏三家所分,形成三家分晉的局面,晉君成為附庸。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三家為諸侯(周威烈王封三家為侯國)

“三家分晉”成為了中國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的分界點。三家分晉標誌著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推動了封建制度的確立,揭開了七雄兼併的戰國序幕。

(過程為:晉無公族春秋六卿晉陽之戰三家分晉天子封侯)

例2:田氐代齊

田氏代齊,也叫田陳篡齊。

公元前532年,陳國公族田完的四世孫田桓子與鮑氏、欒氏、高氏合力消滅齊國當國的慶氏。之後田氏、鮑氏滅欒、高二氏。

(消滅政敵,前程無憂)

田桓子對齊國公族“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私分之邑”,對國人“之貧窮孤寡者,私與之粟”,取得公族與國人的支援。

(積累名望,增加實力)

齊景公時,公室腐敗。田桓子之子田乞(田無宇的兒子,即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鬥回收,使“齊之民歸之如流水”,增加了戶口與實力。是謂“公棄其民,而歸於田氏”。

(積累聲望,民心可用)

公元前489年,齊景公死,齊國公族國、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國、高二氏,另立公子陽生,自立為相。從此田氏掌握齊國國政。

(操控廢立,掌握政局)

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恆(田成子)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朝政,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心。

(清除阻礙,謀國鋪路)

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

公元前390年,齊師伐魏,取襄陽。不久田和與魏文侯、楚人、衛人會於濁澤(今河南長社縣境內),求為諸侯,魏文侯為之請於周安王及諸侯。

(兵戈之威,利益互換,功在為侯)

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齊康公於海上,自立為國君,同年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

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姓齊國絕祀。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簡單說就是

齊國公族無能,齊國公子公孫為傀儡,田氏歷代奮鬥。

田和奮歷代之餘烈,於公元前386年,立為齊侯,列於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