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吳國滅亡的禍源不是吳王夫差,賢人季扎才是罪魁禍首

現在許多人都把春秋吳國的滅亡原因追究在吳王夫差頭上,人們認為吳王夫差窮兵黔武,不斷髮動戰爭,總是想著幹出一番大事業,而導致吳國沒法完全安心、穩定的發展。

春秋吳國滅亡的禍源不是吳王夫差,賢人季扎才是罪魁禍首

光從表面看這樣的責怪確實沒錯,但從仔細研究過歷史的就知道,吳國的覆滅有著更大的罪魁禍首,那就是人們一直誇讚的賢人——季扎。為什麼呢?這一切就讓我們從吳國的一個優良傳統講起。

一、吳國的優良傳統——讓國是導致吳國滅亡的關鍵

這一切的源頭要從很久以前的商朝開始談起,當時的周王朝還是一個小諸侯國,周國有三個皇子,按照古代的規矩應當將皇位禪讓給最年長的那個皇子。

但那個時候周國國君周太王並不想這樣做,因為老么季歷相比較其他兩個皇子更加賢能。更別提季歷還有一個名氣甚大的兒子——姬昌,但因為古代的制度約束著,周國國君沒法直接將帝位給季歷。

這時候老大太伯和老二仲雍瞭解了父親的想法,兩人一合計為了周國的繁榮昌盛,也為了不讓父親煩心,乾脆直接離開周國讓國去了。理所當然地,沒有上面兩個哥哥,老么季歷成為了新王;

春秋吳國滅亡的禍源不是吳王夫差,賢人季扎才是罪魁禍首

後來姬昌接了他父親的班,成為了聞名後世的周文王。太伯和仲雍離開周國後來到荊蠻之地,他們讓國的這一舉動也感動了那些荊蠻人,自願跟隨著這兩人,甚至還擁護了太伯成為一方諸侯。

太伯就是吳國最早的先祖皇帝,他死後吳國也風調雨順的過著,直到孫壽夢選擇下一任皇帝時也遇到了和周太王當時一樣的困難抉擇。老么季扎是四個孩子中最有能力的一位;

如果把皇位禪讓給他,吳國的未來肯定會更加光明。孫壽夢不知道如何做出決定,於是向季扎道出了心聲,季扎卻立刻反對:古代先祖延留下來的制度怎麼能被打破呢?

但季扎謙遜的態度更加堅定了孫壽夢心中的念想,但鑑於季扎始終不肯繼位,孫壽夢只好將王位順給大兒子諸樊。不僅僅孫壽夢這樣想,大兒子諸樊也覺得弟弟比自己更加適合當君主。

春秋吳國滅亡的禍源不是吳王夫差,賢人季扎才是罪魁禍首

甚至吳國的平民們也表達出希望季扎繼位的意願。但季扎卻說:越是這樣,他就越不能繼位,因為這是他貪圖王位的象徵。最後人們逼緊了,季扎甚至不要皇室的地位,轉身去種田當農民了。

大家這才作罷,季扎已經將心意表達至如此,他們也不好意思再逼迫他了。雖然季扎沒有做皇帝,但諸樊卻對這件事念念不忘,他死後甚至告訴自己的弟弟希望王位最後還是讓給季扎。

也許大家會對大家的謙讓提出質疑,因為在古代這帝王之位是多少人想破腦袋都想要的,季扎憑什麼可以讓這些人心甘情願地讓位?理由很簡單,因為季扎確確實實是一個千年難遇的賢能之人。

春秋吳國滅亡的禍源不是吳王夫差,賢人季扎才是罪魁禍首

二、季扎堅持不要皇位卻仍被謙讓的原因

季扎曾經憑藉聆聽魯國樂工演唱的幾首曲子,卻精確地說出這些曲子背後的深意而折服了魯國的君主和大臣,更別提季扎曾讓晏平仲逃過了齊國的一次內亂。

而這一切只是因為晏平仲聽從了季扎的幾句話,所以季扎的能力便可初見。出使晉國時,孫文子也是受了季扎的教誨,時時刻刻引以為戒。季扎還對叔向提到過晉國會被三國瓜分,這事後來也得到了驗證。

由此可見,季扎不僅僅才能和口才出眾,分析事情和縱觀大局的本領也十分高強。諸樊的兩個兄弟也將皇位傳弟不傳子,但就在他們想傳給季扎時,季扎又拒絕了。

春秋吳國滅亡的禍源不是吳王夫差,賢人季扎才是罪魁禍首

也許在他看來這時候仍然拒絕的話,人們肯定會覺得他是一個實在的高風尚節的人,但這次他大錯特錯。這次舉動就是後來吳國內亂和滅亡的導火索。季札不想要繼承皇位,可是其他人就不買賬了;

說當年先王囑哥哥死了弟弟就要繼位的這句話,本來就是給季札說的,但是現在季札不願意,那吳國也不能夠一日無君。最後,餘昧的兒子當上了皇帝,這時候公子光可就不樂意了;

最後的國王之位本來是自己的叔叔季札,但是季札卻不像當皇帝,那麼自己的父親是第一個當皇帝的,那怎麼樣來將都是要將皇位傳給自己才對,所以公子光為了緩解心頭之恨,就決定殺死僚。

春秋吳國滅亡的禍源不是吳王夫差,賢人季扎才是罪魁禍首

沒有國君,人們便自然的覺得餘眛的兒子王僚應當當上皇帝,但此時諸樊的兒子公子光不服氣了,因為自己的父親比餘昧年長,當初說好兄弟互傳王位,如今叔叔季扎不繼位,那理應輪到他當皇帝,於是公子光刺殺了王僚。

季扎得知此事後仍然選擇做臣子,但吳國卻沒有等到明君,公子光和他的兒子夫差總是打仗,並且不聽從賢臣的話,吳國滅亡的速度越來越快,短短十年吳國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參考文獻:《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