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畫】淮河:長淮咫尺分南北『明月幾時有』(88)

【江山如畫】淮河:長淮咫尺分南北『明月幾時有』(88)

天是太空與您相伴

的【第1321

【江山如畫】淮河:長淮咫尺分南北『明月幾時有』(88)

江山如畫

淮河:長淮咫尺分南北

易水,應當是中國人的認識裡,最寒光凜凜的一條河流。如果說黃河是暖黃色的乳汁,長江是青綠色的長練,那麼易水,就是藍瑩瑩的一把匕首,插在燕趙大地的中央,閃爍著穿透千年的寒光。

2000多年前,荊軻在燕國遇到了高漸離,英雄相見只恨太晚,二人都有說不盡的憤懣,終日於街肆上擊節而歌,半醉半醒間,排解著自己的憂思。一時間,燕國人都知道了這兩個瘋子,但俠士田光卻明白,荊軻並非普通人,於是有意結交他,並將他引薦給了求賢若渴的燕太子丹。此時燕國已被秦國大軍壓境,太子丹晤得荊軻,彷彿看到了救國的希望,立刻將他拜為上卿,以禮相待。不久,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以救燕國之危。在場的田光以

“三人不可守密,一人當殉”

為由,當即橫劍自刎,荊軻深受震撼,俠義之氣直衝肝膽,決定捨身取義。於是,他帶著上了督亢地圖、一把淬了毒藥的“徐夫人匕首”和秦逃亡到燕的將軍樊於期自願奉上的人頭,在高漸離的陪伴下踏上了西行刺秦的不歸路。

【江山如畫】淮河:長淮咫尺分南北『明月幾時有』(88)

公元前227年,易水河在蒼涼的荒野上閃著寒光。過了這條河,就不再是燕國的地界了。太子丹及賓客穿戴著白衣白帽,在易水渡口為荊軻送行。高漸離也在人群中,他再次為荊軻擊起了他的築。徵聲變為了羽聲,慷慨悲壯的旋律中,荊軻唱出了那句千古傳誦的《易水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揮淚作別後縱馬西去。圖窮匕見,秦王繞柱。然後荊軻中劍倒下,秦王的寶劍砍中了他八次,他卻在刀光劍影裡,完成了他從“遊民”到“上卿”、從“刺客”到“義士”的蛻變,完成了以弱者對強權的蔑視和挑戰,高奏了一曲千古傳誦的壯歌。

而那首《易水歌》,卻再也不曾從易水河畔消散。它融入了燕趙人的骨髓裡,成為了這條河流最讓人膽寒的印記。

【江山如畫】淮河:長淮咫尺分南北『明月幾時有』(88)

唐高宗儀鳳三年,那個落魄的臨海少年駱賓王因為多次上疏諷諫,觸忤了女王武則天,不久便被誣下獄。調露元年秋天,他遇赦出獄,奔赴幽燕一帶,側身於軍幕之中,內心鬱鬱不平。也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裡,駱賓王在易水畔送別友人,眼前的易水閃爍著千年不變的寒光,而他的心裡,更覺得冷徹心扉。於是太子丹與荊軻的那場送別突然浮現在了眼前,一首絕句脫口而出: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這是一位俠士對另一位俠士的致敬,是兩個蔑視強權的靈魂遠隔千年的共鳴。易水河默默無言,卻見證了這一場心靈的邂逅。

寫下這首詩五年後,駱賓王也成為了荊軻。他執起了易水賜予他的匕首,撰寫了《討武曌檄》,跟隨英國公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跟隨了他心中所堅持的真理。

【江山如畫】淮河:長淮咫尺分南北『明月幾時有』(88)

歷史一頁一頁翻過,時光一年一年逝去,易水河依然流著,訴說著英雄們的故事。也許我們的文化太不缺少溫良恭儉讓,那麼又何妨留下這麼幾分俠氣,伴著這匕首一般剛硬的易水河,永遠留在燕趙大地的寒冬裡呢?

【江山如畫】淮河:長淮咫尺分南北『明月幾時有』(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