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盟的真相是什麼,李世民為何覺得恥辱

渭水之盟是李唐和突厥的一次盟約,看到這個渭水之盟,我想起了漢初的白登之圍。白登之圍是漢朝和匈奴的第一次接觸!兩次都是中原王朝吃了大虧。那我們來看一看渭水之盟到底賠了什麼?李世民為什麼認為是恥辱?

渭水之盟的大背景

公元610年前後,正值隋末大亂!起義軍烽煙四起,隋朝名存實亡。隋煬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殺害,他的兒子被李淵、王世充等人充當傀儡繼續打著隋王朝的名義行事。然而中原大亂的時候,北方的突厥看到了機會!他們一開始是依附隋朝,被隋文帝打服的,但是現在隋朝已經名存實亡,他們有一圖中原的陰謀。

在這個節骨眼上,大部分的軍閥開始依靠突厥力量,就算不依靠突厥力量,也不能讓突厥幹掉自己。

渭水之盟的過程

李唐不是個例,中原的軍閥比如竇建德、薛舉、劉武周、梁師都、甚至比較靠近中原的王世充等人都向突厥稱臣,特別是李軌和梁師都直接投靠匈奴,攻打中原政權。李淵在太原起兵之初,就送了很多金銀財寶給突厥,讓突厥不要騷擾太原。

到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繼位的時候。突厥在涇陽突然發難,李世民手下名將尉遲敬德帶著軍隊和突厥一戰,取得了小勝利,但是突厥南下的腳步並沒有阻止。

最關鍵的是突厥攻擊的涇陽竟然離長安只有40裡,嚴重威脅到了李唐王朝的政權。

李世民在此之前好不容易消滅了諸多割據政權,並且剛剛當上皇帝,百廢待興。沒有力量向突厥發難,於是和突厥談判,這就是渭水之盟的過程。

渭水之盟的影響

渭水之盟簽訂以後,李唐究竟賠了什麼?歷史上沒有記載。但是歷史上記載了突厥回禮了3000匹戰馬,10000只羊。所以我們可以肯定,李唐這次賠償的物質遠遠比這個更多。

頡利獻馬三千匹、羊萬頭。——《新唐書》

其次,李世民簽訂了渭水之盟,突厥很快就同意,這裡面一定有非常恥辱的條約在裡面。

比如說稱臣之類的事情!

中原王朝向北方遊牧名族稱臣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

就像漢高祖白登之圍一樣,也是極有可能向匈奴稱臣了。

然而,李世民一代英主,這樣的恥辱並沒有維持很長時間,加上突厥內部開始分裂,所以很快李世民開始反擊突厥。但這一段歷史在硝煙中就失去了很多的史料細節。

渭水之盟是李世民一生中比較少的敗績之一,但是它對李唐能夠喘息得到穩定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