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路上扔下親生骨肉,老爹被煮也無動於衷,劉邦為何能成就大業

在秦朝滅亡之後,劉邦和項羽進行了長達4年的楚漢之爭,最終劉邦戰勝了項羽成功的建立了漢朝。因為項羽一生英雄豪氣,雖然他最終失敗了,但是很多人都很敬佩他,反觀劉邦,因為他是一個市井無賴出身,很多人都並不喜歡他,更有一些人更是指出了劉邦的道德問題。比如在彭城戰敗的時候,劉邦為了自己逃生拋棄親生骨肉,在滎陽對峙的時候。項羽想要烹殺劉邦的父親,劉邦也無動於衷。

逃亡路上扔下親生骨肉,老爹被煮也無動於衷,劉邦為何能成就大業

這兩件事都記載在《史記》上面,可信度還是非常高的,畢竟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是漢武帝當政時期,如果這兩件事是無稽之談,那麼漢武帝肯定要殺了司馬遷。根據《史記》中的記載,劉邦拋棄親生骨肉是在彭城戰敗之後。當時的劉邦身邊沒有一個衛兵,只有車伕夏侯嬰和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夏侯嬰駕著車子載著劉邦逃跑,因為車子上載了4個人,所以車走的比較慢,這時候劉邦就開始動了歪主意,他把兩個孩子都推了下去,夏侯嬰停下車,將兩個孩子抱了上去。

逃亡路上扔下親生骨肉,老爹被煮也無動於衷,劉邦為何能成就大業

劉邦非常的生氣,再次把孩子推了上去,夏侯嬰據理力爭,再一次將孩子抱了上來。劉邦明白如果自己不帶著孩子一起跑,夏侯嬰肯定不會繼續駕車,因此只能同意載著孩子逃跑。實際上如果劉邦會駕車的話,那麼夏侯嬰恐怕也會被他殺死,畢竟一個人的車子,要比兩個人更加的快。

逃亡路上扔下親生骨肉,老爹被煮也無動於衷,劉邦為何能成就大業

在榮陽對峙期間,項羽曾經把劉邦的父親綁到了前線,然後對著劉邦說:現在你立刻過來投降,要不然我把你的父親放到熱水鍋裡煮了。結果劉邦笑了笑說:咱倆可是約定好的兄弟呀,假如你要煮我爹,不就等於是煮你爹嗎?既然要煮咱倆的爹,到時候別忘了分我一杯羹呀!聽到劉邦怎麼說,項羽險些把劉邦的父親扔到了鍋裡面,幸虧劉邦提前買通了項羽的手下項伯。在關鍵時刻項伯勸說項羽:現在天下的局勢說不準,如果殺了劉邦的父親就等於把事情做絕了,到以後恐怕會斷了自己的退路,這樣項羽才饒恕了劉邦的父親。

逃亡路上扔下親生骨肉,老爹被煮也無動於衷,劉邦為何能成就大業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在自己的利益面前,不管是親生骨肉還是親生父親,劉邦都是一笑而過。哪怕是明知道自己不帶著兩個孩子,兩個孩子就有可能死於亂軍之中,劉邦還是依然將他們主動的推下去。明知道一旦自己不肯好言相勸,項羽很有可能會煮了自己的父親,劉邦依然還是毅然決然的在陣前羞辱項羽。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就是說的劉邦這類人。

逃亡路上扔下親生骨肉,老爹被煮也無動於衷,劉邦為何能成就大業

劉邦淡薄親情屬於他的一個缺點,不過他這個人還是有很多優點的。善於趨人是劉邦最大的優點,他自己也說,我用兵的本領不如韓信,搞後勤的本領不如蕭何,謀劃天下不如張良,這三個人都很厲害,卻都能夠為我所用,因此我能夠統一天下。可以看出劉邦擅長籠絡人心,是他能夠成功的根本原因。

逃亡路上扔下親生骨肉,老爹被煮也無動於衷,劉邦為何能成就大業

從用人的角度來說,劉邦雖然對待大臣的態度非常傲慢,但是他封賞大臣的時候從來不吝嗇。劉邦的大臣曾經評價說:項羽這個人對人一向非常好,但是每當別人立功的時候,他就會拿著手中的獎勵不停的搓呀搓,一直到最後都不願意給別人。劉邦的將領一旦立下功勞,劉邦立刻就會給予應得的獎勵,讓他們每個人都能夠滿意。

逃亡路上扔下親生骨肉,老爹被煮也無動於衷,劉邦為何能成就大業

從聽取意見的角度來說,劉邦每一次都能夠虛心納諫,甚至能夠接受大臣們冒犯自己。在韓信自立為王的時候,劉邦憤怒的罵韓信,這時候陳平狠狠地踩了劉邦一腳,結果劉邦立刻心領神會,當場改口誇獎起來韓信。其他將領們和謀臣們提出的好意見,劉邦也都一一接納。其實人無完人,劉邦在道德方面的缺陷,同他在用人方面的能力,並沒有任何的衝突。大臣們喜歡的是能夠知人善用,帶著大家成就大業的領袖,不是婆婆媽媽兒女情長的“英雄”。因此劉邦雖然在道德上有缺陷,卻能夠最終一統天下,成就帝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