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邦能戰勝項羽?劉邦羞於啟齒的原因,被手下將領說破了!

劉邦為何能戰勝項羽呢?

不太熟悉楚漢歷史的人,大多更同情項羽,而憎惡劉邦。他們歸結為:劉邦陰險狡詐,項羽卻太過單純善良,項羽鬥不過劉邦,與“君子鬥不過小人”同理。

熟悉楚漢歷史的人,更喜歡用韓信的觀點做總結:項羽雖然武藝高強、勇冠三軍、軍事造詣頗深,卻不願重用賢才良將,這種勇武只不過是匹夫之勇;項羽雖然待人和善,心地善良,將士生病時甚至會痛哭流涕,但他為人小器,捨不得把財富和地位分給手下,這種仁慈只不過是婦人之仁;項羽坑殺降兵、屠戮百姓、廢逐義帝,做盡了大逆不道之事,為天下人所不容,他既便暫時強大無比,可他的強大是很容易衰落的。

為何劉邦能戰勝項羽?劉邦羞於啟齒的原因,被手下將領說破了!

項羽面對的對手是劉邦,光搞清楚項羽的劣勢還不太夠,要搞明白劉邦的優勢究竟在哪裡,才能知道為何贏家是劉邦。

原因

劉邦戰勝項羽的原因,他自己也做了總結,劉邦曾在洛陽舉行過一次酒宴,要求手下將領和謀士們總結自己之所以能獲勝的原因,隨後自己也說出了有關的看法。

手下們認為,劉邦之所以能贏,是因為他的手下人才濟濟、且手下都願意為他賣命。劉邦讓人攻克某個地方後,立刻就會把那個地方封賞給攻克的人。這就等同於,將領們不是在給劉邦打工,而是藉著劉邦的軍隊幫著自己打工,因為自己奮鬥得出來的成果最終都會歸自己。

為何劉邦能戰勝項羽?劉邦羞於啟齒的原因,被手下將領說破了!

手下們雖然是在給劉邦賣命,實際上和給自己賣命沒什麼區別,所以在執行任務時都會拼盡全力。而且其他勢力的賢才良將們看到劉邦如此的大度,必然願意蜂擁而至趕來投奔。劉邦的大度,為他贏得了天下賢才的擁護與效力,有天下賢才的輔佐,何愁霸業不成呢?

這並不是將領們為了誇讚劉邦大度而虛誇出來的,例如魏王豹背叛劉邦後,劉邦令韓信把魏國給兼併了,之後他不僅沒有獨佔魏國,反而原原本本地把魏國還給了魏王豹,藉以換取他的愧意和忠心;趙王耳被陳餘篡國後投奔了劉邦,劉邦又令韓信拿下了趙國,依然把趙國原原本本地還給了趙王耳;後來韓信奪取齊國後之所以敢“自立為王”,也是因為有這樣的前例。

為何劉邦能戰勝項羽?劉邦羞於啟齒的原因,被手下將領說破了!

劉邦不貪圖本來就該屬於別人的領地,所以其他的勢力,例如淮南王布、齊王橫等,才甘願向劉邦稱臣,幫助劉邦一起對抗項羽,因為他們知道劉邦不會惦記自己的領地,而項羽就未必了。只要能保住領地,向劉邦稱臣又能損失什麼呢?

將領們認為,項羽的作風就與劉邦相反了,項羽唯親是任到了極致,他只信任自己的親戚,與項羽攀不上親戚的部下,在他手下不僅沒什麼晉升機會,反而經常遭到迫害和懷疑。這些人立下了功勞不僅得不到賞賜,還會因此而招來罪過;他們擁有才能卻得不到重用,反而會招來項羽的妒忌,這樣一來,誰還敢為項羽賣命呢?聰明一點的人才,例如韓信、陳平等,全都看清了形勢跑去投奔劉邦了。

不僅如此,項羽還經常惦記別人的領地,例如項羽在關中剛分封天下沒多久,回楚國的半道上路過了韓國,順便就把韓王成給滅掉了,把一個與自己叔父項梁交情極深的人立為了新韓王。這個韓王成項羽自己分封的諸侯,結果竟然被項羽親手滅掉了,其餘諸侯紛紛傻眼,開始對項羽心存忌憚。

為何劉邦能戰勝項羽?劉邦羞於啟齒的原因,被手下將領說破了!

項羽太過貪婪,分封天下時就很不公平,他名義上當的是楚王,實際上卻把整個西楚和梁國都封給了自己,給別人劃分的領地要麼面積小、要麼人口寡,自己獨佔了中原及東方最廣闊和富裕的領地,其餘的諸侯能口服心服嗎?

項羽把義帝的領地全都剝奪了,義帝可是天下共主,項羽竟憑藉自己實力強就敢作此大逆不道之事,天下人對其十分失望。楚漢戰爭從名義上講,劉邦是佔據絕對的道德制高點的,項羽弒義帝,名義上是亂臣賊子,劉邦攻打項羽,名義上是討伐亂臣賊子,項羽頂著惡名與劉邦交戰,以逆師攻義師,豈能獲勝呢?

將領們認為,劉邦之所以能擊敗項羽,歸根結底就是因為行事公平,該給別人的賞賜絕對會給,劉邦做起事來能讓大家都心滿意足。項羽與之相反,總想著自己一個人獨佔所有的好處,讓全天下的諸侯、人才都對他憤憤不平。

為何劉邦能戰勝項羽?劉邦羞於啟齒的原因,被手下將領說破了!

劉邦卻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有韓信、蕭何、張良三人的輔佐,項羽卻只有范增一個人輔佐,還不能完全信任他,這才是我能戰勝項羽的最根本原因。”

依我看來,將領們總結出來的原因才是最正確的,劉邦所謂的“漢初三傑”只不過是託辭而已。或許在劉邦看來,把自己成功的原因,歸結於透過領地和財富收買人心的話,就有點……所以他提出了“漢初三傑”的理由,把自己成功的原因,歸結於懂得重用人才,這樣的話能給自己謀得一個“知人善任”的明君的美名,講出去會好聽些。

《太公兵法》:“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

這是姜太公告誡周文王的話,姜太公對周文王說:“天下並不只屬於一個人,而是屬於全天下人的。能與全天下的人共同分享利益者,就可以獲得天下;意圖一個人壟斷全天下利益者,就會失去天下。”所謂與天下人分享利益,既是指推行分封制,把整個天下均分給各路諸侯,而不是讓天子一人獨佔。周國堅信姜太公的告誡,所以在建立周朝後,選擇推行分封制,最終享國八百餘年。

劉邦懂得其中的智慧,與諸侯們共同分享天下,所以能聯合各路諸侯,藉助他們的力量一同打敗強大無比的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