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第七位皇帝,是如何把我們的民族定為漢族的?

漢朝的第七位皇帝: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

漢朝第七位皇帝,是如何把我們的民族定為漢族的?

劉徹

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劉徹出生於長安未央宮猗蘭殿,漢景帝劉啟的第九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母王娡,原名劉彘,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劉徹以皇子的身份被封為膠東王。(前150年)剛剛七歲的劉彘被立為太子,景帝遂改劉彘名“徹”。“徹”字表示充滿智慧,達到聖德的要求。他成為太子與其母孝景王皇后和其姑母館陶公主劉嫖有很大關係。劉嫖許諾將她的女兒陳氏嫁給當時四歲(古代按虛歲計算)的膠東王劉徹。劉徹後娶陳氏為妃。

相傳,館陶長公主抱著四歲的劉彘問:“彘兒長大了要討媳婦嗎?”膠東王劉彘說:“要啊。”長公主於是指著左右宮女侍女百多人問劉彘想要哪個,劉彘都說不要。最後長公主指著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問:“那阿嬌好不好呢?”劉彘於是就笑著回答說:“好啊!如果能娶阿嬌做妻子,我會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這就是成語金屋藏嬌的由來。他成為太子與其母孝景王皇后和其姑母館陶公主劉嫖有很大關係。劉嫖許諾將她的女兒陳氏嫁給當時四歲(古代按虛歲計算)的膠東王劉徹。劉徹後娶陳氏為妃。

漢朝第七位皇帝,是如何把我們的民族定為漢族的?

陳阿嬌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16歲的太子劉徹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竇氏曰太皇太后,皇后王氏曰皇太后。立陳阿嬌為皇后。

漢武帝登基之初,漢朝建立已經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剛剛坐上皇位的劉徹急切的想要一展自己的抱負,大刀闊斧的改革朝政,改換確定各種制度。劉徹重用崇尚儒家的學說的趙綰、王臧等人做官,達到公卿的高位。正趕上竇太后還在推崇信奉漢朝開國以來尊崇的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不喜歡儒術,於是派人私下裡察訪趙綰、王臧等人所幹的非法之類的事情,逮捕審查趙綰、王臧等人,趙綰、王臧無奈,位保劉徹於獄中自殺,此時朝廷真正的大權還是掌握在竇太后手裡。武帝第一次展露鋒芒被無情的碾壓掉了,從此武帝學會了韜光養晦。

直至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權。他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頒佈大臣主父偃(yǎn)提出的推恩令,(這裡要著重解釋一下推恩令,這個特別重要,以前諸侯國國王去世以後由一名王太子來繼承王位,繼續統治王國,這樣時間久了自然就成了國中之國,勢力強大的諸侯國就會不服朝廷的管教,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就是例子,推恩令頒佈後,皇帝命令所有皇室子孫都要沐浴皇恩,意思是改變之前由一個人繼承王位的傳統,諸侯王多有兒子都要封侯,並且都要分封國土,這樣,名義是上是皇帝施恩,實際上是把一個諸侯國分封成好幾個諸侯國,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這一建議既符合了漢武帝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這樣,漢朝朝廷不用貶斥諸侯王,就使得大的王國自己分崩離析了。)以法制來推動諸侯王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

武帝採取了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同時,他收相權、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教育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在長安創立專門的儒學教育——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建元二年,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尋找大月氏國,走出了帝國向西擴充套件的第一步,也為日後的轟動世界的絲綢之路走出了第一步。

漢朝第七位皇帝,是如何把我們的民族定為漢族的?

張騫

武帝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

漢朝第七位皇帝,是如何把我們的民族定為漢族的?

衛青 霍去病

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喪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區後,匈奴王庭遠遷漠北,這就基本解決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為後來把西域併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

元封六年(前105年)武帝令細君公主嫁烏孫和親。因水土不服,不久病逝。

太初二年(前101)烏孫國上書漢廷為烏孫王求娶漢家公主,以此延續烏漢聯盟,解憂公主不畏懼和親公主肩負的重任。此一去九千里的漫漫征途何其遙遠,此一去五十年的歲月裡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解憂公主先後服侍烏孫國兩位國王,他的孩子也繼承了烏孫國王。

漢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逾七十的解憂公主攜三個孫子終於回到了闊別了整整半個世紀的 長安城。紅顏離家,皓首歸來,長安繁華依舊,女兒青春不再,不獨公主自己,連漢宣帝(漢武帝劉徹曾孫)都感慨萬千,以極高的規格接待和安置了這位大漢的功臣。解憂在長安安享了兩年的晚年時光後去世,烏孫帶回來的孫子們為她守靈。這之後過了十六年,才有了著名的昭君和親匈奴。漢代對抗匈奴的過程中,大將衛青、霍去病、 飛將軍李廣、 程不識的事蹟至今廣為傳誦;信使張騫、 蘇武、 班超的事蹟亦令人讚歎不已;而解憂等“和親”的使者,也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漢朝第七位皇帝,是如何把我們的民族定為漢族的?

解憂公主

徵和元年(前92年)巫蠱事件開始出現。徵和二年(前91年)太子劉據被誣陷謀反,此時的漢武帝年事已高,非常相信方士的話,不再像年輕時那樣睿智,竟然直接派兵平叛,太子劉據兵敗,出逃至湖縣(今河南靈寶西),自縊而死,太子劉據有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蠱之亂而遇害,劉據之子、武帝皇孫劉進有一子劉病已倖存,尚在襁褓中,後改名劉詢,為漢宣帝。

漢朝第七位皇帝,是如何把我們的民族定為漢族的?

劉據

時間久了,巫蠱之事人們逐漸不再相信了,因為他本身就是騙人的。高寢郎田千秋訟劉據冤曰:“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於是漢武帝霍然醒悟,漢武帝頗知當時劉據只是惶恐不安並無謀反的意圖,下令將江充滿門抄斬,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曾對劉據兵刃相加的人也陸續被殺。漢武帝憐劉據無辜,就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又造了一座高臺,叫作“歸來望思之臺”,藉以寄託他對劉據和那兩個孫子的思念,天下聞而悲之。

漢武帝晚年求神仙又不成,又因巫蠱之禍造成父子相殘、太子劉據自殺,種種打擊使武帝心灰意冷,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頗有悔意。在登泰山、祀明堂之後,武帝下《輪臺罪己詔》說“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天下也因此又逐漸歸於和諧,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後元二年(前87年)二月,漢武帝於彌留之際立劉弗陵為太子,四天後的丁卯日,漢武帝駕崩於五柞宮,享年七十歲。三月甲申葬於茂陵(今陝西興平縣東北)。霍光正式接受漢武帝遺詔,成為漢昭帝劉弗陵的輔命大臣,與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佐朝政。

漢武帝16歲登基,七十歲駕崩。(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後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個月)54年的統治歷程。在位期間,繼承景帝政策,打擊地方割據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在法律思想上,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確認儒家思想的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地位。在位五十四年,是西漢的鼎盛時期。前無古人的巨大功業。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他統治下的西漢帝國比羅馬帝國還要強盛。成為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而漢武帝的時代,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