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承接傳說和歷史的朝代,華夏首個時代大變局

三皇治世,五帝定倫,華夏先祖自遠古洪荒一路走來,到堯舜禹的時代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變革。炎黃二帝以及他們之後的幾位重要帝王都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記憶,可謂中華文明的王政時代,作為部落聯盟中樞的城邦從小發展到中等,再發展到一個很大的城市。宗族或部落的首領漸漸異化為國家的領袖,變質為帝王,夏、商、周承接延續。

夏朝:承接傳說和歷史的朝代,華夏首個時代大變局

夏人族群最早的領袖是大禹,而禹是在堯舜時期繼承父親遺志率領民眾治理水患的。同時也正是從大禹開始,華夏進入了“傳子不傳賢”的時期。按照孟子的說法,這是天命選擇,因為大禹的兒子啟就是當時最大的賢人,大家辦事情無需去找外人,直接找啟就可以了。所以大禹想要將權力交給賢人,啟自然也就成為合法的即位者。孟子的這種說法,顯然過於牽強。

事情的真相很可能是虞夏之際,華夏大地發生了一次社會大變革。自炎黃以降的600多年裡,諸夏部族大體仍然以部落聯盟的形式維持社會秩序,這種模式下必定是需要建立一套部落首領共治和能者居其位的權力執行原則和繼承原則。在此期間當然會有一些實力強大的部落能夠延續幾代“諸夏共主”的地位,但大體的模式不會改變,直到大洪水的再次氾濫。

夏朝:承接傳說和歷史的朝代,華夏首個時代大變局

洪水的泛濫給了有崇氏、防風氏等善於治理水患的部落一次絕好的機會,這些部落的首領可以藉助治理洪水的旗號加強和聯絡各地不同的部族,積蓄自己的力量。相較於偏距東南的防風氏,有崇氏在首領鯀的率領下名望更為明顯。等到大禹繼位之後,又在會稽會盟後誅殺防風氏,有崇氏部落的勢力也就更加強大了。後來大禹將氏族改名為夏后氏,當夏啟繼位之時,周邊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夠阻擋夏后氏擴張的腳步了。

當夏啟掌權之後,中國實際上就已經進入了夏王朝時代,前後500年左右。緊隨其後的商王朝同樣維持了500年左右,後面的西周卻只有270多年。不過如果加上東周的春秋戰國時期,則周朝前後長達800年之久。夏啟時期,中原已經逐漸從過去的部落聯盟轉變為國家形態,擁有可強大的政權、強大的軍隊,以及在當時較為先進的社會發展水平,改變了過去小族依附大族的態勢,開始向周邊不願臣服的人群發起挑戰。

夏朝:承接傳說和歷史的朝代,華夏首個時代大變局

據《尚書·虞夏書》記載,夏啟繼位後不久就開始征討有扈氏,併發布了《甘誓》。“甘”是夏啟集結軍隊的地名,而“誓”則是軍前誓詞。過去人們通常認為有扈氏位於山西,但部分現代學者經過研究翻譯《尚書》後認為,“有扈”很有可能就是“有崮”,即現在的山東一帶。而山東丘陵自炎黃直至殷商時期,一直都是東夷族群的所在地,大汶口文化之所,浪漫灑落、崇尚經商、信仰鳥類。換言之,《甘誓》很有可能不僅僅是傳統解釋中夏啟為了鞏固地位而進行的一場平叛之戰,更可能是一次中樞對外的討伐戰爭。戰爭性質的變化源於社會背景的變動。

在《甘誓》篇中明確提到“啟與有扈大戰於甘,乃召六卿”,表示有扈氏蔑視神明,夏人替天行道,“天用剿絕其命”,十分殘酷。這是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夏啟的繼位不僅告別了過去部落貴族共治的統治模式,同時夏朝也是以國家的形態對外擴張,擴大自己的範圍。這種模式一直延續到了殷商,直至西周初年分封制後,才結束。

夏朝:承接傳說和歷史的朝代,華夏首個時代大變局

不過夏朝,或者說是大禹、夏啟的夏后氏部落的實力在此時並未完全處於碾壓式地位,或者說是夏朝只取得了以河洛為核心的華夏族群部落的緊密支援,東方的東夷族群並未完全融合其中,空隙依然存在。以河洛地區為核心的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地區文明承自上古仰韶文化,而山東丘陵的東夷族群文明卻幾乎都源於大汶口文化,雙方曾各自蓬勃發展並相互交融,終於在此時發生了碰撞。夏啟對有扈氏和其他東夷族群的征服取得了成功,但並未完全抹平兩者之間的差別。

夏朝:承接傳說和歷史的朝代,華夏首個時代大變局

太康失國發生在夏朝初期,太康之後又將權力傳給了兒子仲康,之後有傳給了相,並最終傳位到了相之子少康手裡。這段時期,夏啟的後人並未掌握天下權柄,手中的權力也不過是宗族部落世襲的首領,而非諸夏共主。當時真正的諸夏共主是從太康手中搶走權位的后羿。后羿是有窮氏首領,和有扈氏一樣同屬東夷族群,有窮氏對天下的治理依舊延續過去的老路,並不如夏朝穩固,所以很快就被自己的義子寒浞推翻。後來少康打敗了寒浞,重新獲取了諸夏共主的地位,史稱“少康中興”。夏朝與東夷族群的鬥爭一直貫穿始終,直至夏朝滅亡前夕,夏桀依然在征戰東夷,而最終覆滅夏朝的正是東夷族群的商部落。

夏朝:承接傳說和歷史的朝代,華夏首個時代大變局

夏朝最終也未能將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東西兩大族群融合為一體,但卻給後繼王朝提供了一套可供參考的統治執行體系,以國家的全新形態開疆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