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文是清朝國語,在清朝尚未衰亡之際,為何就成了“死文字”?

滿文是是用來拼寫滿語的文字,雖然現在並沒有消失也沒有失傳,但是使用的人數是非常少的,並且大部分使用的情況是學者為了研究當時的歷史。

滿文是清朝國語,在清朝尚未衰亡之際,為何就成了“死文字”?

任何一種文字的產生,都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滿文主要借鑑了傳統的回鶻式蒙古文,後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形成了符合滿族本民族語言表達要求的新滿文。

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古籍文獻中,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滿文古籍文獻都屬於最多的一種,甚至在清朝被稱為“國語”,但是為什麼後來就變成“死文字”了呢?

滿文是清朝國語,在清朝尚未衰亡之際,為何就成了“死文字”?

對比滿文和漢文的發展歷史,我們得出了以下原因:

第一,漢文的發展歷史悠久,各方面的系統都比較完善,文化更加深刻,表達出來的意思也更加清晰明瞭。相比之下,滿文的發展歷史比較短,各方面還沒有達到完備的狀態,所以很難在大眾之間推廣開來。

第二,文字是一種記載資料的工具。如果本身發展還不夠完善,自然也沒辦法具體詳細地記錄一些資料,或者說記下來的東西很難被看懂、被理解,達不到記載和傳播的目的,使用率就會隨之下降。

第三,對於統治者或者管理者來說,文字可以讓他們更好地來維護自己的統治。他們會隨著時間和各方面的發展,更新文字這種統治工具,使其變得更加簡單便捷,更加利於統治。

第四,滿文的字型沒有辨識度,字形很是相似,文字識別錯誤的情況經常出現。甚至有時候皇帝交給大臣的奏摺還出現誤解的情況,這就出現了一些弊端。

第五,這種現象的出現還跟當時滿清統治者的思想有關。當時滿族人的進取意識已經逐漸衰弱,核心精神也不再強,整個清王朝的生命力也在逐漸衰退。

滿文是清朝國語,在清朝尚未衰亡之際,為何就成了“死文字”?

但是我們不可否認滿文的存在價值,滿文在中國文字史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領域有重要地位,它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清朝留下來的大量滿文史料,不僅是清朝歷史的見證,更是一筆極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作家高洪雷的作品《另一半中國史》獲得大眾的好評。他點明少數民族歷史是中國歷史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充分肯定了少數民族對祖國的締造和發展的巨大貢獻。

滿族史料資源豐富、厚重,要真正實施搶救保護工程,不是少數人,甚至不是一代人兩代人就能完成的,滿文件案的搶救、儲存、發掘、研究,是一項綜合工程。

對於社會來說,要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以學者為主體、以大眾為主體的研究體系,整合各方研究力量,培養研究人才,並持之以恆。可以說培養滿文專門人才是當務之急,也是百年大計。

滿文是清朝國語,在清朝尚未衰亡之際,為何就成了“死文字”?

對於個人來說,我們要做一個用心閱讀、勤于思考的思想者,要對中國文明充滿崇敬。不知大家如何看待這些文字瑰寶?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下篇文章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