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秦王朝的帝國大廈驟然坍塌?

原標題:

過秦新論

自表達完歷史劇《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的觀後感已有些時日。然而,似乎餘感未盡,近來一種新的思緒在我心頭縈繞,讓我對大起大落的秦帝國命運有了新的疑問與思考。歷經560餘年沉澱和鑄就的鐵血文明、帝國大廈為何卻在短短14年而轟然坍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是“暴政”,是內部惡性政變,還是正如老子所預言的天數?

帶著這樣的疑團,我又將目光轉向了當代學者、知名歷史作家孫皓暉那裡。透過再次翻閱他的相關文章,我心中的疑團慢慢得以消解。他在《重新思考秦帝國文明》一文裡,給予了深刻的分析和總結:“秦帝國突然滅亡,有兩個最為重大的原因:其一,是突發政變所導致的中央政權突然變形;其二,是戰國傳統所形成的巨大社會慣性,導致整個社會迅速地全面動盪。突發政變是秦亡的直接原因,戰國慣性則是秦亡的基礎原因。”而導致秦滅亡的本質原因,他用八字予以總結:

“求治太速,善後無方。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秦王朝的帝國大廈驟然坍塌?

秦始皇一統華夏雕塑

然而古今歷代儒家學者、知識分子,大都將秦突滅的原因簡單地歸於“暴政”。正如西漢儒生賈誼在《過秦論》一文所說:“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對照今人孫皓暉的觀點來看,兩者因由各有側重,但在某些方面卻有著高度的契合性。

從仁政這一層面來看,奸臣趙高、秦二世胡亥等成功發起惡性政變後,昏庸無能的秦二世意識不到其父始皇帝在位大興土木存在的隱患,未能讓備受徭役賦稅之苦的黎民百姓得以休養生息,進一步加劇了天下庶民的疾苦和六國貴族勢力的憤恨。但短短兩三年的“庸政”影響,不至於那麼快蓄積起排山倒海、摧古拉朽般的破壞力量。看看後續漢、唐、宋、明王朝的滅亡,都是先由內部逐步腐蝕,到一定程度和時間後,在外因的作用下才被新的革命力量推翻。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秦王朝的帝國大廈驟然坍塌?

戍卒叫,函谷舉

但從治理這一層面來看,孫皓暉的“善後無方”與賈誼的“攻守之勢異也”,兩者從矛盾方面揭示出秦突滅的重要原因。相比伐商滅紂的周朝,秦諸侯是歷史上第一個從政治上完全統一中國,對治理好這麼大的一個新的國家體系缺乏有效的經驗,沒有迅速將“執政角色”轉換過來,沒有把握住攻守形勢的變化,仍保持著一掃六合前的高度亢奮,未能將戰時建立的法治制度進行修正、完善,即使清醒意識到了六國貴族殘餘復辟勢力的存在,在短時間內也難以籠絡人心、凝聚人心。

換言之,始皇帝嬴政奮六世之餘烈雖實現了華夏的統一,但還沒有完全撫平戰爭給山東六國臣民帶來的創傷及山河破碎後產生的“精神鴻溝”“地域鴻溝”,諸多威脅政權的各種因素依然存在,

一旦復國時機成熟,短時間內就會凝聚爆發出無窮的摧毀之力。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秦王朝的帝國大廈驟然坍塌?

西楚霸王

也許是造化弄人,歷史留給秦帝國的時間太短暫了,始皇帝嬴政來不及反思總結執政的得失和謀劃好固守帝國千秋萬代的良策。2226年前的這一年,在陳勝吳廣之“閭左徭役”突發暴動持續影響下,山東豪俊紛紛揭竿而起,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沛公劉邦、西楚霸王項羽紛紛舉兵西進,攻克咸陽,秦帝國至二世而亡矣,與周大合十七年,霸王一出,

震撼古今的鐵血文明從此隕落。

註釋:

是指春秋時期,老子西出函谷關在秦獻公時期留給秦國的一句預言:“秦之國運與周分合,周秦同源,合起西陲,秦救周,始為諸侯,秦周分離,離五百年,大合於秦,合十七前,霸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