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城:為南宋延續20年國祚,蒙哥隕落的真正戰場,孤城堅守36年

閱讀之前歡迎先點選右上角的關注!

釣魚城:為南宋延續20年國祚,蒙哥隕落的真正戰場,孤城堅守36年

有這樣一座城,在中國的版圖上小的不能再小,在當今的中國它僅僅只是作為一個景點而存在。然而在1259年(距離南宋滅亡還有20年),用馬蹄和彎刀征服世界的蒙古大軍在這裡遭遇了滑鐵盧,失去了他們引以為豪的一代大漢蒙哥

(他被羅馬教皇九世稱作“上帝罰罪之鞭”)

很多人被金庸先生的小說誤導固執地以為蒙哥戰死在襄陽,這是一份屬於釣魚城的殊榮,應該向襄陽收取一筆不俗的榮譽佔用費。

這座城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釣魚城”,發生在1259年的“釣魚城保衛戰”,不僅是南宋王朝與蒙古大軍之間的生死決戰,更是改變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一場具有經典戰役,創下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釣魚城因此被譽為“上帝折鞭處”。

1278年,釣魚城成為了大元王朝版圖上最後的宋人孤島,守城將士們效忠的朝廷已經飄懸海上,36位守城的將軍全部選擇了自殺殉國。

1279年當崖山戰役的訊息傳來之後,釣魚城最後一任守將王立為了城中百姓的性命著想,在元朝答應“不殺城內一人”的條件下打開了已堅守35年的釣魚城城門。

釣魚城:為南宋延續20年國祚,蒙哥隕落的真正戰場,孤城堅守36年

走進如今的釣魚城,那些雄壯的城門、城牆、步軍營、水軍碼頭等遺址歷歷在目,釣魚臺、護國寺、懸佛寺等仍然有跡可循,更有元、明、清三代遺留的大量詩賦辭章、浮雕碑刻在為那一段一座古城堅守36年的歷史做著最佳見證。

一座小小的釣魚城,讓一代戰神的蒙哥再次隕落,為南宋朝廷延續了20年的國祚,創造了孤城堅守36年的奇蹟,這傳奇的背後有著怎麼樣的歷史必然。今天就一起探究其中的奧秘所在。

釣魚城:為南宋延續20年國祚,蒙哥隕落的真正戰場,孤城堅守36年

火藥的運用讓釣魚城有了守中帶攻的運氣

魯迅先生曾經說:“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禦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

這句話放在近現代歷史上不愧是震聾反饋,但在真正火藥剛剛發明的宋代卻有失偏頗。

事實上,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火藥的發明和進化都是為戰爭服務的。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火藥剛剛有了雛形就被運用於戰爭。皇帝派鄭璠去平息豫章內亂,他率領大軍在豫章城外久攻不下,氣得大聲下令:“發‘機飛火’!”

什麼叫機飛火呀?機,指的是拋石機;飛火就是火藥。士兵們七手八腳地把拋石機推上了陣地,然後把火藥包裝在上面,再用火點著,只見火藥包像雨點一樣向豫章城樓拋去。城樓上頓時火光一片,敵方士兵哭爹喊娘,被打得大敗。

釣魚城:為南宋延續20年國祚,蒙哥隕落的真正戰場,孤城堅守36年

到了宋朝,火藥的技術更加進化。960年大宋建立,步入的科技、文化、經濟最為繁榮的封建時代。由於時刻要警惕北方遊牧部落的侵擾,宋朝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軍事戒備姿態。

從建國之初,宋朝就建立了極其龐大而完備的軍事工業體系(這比西方至少提前了700年),1023年正式在汴京(今天的開封)設定“火藥作”,這是“火藥”之名首次記載所在。

由於宋朝不同於其他朝代嚴格控制武器在民間的生產研究,反而是高額獎勵鼓勵民眾執法參與武器研發製作,於是掀起了火藥火器的發明高潮。

據《宋史*兵志》記載:970年兵部令史馮繼升等進火箭法;唐福獻創制火箭、火球、火蒺藜;知寧化軍劉永錫獻自己創制的火炮。

到北宋末年,火藥的生產規模已經很是巨大“同日出弩火藥箭七千支,弓火藥箭,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萬支”。

釣魚城是1241年南宋的四川安撫制置使餘玠在重慶周圍建立的20座耕戰結合的山城之一,地理上有嘉陵江、長江的護佑,是一個以堡寨控扼江河要隘的縱深防禦體系。更是配置了足夠多的火藥及相關的裝備,1254年釣魚城守將進一步添置了大量火器用於備戰。

馬的介入大大延展了人類殺戮的距離,火藥的介入則大大提高了人類殺戮的效率。它讓血肉之軀成為了活靶子,在火藥出現之前殺一個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力氣和技術。而火藥出現之後,殺一個人只需要在腦子裡做一番判斷,殺還是不殺,只要你有這個意願誰都可以完成,包括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和婦孺。

1259年,一代戰爭狂人蒙哥帶著大軍席捲到釣魚城下,本以為唾手可得的城池卻讓他無從下手。曠日持久的戰爭從冬天打到夏天,釣魚城巍然不動。蒙古軍的主帥汪德臣被宋軍的火炮擊殺,蒙哥親自到前線擊鼓指揮攻城,釣魚城點燃巨炮的引信,一舉命中,不可一世的蒙哥頃刻間血肉橫飛。

久攻不下的蒙古大軍只能回撤,這不能不說是火藥及相關武器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火藥讓釣魚城堅守的同時有了攻擊的運氣和能力。

那一枚擊中蒙哥的火炮讓蒙古國這一階段滅宋戰役全線崩盤,直到經歷了血腥的汗位之爭結束後,忽必烈正式上臺之後才能延續這一目標,生生為南宋延續了20年的國祚。

釣魚城:為南宋延續20年國祚,蒙哥隕落的真正戰場,孤城堅守36年

城牆的堅固讓釣魚城有了穩固防守的底氣

如果說用火炮擊中蒙古主帥和蒙古大汗靠的是可遇不可求的運氣;那麼釣魚城之所以能夠堅守36年的底氣就來自於那牢固的城牆。

釣魚城從建立之初就註定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涪江在其南,嘉陵逕其北,東、西、南三面皆據江,峭巖懸崖。山南有大石平如礪。山上有天池,週五百餘步,大旱不涸”。

釣魚城:為南宋延續20年國祚,蒙哥隕落的真正戰場,孤城堅守36年

釣魚城傳承了歷代古城的建制,分為內城和外城,外城依山而建,城牆全部用條石壘就。

城牆本質上是暴力的產物,為了隔離暴力才產生。一開始是為了隔離野獸,而後來發展到隔離人類。就像《左傳》說的“人之有牆,以蔽惡也”。

對於中國古代城市來說,城牆就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和名片。城市作為政治機構的駐地,為了保障專制權力的生存,城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秦始皇曾經盡毀六國城郭,但隨著郡縣制的推進和封建制的推進,在他有生之年就重新看到了“無郡不城”“無縣不城”的無數道城牆。

城牆就這樣成為了封建社會的象徵,更是成為軍事手段的重要環節“黑雲壓城城欲摧”交戰的雙方因為城牆的緣故有了更大的變數。

只要城市守軍有足夠的食物和水,他們在面對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敵人,只要有厚實的城牆做保護,完全能夠據險而堅守。

孫子將攻城列為不得已而為之的下策:“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釣魚城:為南宋延續20年國祚,蒙哥隕落的真正戰場,孤城堅守36年

1259年,蒙哥帶著浩浩鐵騎來到釣魚城下的時候,面對著那厚重的依山而建的城牆,他的騎兵完全沒有了優勢,他的勇士們完全沒有了發揮的空間。

被圍困數月之久的釣魚城,在主將王堅的帶領下,擊退了蒙古軍隊的一次次攻擊,站在那巍巍城牆之上從來不曾氣餒。

堅固的釣魚城城牆是穩固堅守古城的底氣,城牆在抵抗就在,終於贏得大明第一才子楊慎的稱讚:

釣魚城下江水清,荒煙古壘恨難平。

睢陽百戰有健將,墨翟九守無降兵。

犀舟曾揮白羽扇,雄劍幾斷曼胡纓。

西湖日夜尚歌舞,只待崖山航海行。

釣魚城:為南宋延續20年國祚,蒙哥隕落的真正戰場,孤城堅守36年

文化的對抗讓釣魚城有了勇守孤城的硬氣

有這樣個時間的對比很有意思:蒙古滅金用了22年,滅西夏用了21年,橫掃歐亞大陸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征服俄羅斯用了15年,毀滅米索不達米亞用了8年……這裡面每一個政權都比南宋要強悍、要軍力強盛,然而蒙古征服南宋花了整整40多年的時間。

就連一直是南宋對手的金哀宗都感嘆:“南宋居於江淮之地,號稱軟弱,蒙古軍隊攻擊的時候,就算窮途末路卻無一人投降;而我大金河朔州郡,一遇蒙古進攻,皆望風而降。”

釣魚城:為南宋延續20年國祚,蒙哥隕落的真正戰場,孤城堅守36年

有火藥有城牆的城池很多,但能夠堅守36年的只有釣魚城。這就與文化的衝突和對抗很有關係,與蒙古騎兵對比,南宋帝國已經進入的是高度文明的農耕社會,兩者之間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

以上被蒙古軍隊征服的政權相比南宋而言,都更接近蒙古的遊牧文化,對於他們而言戰敗投降不過是換一朝君主、換一般官吏罷了,沒有文化認同上的屈辱感。

而作為更高階文明所在的南宋,要接受更落後、更愚昧的政權的統治,不僅僅是當權者的權力之爭,更是所有人民的文化之爭。因此才會有了江淮柔弱之人的激烈反抗,甚至到了崖山戰役,殉國者多達10萬以上,骨子裡是無法認同落後的文化。

回到釣魚城保衛戰同樣是如此,當時四川邊地之民眾躲避戰亂至此,使得釣魚城成為了川民的最後堡壘,失去這裡他們就將成為元軍的奴隸,再也沒有在農業文明中的尊嚴和地位。

文化的對抗讓釣魚城的軍民有了勇守孤城的硬氣,當隔斷了與南宋朝廷的地理聯絡,釣魚城與南宋卻有了更深的文化紐帶。直到崖山之戰,大宋徹底消亡,孤城釣魚城成為了唯一一個蒙古軍隊不曾攻克的城池。

釣魚城:為南宋延續20年國祚,蒙哥隕落的真正戰場,孤城堅守36年

寫在最後的漁人物語

放在當代,釣魚城已經小的無法稱作一座城市,而只能是重慶市合川的一處旅遊景點而已,但發生在這一700餘年前的那一場戰役卻影響了全世界。

釣魚城:為南宋延續20年國祚,蒙哥隕落的真正戰場,孤城堅守36年

駐紮在此的軍民用熟絡的火藥、厚重的城牆和堅定的文化守住了一座孤城,阻止了蒙古大軍前進的腳步停滯了它擴張的速度。

這背後依靠的是先進技術的精準打擊,是深厚文化的不屈堅守,還有民族精神的烈烈英風。

小小一座釣魚城,延續了南宋20年的國祚,成為了一代戰爭狂人蒙哥的隕落之地,成為了世界歷史的轉折點。

釣魚城:為南宋延續20年國祚,蒙哥隕落的真正戰場,孤城堅守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