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地理位置險要,是進出蜀地的屏障,得漢中者可掌握主動權

全文共1757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漢中位處陝西南部,巴山秦嶺之間,居於漢江上游,是四川、陝西、甘肅、湖北中心,因為常年遭受漢江,地形呈階梯狀排列,一二階梯土地質量高,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而三四階梯則為山地,整個漢中地區易守難攻,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秦漢時期、三國時期這裡都是戰略要地,左右著整個天下的戰局,得漢中者,就等同於扼住了蜀隴之間的咽喉。

漢中地理位置險要,是進出蜀地的屏障,得漢中者可掌握主動權

漢中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曾幫助劉邦逆襲項羽,率先進入關中,稱王天下,三國時期成為曹、劉兩家的爭奪焦點,諸葛亮險些進出漢中匡扶漢室,那麼漢中到底在戰爭中發揮了什麼作用?漢中之地發生過怎樣的權謀爭鬥呢?

一、西漢經營

項羽本來擁有大好形式,已經以將軍王的身份號令天下,擁重兵已經具備了稱霸天下的實力,對待異己也是毫不手軟地清除。但是,項羽卻唯獨對劉邦沒有下狠手。

而且他還錯將劉邦分封到漢中地區,讓他佔據地利,劉邦在漢中養精蓄銳,囤積糧草,且漢中離咸陽更近,最後造成劉邦率先入關中稱王,二者之間的約定由劉邦搶先達成,項羽也就失去了主動權。

漢中地理位置險要,是進出蜀地的屏障,得漢中者可掌握主動權

二、張魯時期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國內在太平道領袖張角的帶領下,爆發了黃巾起義,宮中的一些貴族勢力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便申請到地方做官,劉焉便是其中之一。

他向朝廷請命外出為官,接到朝廷的敕令,劉焉被分配到了西川,不久之後就拜領益州牧,成為西川之主。後來蜀地北部的漢中郡由張陵統轄,沒有歸順劉焉,漸漸地張陵開始不再聽從劉焉的命令。

他的兒子張魯繼承漢中郡後,以五斗米道為號召令,召集自己的信徒,並逐步建立起武裝割據政權,獨立於漢中之地,獨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鎖了斜谷,切斷西涼和蜀地的聯絡。

漢中地理位置險要,是進出蜀地的屏障,得漢中者可掌握主動權

目的是斷絕兩地之間的聯絡,避免受到夾攻。不過漢中之地過於險要,蜀地、西涼、荊襄、中原都與漢中相勾連,如果誰想要奪取天下,就必須奪得漢中之地以打通交通。

張魯後來與劉焉的繼承者劉璋發生矛盾,雙方開始交戰,局面一度呈現焦灼態勢,後來西涼被曹操佔據,馬騰之子馬超投奔張魯。

張魯本想借助馬超的勇武來震懾其它試圖進攻漢中的勢力,但是最後自己因為不信任馬超,二人產生嫌隙,最後馬超只好倉皇逃跑,生怕遭人暗算。

漢中地理位置險要,是進出蜀地的屏障,得漢中者可掌握主動權

三、曹、劉爭霸

三國中期,天下群雄割據的局面已經改變,出現了以河北、中原一帶的曹操、佔據江東的孫權還有佔據蜀地和荊襄之地的劉備呈三足鼎立之勢,劉備取代劉璋佔據巴蜀,接管了除漢中以外的所有地區。

正當他準備北上襲取漢中的時候,張魯竟然已經向曹操投誠,正所謂得隴望蜀,志在統一的曹操就把目光轉向了巴蜀地區。曹劉兩家的戰爭已不可避免。

漢中地理位置險要,是進出蜀地的屏障,得漢中者可掌握主動權

劉備讓諸葛亮鎮守成都,劉備親自率軍進逼漢中,而曹操選擇大將曹仁鎮守漢中,在初期的幾次較量中,劉備並沒有取得優勢,反而被魏將夏侯淵多次擊敗。

後來劉備向諸葛亮求援,諸葛亮加入戰局之後,局勢才得以逆轉,劉備軍團拿下了定軍山,佔據了有利地形,而敵將夏侯淵也被黃忠殺死,司馬郭淮不得不收縮兵力,做好防守,等待曹操來援。

後來曹操親率大軍來到漢中督戰,因為他明白漢中一失,關中必危,漢中就像是根據地一樣,時刻威脅西涼諸州和關中安全。

漢中地理位置險要,是進出蜀地的屏障,得漢中者可掌握主動權

曹操到達漢中後,劉備始終避而不戰,因為他明白曹操方面運轉軍糧要比自己更困難,於是他便命令黃忠和趙雲專門襲擊曹操的運糧部隊。

在一次行動中,趙雲巧用“空營計”,沒能對方撤退,就對曹軍發起突然襲擊,曹操的部隊驚慌之中互相踩踏,亂作一團,死傷慘重,曹軍士氣跌至谷底。

後因糧草接濟不上,加之屬下王平叛變,曹操便下令放棄漢中,搬離居民,撤軍備戰以防劉備入關,劉備則順利進駐漢中,統一了蜀地,同時也對曹魏關中地區形成了威脅。

佔據漢中之後,劉備加漢中王,佔據真個益州,確定了北部防線,後來曹操離世,其子曹丕篡漢,是為魏文帝,劉備緊隨其後,建立蜀國,江東孫權稱帝,建立吳國,自此,三國鼎立局面達到巔峰。

漢中地理位置險要,是進出蜀地的屏障,得漢中者可掌握主動權

漢中位於四省交界處,地理位置險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從秦漢之交,再到魏晉時期,漢中都一直被視為軍事重鎮,其關鍵作用凸現在交通位置優越,北據西涼,東瞰關中,南守巴蜀,是十分重要的戰略通道。

劉邦依靠漢中之利韜光養晦,最終一舉取得天下,而到了三國時期,曹、劉兩家征伐不斷,都是為了奪得進攻的主動權,得漢中者,可安心立國,而經營不善,也可以割據抗爭。漢中之地多險要,得此一地即可控制交通咽喉,獨自稱雄,退可守進可攻。

參考文獻:《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