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出逃引發連鎖反應:豐王李珙意圖上位,程元振變替罪羊

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攻佔長安,唐代宗被迫出逃。

代宗出逃後,人們再次開始站隊。

唐代宗出逃引發連鎖反應:豐王李珙意圖上位,程元振變替罪羊

他們當時主要有上中下三種選擇。

上策,自然就是落井下石,總而言之,皇帝昏庸無道,現在他落難了,我再補上一腳,讓他見鬼去吧。

這種選擇的優點就是,能讓以後上位的皇帝知道,天下不是皇帝一個人的天下,從而在做事時,會顧忌別人的感受。

這種選擇的缺點就是,如果皇帝渡過這個坎,難免會和你秋後算賬的,在這種絕頂的政治舞臺上,秋後算賬的時候,可不是簡單的交出一個腦袋可以贖了罪,因為這通常是死全家的事。

這種選擇,讓無恥小人去說,自然是高大上的。總而言之,皇帝代表天下人的利益,才叫天子;皇帝不能代表天下人的利益,那就是獨夫民賊。你現在對皇帝玩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絕不是亂臣賊子,而是反暴政的勇士。

問題是,讓正人君子去說,這種選擇肯定是端不上臺面的。因為皇帝再昏庸無道,他也是皇帝啊!關鍵是,你從前像狗一樣的爬在皇帝前面,皇帝也從來沒有斷你的狗糧啊,現在皇帝有事,你就對皇帝痛打落水狗,你還叫人嗎?

唐代宗出逃引發連鎖反應:豐王李珙意圖上位,程元振變替罪羊

下策呢?自然就是趁機表忠心。總而言之,皇帝再昏庸無道,皇帝也擁有巨大的資源。現在人們都反對皇帝,你雪中送炭的給皇帝送溫暖,皇帝肯定會記你一輩子的好,如果皇帝渡過這個坎,你一輩子恐怕也吃不完這種紅利。

皇帝可以高高在上,主要原因就在於,心懷這種盤算的聰明人,實在太多了。

這種選擇,拋開大道理去說,就是狗一樣的選擇。因為你一心想透過討好昏君獲取好處,你還叫人嗎?

但是用大道理去說,那可了不得了,因為這就是聖人的選擇。一切是顯然的,皇帝是個昏君,他寵幸奸臣,禍國殃民,而且猜忌你、打壓你、甚至還有可能要殺你,但是你依然無怨無悔的忠於他,這是一種什麼精神?讓無恥的小人說,這就是一種不當人非要當狗的精神;但是讓正人君子去說,這就是一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事實上,皇帝可以高高在上,主要就是因為這種人實在太多了。因為不論表面上看起來,大家都在反對皇帝,但是隻要進入操作階段,總會有許多人不約而同的站在皇帝一邊。

這樣一折騰,那些積極反對皇帝的人,都會家破人亡了,而且成為亂臣賊子任人唾罵;那些在關鍵時候向皇帝表忠心的人,卻會因此加官晉爵,而且成為忠義之士被人們學習讚歎。

唐代宗出逃引發連鎖反應:豐王李珙意圖上位,程元振變替罪羊

中策呢?自然就是當吃瓜群眾。總而言之,皇帝現在有難了,你既不落井下石,也不積極救助,而是在旁邊假裝啥也不知道。

這種選擇的優點是,現在大家都看皇帝笑話,還有人對皇帝一個勁扔石頭,你也在旁邊看皇帝笑話,就算皇帝度過了這個坎,通常也不會清算到你的頭上。萬一皇帝因此退出歷史舞臺,新皇帝上位時,你也不會因為站在老皇帝一邊,而受到各種牽連。

這種選擇的缺點是,這種大獎擺在你面前,你不積極爭取,日後難免會後悔的。我是說,皇帝有難,你積極救助,就可以獲得無窮的紅利,你竟然坐視這種機會流失,日後想起了,你能做到不後悔嗎?

關鍵是,如果皇帝認為以前對你非常好,日後想起你在他有難時,竟然跟沒事人一樣,你覺得,一定能保住你的腦袋嗎?

從這層意義上,單純的基於利害選擇,人們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做。

因為面對人生的選擇,單純的基於利害盤算,就有永遠的上中下三策選擇,而且各策都是有利又有弊。

唐代宗出逃引發連鎖反應:豐王李珙意圖上位,程元振變替罪羊

唐代宗逃出長安城後,馬上就有人選擇對他落井下石了。

因為簡單看,現在就是有人可以複製唐肅宗的成功。異族入侵,皇帝不管不顧的率眾逃離帝國都城,現在你擁立一個皇族成員稱帝,然後收復了長安城,再以此號令天下,可以獲得的紅利,那得多大啊?

而且從最簡單的事實,你也可以分析出來,吐蕃人並沒有佔據關中的實力。因為關中距吐蕃人的軍政中心太遠了,吐蕃人到關中,其實已到了鞭長莫及的地方。皇帝之所以逃出長安城,主要是因為惹怒了軍人集團,所以大家都有意無意的想看皇帝的笑話。否則,吐蕃人哪有機會殺到長安城下,更哪有機會殺入長安城呢?

從這層意義上,只要大家重新改組中央政府,穩定了軍人集團的情緒,把吐蕃人趕出關中,那就是分分鐘鐘的事啊!

至少,吐蕃人不可能有力量控制關中地區,那是顯而易見的事。如果有人願意重組大唐中央政府,並且願意和吐蕃人簽訂附有政治、經濟利益的條約,吐蕃人沒有理由拒絕啊。

從這層意義上,把吐蕃人趕出關中,並沒有什麼難度。唐代宗逃出帝國都城,主要是因為突然槍桿子失靈了,並不是因為吐蕃人有多厲害。

在這種背景下,豐王李珙在大家的支援下,試圖坐鎮關中複製唐肅宗當年上位的成功。而且簡單的看,也未必沒有機會。

豐王李珙是唐肅宗的弟弟,唐代宗的叔叔。而且在安史之亂後,也曾擁有過極高的軍政地位。擁戴他當皇帝,從理論上沒有多大問題。

而且此時,他們還有一張自己認為的王牌,那就是郭子儀會站在他們一邊的。

唐代宗一上臺,就剝奪了郭子儀的軍權。從情理上,郭子儀應該會希望唐代宗消失於政治舞臺上的。現在郭子儀就在關中,以郭子儀的影響力,如果郭子願意與他們合作,他們就算成功一半了。

問題是,這些人與郭子儀一聯絡,郭子儀的態度非常簡單,那就是我永遠忠於皇帝!

郭子儀的這種表態,直接讓豐王李珙一夥不知如何是好了。

畢竟以他們的軍界影響力,不能取得郭子儀的支援,實在不足以實現他們的目標。

這樣一來,他們當時就陷入萬劫不復之中了,因為郭子儀架著高大上的名義,直接就把他們拘捕,因為他們這是標準的造反作亂啊。

唐代宗出逃引發連鎖反應:豐王李珙意圖上位,程元振變替罪羊

郭子儀之所以願意站在皇帝身後,是因為皇帝手裡,還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存在。因為當時魚朝恩坐鎮陝州,而且第一時間就表態,永遠忠於唐代宗。

魚朝恩之所以忠於唐代宗,就是因為他沒有別的選擇,如果唐代宗真被人清理出局,魚朝恩一點活路也沒有,因為從理論上,魚朝恩就是禍國殃民的邪惡化身;就算他積極支援新皇帝上位,新皇帝也不會放過他的。

唐玄宗時代的大太監邊令誠,聽到唐肅宗靈武稱帝,哭著喊著從安祿山控制的長安城跑到靈武,按理說,就算有天大的罪過,就憑他這份忠心,也應該可以免於一死了。結果讓唐肅宗一刀把他砍了,因為這種邪惡化身的太監,代表正義上位的新皇帝是絕不會原諒的。

內侍邊令誠復自賊中逃歸,上斬之。

我們不知道邊令誠臨死前會想到什麼,因為早知如此,跟著安祿山混,最多也就是這種結局吧,而且還能多活幾年。

只要我們知道這種利害關係,自然就會知道,只要宦官控制著軍隊,人們敢動皇帝,就得想好後果。

事實上,大唐帝國的太監政治在此後得到強化,這是一個重要的契機。因為透過這個慘痛的經歷,大唐皇帝更真切的感受到,太監才是最自己可靠的力量,只有把更多的軍權交給太監,自己才有機會面對已呈失控之勢的軍人集團。

皇帝的身份、軍方大佬郭子儀旗幟鮮明的支援、魚朝恩控制的軍隊堅定站在身後。大唐皇帝手上的籌碼,已多於任何一個實權派了。而大唐皇帝的手上的籌碼,並不只這些。

唐代宗出逃引發連鎖反應:豐王李珙意圖上位,程元振變替罪羊

文官集團呢,肯定也是支援唐代宗的,如果唐代宗被軍人集團運作下臺,軍人力量就會更上一層的樓的。

因為軍人集團與文官集團一直存在排座次之爭。

在地方政府中,坐頭把交椅的官員,應該是什麼人呢?在皇權控制力不足的地方,肯定是軍方大佬;而在皇權控制力充足的地方,肯定是文職官員。這幾乎就是最普遍存在的事實。

面對此情此景,不用說什麼大道理,你是文職官員會希望加強皇權,還是希望皇權削弱呢?

只要我們知道這種事實,大約就會知道,唐代宗雖然逃出了長安城,擁有的權力資源,依然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總的來說,軍人集團已被分割成碎片了,他們不論實現怎麼的默契,也只是原始的、不穩定的聯盟。這種默契,雖然可以動搖一下皇帝權力的根基,但是真想把皇帝搖下寶座,卻顯然需要可遇不可求的因素。

在此時此刻,皇帝感覺無法控制軍隊了,但是軍人集團主要手段,也就是拒絕與皇帝合作,真正起來造反的力量,少得可以忽略不計。

當時跳得最歡的力量莫過於僕固懷恩,而僕固懷恩也維持著與皇帝最基本的合作;當時梁崇義已公然割據襄陽了,但他也沒有扔掉皇帝的大旗;甚至河北的安史餘部,現在也高舉著皇帝的大旗。

在這種背景下,任何一個人敢站出來公然反對皇帝,恐怕分分鐘鍾就會讓皇帝打得萬劫不復。

唐代宗出逃引發連鎖反應:豐王李珙意圖上位,程元振變替罪羊

現在就看支援皇帝的力量,能不能把吐蕃人趕出關中呢?

如果他們長時間無法把吐蕃趕出長安城,唐代宗的權力依然有可能失控。

但是吐蕃人到了關中這種鞭長莫及的地方,根本不可能長久駐紮。所以經過郭子儀的簡單運作,吐蕃人就全面撤出了關中。

史書常常誇大郭子儀的神功無敵,總而言之,郭子儀一出場,就挽救了大唐帝國。

其實呢,吐蕃人進入關中,已到了鞭長莫及的地方,他們能取得這種勝利,純粹就是抓住大獎的事。只要他們感覺大唐隨時可能反攻時,自然會想著跑路的,因為不跑路,等大唐皇帝控制了局勢,他們想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總的來說,長安城離吐蕃的軍政中心太遠了,遠到了,吐蕃人根本無力控制的地步。因為在這種地方與大唐軍隊展開決戰,吐蕃人是一點勝算也沒有。

事情發展到此時此記得,真正的問題就是,皇帝敢不敢回關中了?

因為這樣一折騰,郭子儀的地位,多少有些如日中天了,如果唐代宗回到關中,郭子儀一個想不開,會發生什麼事,誰也不敢保證。所以有一段時間,唐代宗都不敢回長安了。

元振懼,又以子儀復立功,不欲天子還京,勸帝且都洛陽以避蕃冠,代宗然之,下詔有日。

但是經過一系列的猶豫、思考、運作,唐代宗終於還是決定返回長安城。

事情發展到此時,李光弼就比較尷尬了。

因為他作為與郭子儀齊名的將領,在皇帝處於危急的時刻,他竟然一直按兵不動,他這是想幹什麼?

唐代宗出逃引發連鎖反應:豐王李珙意圖上位,程元振變替罪羊

當然了,事情發展到此時,程元振也需要當作替罪羊被交出來了。畢竟帝國發生那樣的大問題,總得有個說法吧。

如果說皇帝沒有犯根本性的錯誤,那些在關鍵時候看皇帝笑話的人,算怎麼回事呢?問題是,皇帝怎麼能背這種罪名呢?所以,主要罪過得找一個替罪羊,於是程元振被推了出來。

唐代宗出逃引發連鎖反應:豐王李珙意圖上位,程元振變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