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識:1961年-1978年,即墨曾短暫隸屬於煙臺地區

位於膠東半島南部的即墨,在近現代經歷了一個頗為複雜的區劃變動歷史。

一方面,隨著青島市區的不斷擴大,原即墨縣的轄區也逐漸縮小,直至如今成為青島市轄區之一;在另一方面,即墨本身的隸屬關係也在不斷地調整中。

小知識:1961年-1978年,即墨曾短暫隸屬於煙臺地區

根據《即墨縣誌》記載,清代(1905年之前),即墨縣屬山東省登萊青道萊州府,清末改屬膠州(1905年膠州升為直隸州,從萊州府析出)。在民國初期,即墨縣屬山東省膠東道。到了抗戰之後,因為戰時的背景,即墨也一度分為即墨、即東兩縣,隸屬山東根據地的膠東行政區。

建國之後,即墨的隸屬又多有調整,縣誌載:

1950年春撤銷(膠東行政區)南海專區,即墨縣和即東縣同屬膠州專區; 1956年3月, 即東縣併入即墨縣, 改屬萊陽專區;1958年10月,改屬青島市; 1961年3月,改屬煙臺專區;1978年12月,改屬青島市。

此後的情況大家就比較熟悉,即墨縣隸屬青島市之後,先後撤縣建市、撤市設區,成為了現在的青島市即墨區。

在即墨以上的區劃沿革中,1961年-1978年之間短暫歸屬煙臺專區(專區後來改為地區,為了行文方便,標題和下文一般都稱作地區)的這段歷史,相對不為外人所知(五十歲以上的即墨人應該有些印象)。下面就根據史志資料的記載,做個簡要介紹。

根據《山東省志建制志》的記載,1960年底全省計轄2個地級市、17個專區。兩個地級市即濟南市和青島市,17個專區當中就有煙臺專區(1958年10月萊陽專區更名為煙臺專區,專署遷駐縣級的煙臺市)。

當時,青島市轄市南、 市北、臺東、臺西、四方、滄口、嶗山郊區等7個區和膠縣、 膠南、即墨等3個縣。而煙臺專區轄煙臺市(縣級)、威海市(縣級)和榮成、文登、牟平、海陽、萊陽、棲霞、蓬萊、 招遠、掖縣等2市9縣。

到了1961年,青島市除了市轄區之外,下屬的縣均劃給周邊的專區。“是年5月將青島市所屬的即墨縣劃歸煙臺專區;膠縣、膠南2縣劃歸昌濰專區。”(《山東省志建制志》)

同一時期,此前曾合併撤銷的福山縣、黃縣、萊西縣和乳山縣重新設立,加上新劃入的即墨縣,煙臺專區的轄區擴大為2市14縣,即煙臺市、威海市和榮成、文登、牟平、乳山、海陽、萊陽、福山、 棲霞、招遠、蓬萊、黃縣、掖縣、萊西、即墨(長島建縣較晚,當時還沒列入)。

小知識:1961年-1978年,即墨曾短暫隸屬於煙臺地區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半島區劃圖)

從地圖上看,此時的煙臺專區與“膠萊河以東”這個地理範圍的重合度很高,正因為於此,民間也有了“煙臺是膠東的代名詞”的說法。

而按照這個區劃,五十年代修建的藍煙鐵路(從即墨藍村到煙臺市區)也全部位於當時的煙臺專區境內。

值得一提的是,即墨縣從青島市劃歸煙臺專區時,還析出了一部分割槽域給嶗山。《青島市志大事記》載:“(1961年)即墨縣劃歸煙臺專區領導……為了使青島有足夠蔬菜基地、海洋化工基地,便於組織膠澳鹽場生產和膠州灣內海及國防建設需要, 決定將即墨縣城陽、棘洪灘、馬哥莊、河套、陰島5個公社劃給嶗山郊區領導。”

也就是說,城陽在那個時候從即墨析出,先併入嶗山區。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城陽才單獨建區。

此後的1967年,煙臺專區改為煙臺地區,但轄區不變,即墨仍隸屬之。

小知識:1961年-1978年,即墨曾短暫隸屬於煙臺地區

到了1978年11月(省志記載為11月,縣誌記載為12月,推測是下文和正式換牌的時間差),煙臺地區的即墨縣、昌濰地區的膠縣、膠南縣又重新劃歸青島市管轄。

前後算起來,即墨縣隸屬煙臺專區(地區)的時間約十七個半年頭。

時間雖然不長,但在不少專案中也留有記憶。比如《即墨縣誌》記載:

“1962年12月1日,煙臺專署投資18萬元,用於治理藍村、段泊嵐等公社的15萬畝澇窪地。1969年5月7日,煙青、青威兩條公路透過縣境路段開始鋪築瀝青路面,至10月底竣工。”

而《即墨市檔案志》也記載:

“1977年8月上旬,煙臺地區檔案工作會議在即墨縣召開。”

當然,這些早已成為往事了。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贊、評論、轉發和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