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實業張之洞

跟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列“中興四名臣”的張之洞,是四人中唯一沒有上過戰場打過仗的。在曾國藩攻佔天京的1864年,二十七歲的張之洞高中探花,也成為了四人中科考成績最突出的一人,能讓屢試不第的左宗棠羨慕死。

振興實業張之洞

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張之洞,也是跟李鴻章並列的洋務派主將。1889年,已是兩廣總督的張之洞上奏朝廷,建議修築一條從盧溝橋到漢口的盧漢鐵路。清廷准奏後把鐵路分成南北段,直隸總督修北段湖廣總督修南段,於是倡議者張之洞就調任了湖廣總督。

張之洞就此在武昌大展拳腳,最突出的是辦教育和辦實業。他主持成立的自強學堂,後來變成了今天的武漢大學;武備學堂,是今日華中科技大學的前身;他的湖北槍炮廠即漢陽兵工廠,生產了十餘年後武昌起義時雙方互射的槍炮

他的漢陽鐵廠,更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廠,比日本的鋼廠建設早好幾年。不誇張地說,武漢之所以有後來華中地區核心樞紐的地位,張之洞是最大的功臣。

雖然身居武昌,但張之洞的一舉一動往往都能牽動大局。光緒召他進京主持新政,他還未成行戊戌政變就發生了,他急電也未能救下他的得意門生楊銳;八國聯軍進京,他與李鴻章劉坤一等人“東南互保”,假裝慈禧向列強宣戰的詔書不存在;直到光緒慈禧去世,張之洞才被調回北京,又極力勸阻攝政王載灃欲誅殺袁世凱的圖謀。

振興實業張之洞

張之洞一生督鄂十七年,力主廣開新學、改革軍政、振興實業,由此湖北人才鼎盛、財賦稱饒,成為清末洋務新政的中心地區。沒有張之洞,武漢的今天一定不是這樣。

從1894年11月到1896年1月,張之洞其實暫停了一下,期間坐在湖廣總督位置上的人,是湖南瀏陽人譚繼洵。他的兒子譚嗣同,比他更出名。

振興實業張之洞

譚繼洵六歲時父親就病故,從此家道中落度日艱難,幸好長兄挑起一家重擔,而他自己也是一枚讀書種子。二十七歲中舉之後太平天國戰亂事起,譚繼洵沒有投筆從戎的功業雄心,一心瞄準科舉之路。十年後他終於在殿試中位列三甲八十六名,從此開始宦場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