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正三品的順天府尹因影響高導致從一品的直隸總督也無法管轄

清朝實在是太大了,有1300多萬平方公里,

今天就談談清朝這麼大,該怎麼管理這件事。

為了方便管轄,清朝便開始實行總督制度。其實這種制度明朝就有,不過兩者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明朝的總督,基本上就是遇到麻煩事兒了,就派個朝中大員到地方上兼任總督一職,等到事情解決了就撤了,類似欽差大臣的意思。比如浙直總督胡宗憲,薊遼總督袁崇煥等。

清朝的總督,那可就是常設職位了。他們便是正兒八經的封疆大吏了,主要管轄地方上的軍政大權,一般手裡有一到三個省的地盤可以管,那權力實在是大得嚇人。

而且清朝總督,一般是正二品高官,如果還能兼有一個兵部尚書銜或者都察院右都御史銜的話,那可就成了從一品大員了。

清朝時正三品的順天府尹因影響高導致從一品的直隸總督也無法管轄

清朝督撫轄區示意圖

如果這位總督除此之外,還兼有大學士銜,那麼他可就榮升為正一品高官了,升無可升的情況下,就等著封爵了。

清朝常設的總督,一般有9個

清朝的這9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東三省總督和陝甘總督。

直隸總督,坐鎮保定。手握直隸境內的軍政大權,包括瞭如今的河北、內蒙部分地區。兩江總督,坐鎮江寧。手握江蘇(包括上海)、安徽、江西三省的軍政大權。四川總督,坐鎮成都。顯然,是四川的軍政一把手。閩浙總督,坐鎮福州。管轄福建、浙江兩省的軍政大權。雲貴總督,坐鎮昆明。手握雲南、貴州兩省的軍政大權。湖廣總督,坐鎮武昌。手握湖南、湖北兩省的軍政大權。兩廣總督,坐鎮廣州。自然是廣東、廣西的軍政一把手了。東三省總督,坐鎮奉天。這個比較特別,過去清朝在東北設立盛京將軍,到了光緒年間,才改成了東三省總督,手握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的軍政大權。陝甘總督,坐鎮蘭州。主要負責陝西、甘肅等地的軍政事務。

其中東三省總督存在的時間比較短,大部分是八大總督。分別是:

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和陝甘總督。

除了這9大總督以外,清朝還設立了另外兩個比較特殊的總督:漕運總督、河道總督。

他們倆是幹嘛的呢?這兩位並不是負責某一個片區的軍政事務,而是負責水利運輸的官員。

清朝時正三品的順天府尹因影響高導致從一品的直隸總督也無法管轄

清朝轄區示意圖

其中漕運總督,駐紮在淮安,管理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8個省的漕運。主要負責將這8個省的糧食透過水路運送到京城。河道總督,駐紮在清江浦(也在淮安境內),他們主要負責黃河、京杭大運河及永定河堤防、疏浚等事務。

直隸總督也有管不到的

直隸總督雖然是清朝的封疆大吏,並且位列總督裡面的第一,但是他的地盤裡有兩個管不了的官,一個是順天府尹,另一個是熱河總管。

清朝入關後,基本上很多制度都是直接繼承了明朝的,原因很簡單,明朝的制度比較合理和完善,清朝拿來照搬就行。

其中地方的官員基本上和明朝差不多,清朝地方上也設立巡撫和總督,但是清朝的巡撫和總督更像地方官,而明朝的有點中央派遣的意思。清朝的巡撫掌管一省的軍政、民政、吏治、刑獄、關稅、漕政等事務。

清朝巡撫一般為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者為正二品,雖然還有掌管數省的總督,但是巡撫並不是總督的屬官,兩者是相互制約的平衡關係。

清朝時正三品的順天府尹因影響高導致從一品的直隸總督也無法管轄

直隸總督署

總督在清朝掌管一省或二三省的軍政事務,一般總督都是管理兩省或者兩省以上,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四川總督只管四川,直隸總督只管直隸。

所以總督是地方權力和級別最大的官員,理論上總督為正二品,但是加兵部尚書銜的話,為從一品。

但是同樣是總督,也是分大小的,比如直隸總督是地位最高的,因為直隸省地處京畿要地,所以比較重視。能夠當上直隸總督的都是朝中重臣,像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都擔任過這個重要職務。

直隸總督的地盤也不小,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天津、河北、河南和山東一小部分,但是直隸總督有兩個地方管不到,一個是順天府,也就是清朝的京城,另一個是熱河,相當於清朝的副都。

清朝時正三品的順天府尹因影響高導致從一品的直隸總督也無法管轄

順天府疆域圖

順天府聽名字就知道它是一個府,相當於地方的知府,可是由於地理位置是清朝的京師,所以它的長官不叫知府,而是叫府尹。

清代的知府是從四品,而順天府尹是正三品,從品級上就看出它的與眾不同。其實不只是清朝,從漢朝的京兆尹開始,再到後來宋朝的開封府尹,府尹一般都是京畿地區的行政長官,自然品級要比一般的府級別高。

為什麼直隸總督管不了順天府尹呢?

順天府尹,擔任著京師的行政事務,一共管轄著大興縣、宛平縣、通州、涿州等24個州縣。清朝的順天府尹有著跟御史臺、步軍統領衙門、九門提督府等衙門有幾乎相等的許可權。

所以,順天府尹註定要不同於一般的知府,順天府雖然處在直隸的管轄範圍內,但是它又有著獨立的一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順天府的地位高。

順天府尹雖然是正三品,看上去比不過巡撫和總督,可是順天府衙門的官印卻是銀印,而按照規定三品的衙門用銅印就夠了,只有巡撫和總督的官印才是銀的。

《春明夢餘錄》載:“舊制,三品衙門用銅印,順天府則用銀印,誠重之也”。

清朝時正三品的順天府尹因影響高導致從一品的直隸總督也無法管轄

順天府大堂

由此可見,順天府尹和巡撫總督的地位差不多。

順天府尹可以直接上奏摺給皇帝,並且遇到事情,順天府尹可以直接面聖,這點即使是直隸總督為做不到。畢竟直隸總督府衙在保定,肯定不可以輕易進京,而順天府尹就可以。

雍正皇帝時期,為了讓順天府尹放心的管理城內八旗人,更是設立了兼尹一職,擔任兼尹的都是當朝重臣,各部堂官。雖然有兼尹,但是也有本職的順天府尹,他們相互制約,但是卻可以一致對外。

由於兼尹品級高,當然不把直隸總督放眼裡,而順天府尹憑藉著兼尹的權勢,也不會在意直隸總督。

第二,權力大,並且不受直隸總督管轄。

順天府尹相當於普通地方的知府,所以一般知府上面還有巡撫和總督,可是順天府尹和理論上的直隸總督並沒有隸屬關係。

北京城垣內的事務,由順天府尹負責,總督無權干涉,北京城垣以外的事情(比如順天府下轄的州縣),是總督和順天府尹共同管理。

清朝時正三品的順天府尹因影響高導致從一品的直隸總督也無法管轄

順天府署

順天府還有承接全國大小案件的資格,並不是所有的案子都由刑部來處理,順天府也有資格處理,所以順天府還有“小刑部”一說。

嘉慶皇帝之前,順天府尹管理的州縣官員,還是由直隸總督負責選擇,順天府尹只負責簽字同意就行。可是“天理教事件”發生後,嘉慶皇帝深感北京城的安防很重要,於是下令順天府尹管理的州縣下面的官員,一律由順天府尹負責選擇,而直隸總督只負責同意就行。

《嘉慶皇帝奏摺批語》裡提道:“

查順天府所屬二十四州縣,定例均系直隸總督專主,府尹會銜。嗣後大興、宛平二縣缺出,請歸府尹於所屬之員詳加遴選,出具考語,奏請升調。其外二十二州縣揀選題調,均令府尹主稿,總督會銜。

由此可見,嘉慶皇帝時期,順天府尹已經取得了下面州縣的人事權,直隸總督無權過問,更是讓順天府變成一個獨立的地方機構。

第三,影響大,並且不次於直隸總督。

順天府尹由於可以面見皇帝,所以他可以針對一些朝廷的政策發表意見,甚至可以影響皇帝的決策。

還有就是順天府尹的工作內容都是在京城,所以他和六部打交道的地方比較多,從而和六部多有工作往來,從而在朝中中樞的影響力並不小,直隸總督一般也不敢得罪順天府尹。

清朝時正三品的順天府尹因影響高導致從一品的直隸總督也無法管轄

順天府大堂

其實順天府尹雖然很厲害,但是歸根結底他也只是一個三品官,順天府尹升官的話,在京城一般也就是到侍郎的比較多,而直隸總督調任京城,怎麼也得是尚書級別的。

從而變相地說明,雖然順天府尹很厲害,但還是比不上直隸總督,只是直隸總督確實管不著他而已。

直隸總督權力是大,但是他怎麼也管不到京城,畢竟皇帝也不會給他這個權力。實際上皇帝為了防止直隸總督權力過大,故意提高了順天府尹的地位,就是讓直隸總督不能插手京城的事務。而京城之外的順天府尹下轄州縣,也讓直隸總督和順天府尹共同管理,起到相互制約的結果,換句話說,只要是京師附近的事情,皇帝都很關心。

另外,清朝入主中原後,八旗子弟也進入到北京城,這些個八旗子弟自然比較囂張,很多不守法度的。皇帝為了給順天府尹管理這些人的膽量,所以才努力地提高順天府尹的職權,目的就是鎮住這些八旗子弟,設定兼尹也是一個道理。

既然順天府尹承擔著皇帝的賦予他的責任,自然直隸總督肯定不敢招惹。直隸總督別說越權管理順天府尹,就是共同管理的地方,直隸總督也不會傻到去幹涉順天府尹,因為順天府尹背後是皇帝,出於這種考慮,直隸總督也不敢管順天府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