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後一個王朝清朝,它是如何防止外戚專權和宦官干政的?

在清代解決了困擾歷朝歷代都有的外戚專權和宦官干政的問題,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主要依靠的手段就是相應的制度以及清代皇帝對於這方面的打擊和干預。比如歷朝歷代的外戚干政,清代是採取了八旗制度,所有皇帝的後宮嬪妃和皇后都是要在指定的八旗內部家族中選出來的,從來不會選用漢族的女子,包括宮廷內部的宮女也都是從八旗內部選任的,這樣就避免了外族幹權的問題。此外,在清代皇子出生後並不是給他自己的母親撫養的,一般是給另外的嬪妃撫養,有專門的奶媽和照顧人員,這樣皇子長大繼承皇位後,就會和撫養自己的太后關係比較親近,而和自己的親身母親關係就很一般,即使自己的生母想提拔自己的親戚在朝廷內擔任高階官員,皇帝一般也不會輕易同意的,且清代制度是嚴禁太后涉及國家朝政的,這樣就很好地解決了外戚的問題。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中國古代最後一個王朝清朝,它是如何防止外戚專權和宦官干政的?

清代後宮妃子圖

清代嬪妃和皇后的選擇

在清代相關制度已經成熟,首先的第一步是挑選秀女,所謂秀女,首先必須是血統純潔的官員的女子,以保持滿洲貴族的尊嚴和特權。在八旗子女內部“選秀女”形成定製以後,每三年都有一批年輕的旗籍女子被選到宮中,不僅皇帝的后妃要從這些女子中挑選,有的秀女還有可能要配給皇帝的近支宗親。選擇作為后妃的秀女有嚴格的條件。清制規定秀女一般從滿、蒙八旗中遴選,凡年齡在13至16歲,身體健康無殘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須參加閱選。做法是:每三年由戶部主持選閱駐防八旗和外任旗員之女。清代文人書籍《養吉齋叢錄》中記錄了挑選八旗秀女的做法:

舊制,挑選秀女,皇后及內廷主位之親姊妹皆免挑。凡八旗官員、兵丁、閒散之女子,皆備選。嘉慶十一年,命漢軍自筆帖式,驍騎校以上女子備選。十八年,命滿洲蒙古自護軍、領催以上備選。其拜唐阿、馬甲以下女子不備選。

挑選八旗秀女,事隸戶部。其年自十四至十六為合列。有應挑而以病未與者,下屆仍補挑。年已在十七以上,謂之逾歲,則列於本屆合例女子之後。每日選兩旗,以人數多寡勻配,不序旗分也。挑選之前一日,該旗參領、領催等先排車。如挑正黃、鑲黃兩旗,則正黃之滿、蒙、漢分三處,每一處按年歲冊,分先後排定。鑲黃之滿、蒙、漢亦分三處,每一處亦按年歲冊,分先後排定,然後車識行。首正黃之滿洲,而蒙古,而漢軍。繼以鑲黃之滿、蒙、漢。貫魚銜尾而進,車樹雙燈,各有標識。日夕發軔,夜分入後門,至神武門外。候門啟,以次下車而入。其車即由神武門夾道而出東華門。由崇文門大街至直北街市,還繞入後門而至神武門。計時已在次日巳午之間。選畢者,復以次登車而出各歸其家。雖千百輛車,而井然有序。素謂之排車。聞舊時車馬雜沓,先後凌亂,應選者爭路不得進,不特墜珥遺簪而已。自嘉慶間額駙丹巴多爾濟定此法,人皆稱便。又內務府三旗挑選,亦排車在地安門之沙灘地方。

在挑選完秀女進宮後,一般是冊封為答應這一最低級別。經過一段時間後,有些被皇帝看重的秀女則會被晉升為常在、妃、嬪、貴人等,皇后則由太后挑選或皇帝在嬪妃中挑選冊封。

中國古代最後一個王朝清朝,它是如何防止外戚專權和宦官干政的?

皇帝和妃子劇照

清代宦官制度

為了保障宦官不能幹政,清代也做了很多方面的措施,首先為防止太監擅權,宦官的品級最高只有四品,相當於一箇中層的朝廷官員,在整個清代能夠擔任四品官職的太監屈指可數是非常稀少的。

在康熙皇帝時期又進一步對皇宮內太監做出了規定,所有相關事務要由內務府總管,同時設立敬事房作為皇宮內太監的專門管理機構。康雍乾時期深刻吸取了歷朝的教訓,對宮廷內太監的管理約束是非常嚴格。比如在宮廷內當差期間嚴禁吃酒賭博、懶惰、口出怨言、混亂行走、言語高聲等行為,至於皇帝晚上看重哪個妃子侍寢,也是由敬事房準備好每個嬪妃的姓名牌,每天在睡覺前拿給皇帝本人選擇今晚要和誰,選好了姓名牌的妃子,在晚上就由相關太監用被子裹著抬到皇帝的寢宮內,在規定的時間內在抬回去,不能留著過一夜的。此外皇帝還禁止太監與外面的大臣和王室宗親來往。這樣就避免了太監干政的時期。

中國古代最後一個王朝清朝,它是如何防止外戚專權和宦官干政的?

慈禧太后和妃子

綜上所述,在清代之所以能夠杜絕太監干政和外戚專權的問題,就是因為歷史上的教訓和經驗太多了,清代皇室吸取了這些經驗教訓,從根本的制度上杜絕了這樣的情況,再加上太監自己也知道干政的下場,因而在整個清代很少出現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