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場大敗背後究竟隱情,一代名將感慨:我的報國之心如火,卻一夜化成灰

成化十九年(1483年)十月,蒙古韃靼可汗小王子率軍侵犯明朝邊境重鎮大同。在大同城下,明朝與韃靼交戰,韃靼可汗小王子以10人為誘餌,引誘大同總兵許寧、監軍蔡新出兵追擊,中了小王子的埋伏,大敗而歸,戰死一千多人。小王子取得勝利之後再進攻大同,雙方交戰10次,許寧堅守不出,才勉強保大同平安。小王子在大同周邊擄掠一番,然後退兵。

明朝一場大敗背後究竟隱情,一代名將感慨:我的報國之心如火,卻一夜化成灰

汪直

成化年間,明朝和蒙古韃靼交戰頻繁,此戰是明朝成化年間最大的失利。奇怪的是,當失利的戰報傳回京城時,朝中一些官員竟聯合起來隱瞞此事,使明憲宗朱見深對大同戰敗一事一無所知。直到成化二十年(1484年)五月,有人心中不滿,密報此事給明憲宗,大同戰敗一事才公開於眾。明憲宗大怒,治了大同總兵許寧、監軍蔡新、遼東巡撫郭鏜的罪。

一場戰場失利,許寧、蔡新、郭鏜等人本應該被治罪,朝中群臣為何要將戰敗隱瞞下來?這事還和另外兩個人有關,就是一代專權宦官汪直和成化弘治年間的名將王越。因為在許寧和蔡新往大同上任時就是分別接替了王越和汪直的職位。

王越早在成化初年就曾鎮守河套地區,並多次與蒙古韃靼交戰。成化九年(1473年)時,王越率軍襲擊韃靼的駐地紅鹽池,一舉擊敗韃靼。此時,許寧是王越的部將。這場紅鹽池之戰是明朝自土木堡之役戰敗以來首次主動攻擊蒙古並取得獲勝,在明朝對外戰爭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汪直自幼入宮,受到明憲宗的寵信,於成化十三年春建立了西廠,連續偵破覃力朋、楊曄等大案,汪直也因此權傾一時。

明朝一場大敗背後究竟隱情,一代名將感慨:我的報國之心如火,卻一夜化成灰

汪直

成化十六年(1480年)正月,韃靼部侵犯延綏,憲宗命朱永為平虜將軍、總兵官,由汪直監軍,王越提督軍務,前去征討。汪直與王越也從此開始了他們的黃金搭檔生涯。明軍兵分兩路,汪直和王越率一路大軍連夜奔襲至威寧海,取得大勝。此戰獲勝不久,汪直和王越被調到大同。在鎮守大同兩年時間裡,汪直和王越曾多次擊退韃靼部的侵犯,取得黑石崖大捷、延綏大捷兩次勝利,保大同平安,戰績輝煌。

成化十八年(1482年)閏八月,內閣大學士萬安等人商議,將王越和許寧調任,即把王越調到延綏,把許寧調到大同。來到大同的許寧卻與汪直不和,矛盾尖銳,遼東巡撫把此事上報給明憲宗。成化十九年(1483年)八月,明憲宗又下令任命汪直為南京御馬監太監,調離大同。此舉意味著汪直被棄用,並失去了權力。受汪直的影響,王越也被貶職,併除威寧伯名,安置在安陸州。王越和汪直的黃金搭檔也就此結束。

明朝一場大敗背後究竟隱情,一代名將感慨:我的報國之心如火,卻一夜化成灰

汪直

一個月之後,韃靼小王子進犯大同,許寧戰敗。王越和汪直鎮守近兩年都平安無事的大同,在許寧、蔡新等人的手裡竟搖搖欲墜,還差點就把大同給丟了。顯然,調走王越和汪直是造成大同戰敗的主要原因。然而調走王越和汪直是朝中以內閣首輔萬安為首的群臣幕後一手操縱而成,如果戰敗的訊息公開於眾,朝中群臣如何自處?所以他們也只能將戰敗的訊息隱瞞下來。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時當道者皆聞其敗,以新調汪直、王越非計,恐責有歸所。乃謬以調兵未集,眾寡不敵為辭,請降敕獎勵之。而科道官亦無一人言及者,冀寧勉圖後效,以掩前罪也。而寧自夏米莊入城,被陣亡之家其婦女號呼詬詈,擲以瓦礫,萎薾喪氣,不復有一矢之捷。至是,月久人心積不能平,有以其實上聞者。上怒,遂執而罪之,並責科道官不早言。鏜既降,道寧之事甚悉,且越服之先見。

明朝一場大敗背後究竟隱情,一代名將感慨:我的報國之心如火,卻一夜化成灰

汪直

那麼,朝中群臣為什麼會不顧國家安危,草率調走王越和汪直呢?

對群臣而言,王越和汪直這對搭檔的威脅太大。汪直自成化十三年開始發跡,建立西廠,對朝中群臣進行監察,制約了朝中群臣的權力,使群臣深為忌憚。汪直身在大同,但朝堂之上對他的彈劾一直都沒有中斷過。汪直本來很受明憲宗信任,鎮守大同後,很少回京城,也逐漸失寵。在此之前,明憲宗聽取萬安的建議,撤除了汪直一手建立起來的西廠,就足以證明汪直在明憲宗心中的地位已大大下降不如以前。沒有汪直在身邊,明憲宗很快就有了新的寵信之人,包括宦官梁芳、妖道李孜省、妖僧繼僥等人,此時正是扳倒汪直最佳時機。萬安與李孜省、東廠廠督尚銘內外聯合,一起在明憲宗面前彈劾汪直,最終使明憲宗動搖,才產生了放棄汪直的想法。

至於王越被治罪,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明朝一場大敗背後究竟隱情,一代名將感慨:我的報國之心如火,卻一夜化成灰

萬安

1。確實受到汪直的牽連。

王越本有軍功在身,卻被群臣壓制,於成化十一年回京督十二團營。認識了汪直,兩人結為好友,之後王越開始飛黃騰達,估計汪直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所以,王越早就被劃歸汪直一派,汪直倒下,王越也難免被牽連。王越一代名將,結交汪直卻被後人詬病,只因汪直是太監。事實上,明憲宗中後期有些怠政,長期不上朝,對宦官依賴極大,當時大多數朝臣都會結交後宮的宦官或妃子,以謀取政治利益。例如當時的內閣輔臣萬安、劉吉等都在結交寵冠後宮的萬貴妃。

汪直與王越兩人有交情多半是因為兩人有著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建功殺場,保家衛國。王越本是文臣,進士出身,成化三年時開始巡撫邊境,從此踏上軍旅生涯。汪直雖在京城權勢滔天,卻一直憧憬上前線,深受明憲宗信任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懷恩曾評價汪直“年少喜功”。成化十五年十月,汪直終於說服明憲宗,同意他與朱永、陳越率軍征討建州女真,這也是他的軍旅生涯的起點。可惜的是,宦官身體殘缺,素來被當時的文人士大夫瞧不起,其社會地位低下,兩人的交情也為世人所不容。尤其是王越,他因此飽受士大夫們的指責,連後人也貶低他。

明朝一場大敗背後究竟隱情,一代名將感慨:我的報國之心如火,卻一夜化成灰

明朝人

陸容《菽園雜記》:人皆謂王世昌(王越字世昌)智,以予言之,天下第一不智者此人也。以如此聰明,如此才力,卻不用以為善。及在顯位,又不自重,阿附權宦,以取功名。名節既壞,而所得爵位,畢竟削奪,為天下笑。豈非不智而何?

2。王越本人軍功顯赫,為人妒忌。

王越是一代名將,征戰沙場十幾年,面對蒙古韃靼從無敗績。然而在明朝以文治國的體系之下,武將地位低下,王越的功勞明擺在那裡,卻頻頻被壓制,未免讓人心寒。結交汪直才讓他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而他每取得一份軍功,朝中也會有人不高興。成化年間明朝已經出現黨爭的苗頭,當時群臣分南人和北人,有南北黨之爭,兩黨相互碾壓。王越是大名府浚縣(今河南浚縣)人,雖然他不站隊,卻被劃歸北黨。內閣首輔萬安、兵部尚書餘子俊等人都是南人,對王越也大加打壓。

明朝一場大敗背後究竟隱情,一代名將感慨:我的報國之心如火,卻一夜化成灰

明朝朝廷

明憲宗得知大同戰敗之後,朝中還有一些大臣認為戰敗與汪直、王越也脫不了干係,曾要求追加處罰汪直與王越。明憲宗對汪直還念舊情,在南京的汪直雖被棄用,但不受其他處罰,相當於提前養老。王越被貶到安陸州後心情低落,一度想過自殺,但明憲宗也並沒有追加懲罰。後來王越曾寫了封奏書自辯,說:“大同之敗是許寧、郭鏜失了先機,和我沒有關係;汪直在西廠時,我和他並不認識,都是造謠者的誣告。”看來,當時的王越也想撇開他與汪直的關係。

王越:“總兵官許寧、都御史郭鏜在大同失機,與臣並無相干,而嫁禍者誣以引惹之名;汪直在西廠行事,與臣並不相識,而造言者誣以結交之辭。蓋以汪直之仇家,即許寧之私援,出此入彼,皆以成為奇貨。”

明朝一場大敗背後究竟隱情,一代名將感慨:我的報國之心如火,卻一夜化成灰

蒙古軍隊

王越在戰場上擊敗敵人,卻在後方被自己人擊敗。被貶到安陸州的王越心情非常糟糕的,他壯志未酬,心中不甘,寫了首詩,名為《辭朝歸》。

《辭朝歸》

歸去來兮歸去來,千金難買釣魚臺。

也知世事只如此,試問古人安在哉。

白髮有情憐我老,黃花無主為誰開。

平生報國心如火,一夜西風化作灰。

在他的詩中,他感慨:我的報國之心猶如火一般,一夜西風,卻化成了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