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為什麼不在國勢衰落後建造長城?

歷史上有很多朝代或政權,都會出於國防需要而建造長城。尤其是當王朝的軍事力量衰微後,建造長城被看做是一項重要的防禦補充手段。但這種情況卻沒有出現在敵人眾多的唐朝。哪怕是首都屢次遭到吐蕃威脅,對草原的控制力變的虛無,東北還有契丹和渤海崛起。唐朝都沒有選擇去建造長城。這種差異化的選擇是什麼因素造成的呢?

唐朝為什麼不在國勢衰落後建造長城?

長城經常被片面的看做大一統王朝的標誌性建築

唐朝根本不需要修建長城,因為他的傳統、制度和理念都不需要長城這樣的防禦體系。唐朝對於周邊地緣格局的認識,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先看看歷史上那些修建長城的朝代,到底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才這麼做的。因為這其中既有秦漢明這樣的本土政權,還有鮮卑和金國這樣外族入主中原的國家。所以,

單純用統治者起源並不能解釋這個現象。

唐朝為什麼不在國勢衰落後建造長城?

不同年代的長城本身選址地點就有很大差距

何況這些長城的南北分佈地段往往可以相差百里。

明長城可以沿著北京到大同的傳統農牧經濟分界線來構築。金長城和鮮卑的長城就可能向北深入荒漠之中,並不考慮圈地內的生產模式。但我們無疑都能從長城建造者的行為中發現,他們的思維模式是將南方的農業為主地區和北方的牧業為主地區對立的。不管出生如何,都需要好好防備北方或西北方的入侵者。差異僅僅在於統治者有沒有認定諸如六鎮這樣的邊防重鎮,是自己的核心利益。還是更重視內地的量產區保護。

唐朝統治者的思維和這些普通王朝都不太一樣。

一方面是其本身就有很長的鮮卑化歷史,對於政治和地緣格局的理解是非中原式的。另一方面,他們在同突厥勢力的較量中,多次獲得了優勢。因此對更北方的警惕就不如鮮卑的慕容氏政權要緊了。

唐朝為什麼不在國勢衰落後建造長城?

唐朝皇帝的思維模式並不“傳統”

其次,唐朝時的亞洲地緣本身也和其他時段有所不同。

向西發展的突厥人,有意無意中當中都將更多粟特商人和技術人員帶到了東方。他們為唐朝的繁榮貢獻了非常重要的力量。這就讓唐朝統治者又產生了第二個不同之處,認為聯通中亞和草原獲得實際利益與內地農業為主收入是同樣重要的。

就是這些不同,讓唐朝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成為了一個靠內地人生產物資——突厥人作戰——中亞人提供貿易與技術輸入的奇怪組合。至於原本的關隴軍事集團,則和自己的附庸群體一起,成為了純粹的貴族食利階層。

唐朝為什麼不在國勢衰落後建造長城?

唐朝其實是一個多方聯合政體

大量的突厥人口和西域來客,進入內地定居,早已越過了傳統王朝建立的長城邊界以南。皇帝自己也將諸如北庭和西域之類的都護府轄區,看做是重要的地盤。

怎麼可能用一堵會限制流動的防禦工事去阻隔呢?

因此,唐朝最終以擴大地方大員權力的藩鎮制度,來規範管理自己的版圖。用來保護郡縣制的長城就看上去更加無用了。一直到安史之亂後,除了少數幾個刺頭外,大部分藩鎮也沒有要推翻長安朝廷的意思。相反,在拱衛中央與內地的作用上有很多貢獻。

所以,唐朝更沒有動力去維護長城了。

唐朝為什麼不在國勢衰落後建造長城?

從晚唐到五代的歷史都印證了唐朝不造長城的正確

最後,當晚唐的朝廷失去了很多地方控制力時,邊境內外的藩鎮還是很好的控制著各自的領地。所以,長城依然沒有必要建立起來了。從後來的五代十國曆史看,長城的確不是必要的設施。那麼之前的盛唐和中唐也就沒有去花錢造牆的可能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