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非川之戰唐朝十萬精銳全軍覆沒 他們到底是怎麼敗的呢

公元7世紀30年代,唐蕃關係以和好為基礎,並因文成公主的和親得到迅速發展。但是,唐太宗和松贊干布相繼逝世後170年間,兩大帝國卻以鬥爭為主。

松贊干布死後,吐蕃大權掌握在大論祿東贊手中,吐蕃開始向四周擴張,與唐和好的國策發生逆轉。而大唐的國勢卻在這十餘年中日益衰竭,軍隊的戰鬥力也越來越差,對周邊各藩屬漸漸無力控制,在西域地區的羈縻統治本就已經搖搖欲墜,因此在吐蕃加入了西域競奪後,唐帝國便再也無法獨佔這塊西突厥故地。

大非川之戰唐朝十萬精銳全軍覆沒 他們到底是怎麼敗的呢

670年,名將薛仁貴統領大唐十萬大軍,發動了一場大反擊,試圖復奪吐谷渾,改變河隴地區的被動局面。另一個戰略目標則是圍魏救趙,減輕正在西域節節敗退的唐軍的壓力,為其伺機奪回安西四鎮和撥換城創造條件。然而此次反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慘痛失敗,十萬精銳士兵在大非川全軍覆沒。

大非川之戰,唐軍是慘敗的,但並不說明吐蕃軍隊就比唐軍戰鬥力強。首先,從雙方動用的兵力而言,唐軍10萬,吐蕃軍對40萬。單就兵力對比而言,吐蕃佔據絕對優勢。

大非川之戰唐朝十萬精銳全軍覆沒 他們到底是怎麼敗的呢

只要吐蕃的將領不是飯桶,不犯弱智的錯誤,只要吐蕃的軍隊不是老弱病殘,起碼這場戰爭是不會輸的。由此,看不出落敗的唐軍是因為戰鬥力不及吐蕃軍隊。而吐蕃軍隊在這場戰爭中也就不可能顯示出一對一時能表現出的戰鬥力高下。

遠征吐蕃的唐軍卻不可能回到低海拔地區去“療養”、“恢復”,只能首先與惡劣的“高原反應”抗爭,再與與四倍於己的吐蕃軍隊血拼!這就是唐軍的作戰地域大非川,在大非川遇到的最強勁的敵人!這個“敵人”對唐軍的殺傷,應該遠勝於吐蕃軍隊的圍攻!

大非川之戰唐朝十萬精銳全軍覆沒 他們到底是怎麼敗的呢

吐蕃一度侵入大唐的首都西安。但是在大掠之後,也急速西歸,從不做長時間的停留,原因也在於低海拔的地域氣候要比青藏高原以及河西等地溫暖,在這些地域,它的戰鬥力更受折損。在四川那個方向,吐蕃的勢力止步於成都平原西邊,為什麼?還是因為那裡的氣候溫暖溼潤,吐蕃軍隊極端的不適應!

吐蕃軍隊的厲害,完全是在雪域高原上才顯得出。換個地方,如果離開了氣候寒涼地域,它的戰鬥力其實很不堪!這個不堪的程度到了吐蕃軍隊不敢進入印度、雲南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