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年幼時墜馬,身體殘疾,生怕別人不尊重自己

在清代的帝王中,太祖太宗的功績最大,但當時仍在關外,所以的知名度遠不及關內的皇帝,到了康熙、雍正時期,內修政治,外御強敵,清朝才真正強大起來,乾隆坐享其成,雖然有功績,但敗筆更多。清朝從嘉慶時期開始沒落,到了道光時期,鴉片戰爭徹底讓清朝感受到失敗。道光之後的皇帝,是咸豐,也就是本文的主角,道光皇帝是清朝較為自卑的皇帝,他略有殘疾,並且對此十分在意,生怕被人不尊重自己,有個大臣說錯了一個字,被貶官發配。

清朝皇帝年幼時墜馬,身體殘疾,生怕別人不尊重自己

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的知名度遠不及他的庶妻慈禧,主要是因為咸豐去世的早,31歲就去世了。在咸豐出生前,道光有3個兒子,夭折了兩個,只剩下大阿哥奕緯,但奕緯不成才,最終被道光教訓時失手踢死。道光在感嘆自己沒有兒子的時候,咸豐出生了,所以咸豐從出生起,就得到了父親道光的寵愛。

清朝皇帝年幼時墜馬,身體殘疾,生怕別人不尊重自己

清朝人以馬上知天下,咸豐是個早產兒(早產了近2個月),能活下已經不容易,所以他體弱多病。據《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記載,咸豐10歲喪母,五弟奕誴、六弟奕訢(恭親王)出生後,咸豐為了獲得父親的重視,勤學苦練,為了練習騎馬射箭,不小心從馬上跌落,導致墜馬腿殘,在上駟院正骨治療後,仍然略有殘疾,走路和其他人不同。雖然別人都不敢議論此事,但對咸豐的內心影響還是很大的。

清朝皇帝年幼時墜馬,身體殘疾,生怕別人不尊重自己

道光去世後,傳給為奕詝,年號咸豐,所以人們普遍稱奕詝為咸豐,咸豐20歲繼位,和清朝歷代帝王相比,咸豐不算是一位明君。他登基之初,僅希望透過改革,來挽救大清朝的敗局,但當時外有強敵環伺,內有太平天國,再加上大清朝積重難返,已經跟不上世界發展潮流,所以咸豐也沒有太大的作為。但作為皇帝,因為小時候墜馬身殘的原因,導致道光對自己的身體非常自卑。

清朝皇帝年幼時墜馬,身體殘疾,生怕別人不尊重自己

封建社會注重禮儀,尤其是大臣面見皇帝時,“步趨”、“拍袖”“叩頭”等儀禮非常複雜,但遇到緊急情況,可以簡化,一般皇帝也不怪罪。咸豐則不同,不管多麼緊急,這些儀禮都不能省略,若有大臣不能完成御前禮節,輕則斥責,重則貶官問罪。這主要源於咸豐帝對自己的國度不自信,他把大臣對自己的尊重看得十分重要。曾國藩也曾評價咸豐,過於注重小節。

清朝皇帝年幼時墜馬,身體殘疾,生怕別人不尊重自己

有一位大臣,名叫德興阿,來自滿洲正黃旗,在太平軍攻打揚州時,德興阿帶領八旗士兵,血戰太平軍,立下赫赫戰功。他和咸豐同齡,素來和咸豐關係較好,但有一次,因為他把“禮節”二字,說成“儀禮”,讓咸豐大怒不已,因為咸豐的名字是奕詝,“儀”和“奕”同音,德興阿就因為說錯這一個字,沒有避諱皇帝的名字,導致被貶官,發配到西北充軍。最終因為太平天國勢大,咸豐才重新啟用德興阿。可見,咸豐帝對自己信任的大臣,都如此在意“尊重”,若是其他臣子,恐怕更會吹毛求疵。

清朝皇帝年幼時墜馬,身體殘疾,生怕別人不尊重自己

小編認為:咸豐帝的謹慎,或者說他的自卑,主要源自他小時候墜馬致殘的經歷,這種“殘疾”在一個“九五之尊”的皇帝身上,讓咸豐無法正視自己,所以對細節和別人對他的尊重非常看重。咸豐帝即位之初,也曾經短暫地勤政愛民,立志改革,但隨著內憂外患不斷襲來,他逐漸變得消極墮落,最終在清朝帝王中,評價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