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第一皇:禹皇九鼎定九州

鼎,中國古代至高王權的象徵,貫穿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禹皇鑄九鼎,定九州,聚王權,是怎樣一段傳奇歷程呢?

大夏第一皇:禹皇九鼎定九州

公元前2070年,禹因治水有功,按當時的禪讓制度,禹登上了部落首領之位,對內注重民生,休養生息,全力發展,對外征討三苗,大而勝之,至此禹在萬民中的威望進一步提升,國泰民安,但這時的社會還處於一個部落聯盟時期,禹皇就如同武俠小說中的武林盟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象徵,卻無權干涉其他各個部落內部的事物,這樣的聯盟名存實亡,沒有什麼震懾力,於是禹皇乘著三徵三苗的強勢,揮師穎水南下舉行了塗山會盟,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塗山之會。各方部落不僅僅佩服大禹的名聲,更怯於禹皇兵戈的威勢,紛紛來朝拜禹皇,交出部落統治權,由此各部落成為了只有世襲權的諸侯,權利大削,至此禹皇的權利達到了頂峰,這此會盟也標誌了夏朝的建立。

大夏第一皇:禹皇九鼎定九州

夏朝建立之後,諸侯歸附,版圖大增,治理這麼大的個國家又成了禹皇心中的又一難題,該怎麼辦呢?

塗山之會的第二年,隨著諸侯國進貢的“金”(青銅)越來越多,看著這些金禹皇想起當年軒轅黃帝一統天下時鑄鼎乘龍登天而去的故事,禹皇決定鑄造九鼎來表示對各個諸侯國的重視,同時也紀念自己透過塗山之會建立的大夏一統之盛世。就準備將各方諸侯進獻的“金”,鑄造成幾個大鼎。但為免諸侯責備,大禹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哪一州所貢之金,就拿來鑄哪一州的鼎,將哪一州內的山川形勢都鑄在上面。並將從前治水時所遇到的各種奇異禽獸、神怪等一併鑄在鼎上,使九州之百姓知道哪一種是神,哪一種是奸。也達到教化萬民的作用。有史為證:《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

大夏第一皇:禹皇九鼎定九州

數年過去 ,大禹已在位五年了。禹皇承帝舜之制,也五歲一巡狩。他巡狩回來之時,氣勢磅礴的九鼎即將鑄成,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鼎上鑄著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異獸。九鼎象徵著九州,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豫州即為中央樞紐。九鼎鑄成之時,天現異象,太白星連現九日,不分晝夜,萬民不知這是福是禍,有卜算曰:“此大吉也,白星耀天九日,寓意大夏四方昇平,萬邦臣服,長治久安,長長久久”禹皇大喜遂將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藉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為“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大禹把九鼎作為鎮國之寶,各方諸侯來朝見之時,都要向九鼎頂禮膜拜,以示臣服和尊崇之意,從此之後,九鼎逐漸就成為國家最重要的禮器,也一步步成為夏王朝統治九州權力的象徵,自此之後九鼎也就成為國家政權更迭的傳國之寶,深受夏商周三朝的認可。

大夏第一皇:禹皇九鼎定九州

這就是禹皇九鼎定九州的故事,也正是如此,五千年以來,各個王朝的統治者有了鑄鼎的習慣,尤其以青銅器時代的王朝為盛,後來就把“九”這個字也發展成為了極之數,比如;“皇帝是九五之尊,皇帝喝酒用九鼎,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用九鼎等等,還有九九歸一、問鼎中原……。”都在無時無刻展現著至高權力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