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廟十哲”-真正具有邏輯性的解讀方式

首先宣告一點,以下人物全部都是作者結合史料透過事件進行常理分析,雖不能說絕對客觀,但至少自認為比一般的無腦營銷號要有譜的多。

一般網路上最近公認的熱議歷史人物就那麼十來個,他們分別是:

1、隋煬帝楊廣。

2、蜀後主劉禪。

3、唐太子李建成。

4、三國曹魏鬼才郭嘉。

5、一代軍神諸葛亮。

6、頒佈“殺胡令”的冉閔。

7、大清補鍋匠李鴻章。

8、九千歲不死,大明不滅的魏忠賢。

9、人神共憤的商紂王帝辛。

10、力挽不了狂瀾的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

廢話不多說,直接開始分析。

1、隋煬帝楊廣,歷史課本和正史上記載的都是他如何窮奢極欲、如何勞民傷財、如何濫殺無辜對吧。

“網廟十哲”-真正具有邏輯性的解讀方式

比如:大運河死了很多民夫,三徵高句麗死傷達五百萬,行宮建造奢華無比。

好像楊廣看起來確實是騷氣了這麼一點,自大又自負,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哈。

但是,要切合實際背景才能分析出當時最接近真相的情況。

首先,楊廣所在的年代剛剛結束南北朝割據的亂象,但是門閥依然存在,就連他那個霸氣的爹,隋文帝楊堅也沒能徹底剷除門閥所帶來的隱患。

於是,兩父子就在對付門閥的道路上一直走到了黑。

據史料記載,隋文帝開皇期間和隋煬帝大業期間一直都在清查戶口,幹什麼?揪出隱藏在門閥裡面的黑戶,他們既享受朝廷帶來的庇護和福利,卻又沒有貢獻任何稅收。

然而就是這短短几十年的時間,清查出的人口就多達400餘萬戶,高達1000多萬人口,在那個資源、醫療條件都匱乏的年代,這些人口甚至能直接推翻一個王朝的統治。

哦,對了,那個時候本來就是一家一姓就可換天下的年代,所以那會當皇帝的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削弱甚至消滅門閥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這是政治事件。

所以就很好地解釋了楊廣之所以為什麼明知道一點好處都沒有卻一定要三度征伐高句麗並且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事實上並不止這一處,大業年間對外戰爭的記錄很多,吐谷渾,突厥等都在名單裡面,並且楊廣攻打完之後,一點好處都沒收到,也不佔領土地,更不遷徙人口。

說到這裡有人就要問了,他當皇帝可不就是圖個個人喜好嗎?

錯,個人認為楊廣是在用一個陽謀來消除門閥勢力,隋文帝期間清查戶口採用的是文治,隋煬帝是恩威並施,清查戶口跟消滅勢力一起上。

注:對外征戰以及修建運河的人口大部分都是北方門閥手裡的人,死再多他楊廣也不心痛。

綜上所述,楊廣其實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但要說洗,還遠遠沒有到那種程度,他還是個暴君,最起碼,他視人命如草芥,為達目的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2、蜀後主劉禪。

“網廟十哲”-真正具有邏輯性的解讀方式

著名的成語“樂不思蜀”說的就是這位。他命好,爹是劉備,給他打了一個江山,但是此人實在是沒有任何才華,能夠力挽狂瀾保住蜀漢政權。

論文治武功,他比不上同時期的任何一位主公,最多隻能說,堪堪守成而已。

可當時三分天下且另外曹魏、孫吳兩國虎視眈眈的情況卻容不得他能安享現成,所以最終的結果也就只能放棄抵抗,當一個富家翁罷了。

3、唐太子李建成。

“網廟十哲”-真正具有邏輯性的解讀方式

這裡作者先講一段歷史事實。

李淵有一女,名李秀寧(是否是真名尚未可知),當他在晉陽起兵的時候他的女兒在太原也拉起了一支五萬左右的隊伍與父親遙相呼應,共同逼近長安。(當時李淵起兵才堪堪三萬)

之後就是隨著父親兄弟四處征戰,死後賜諡為“昭”,史稱,平陽昭公主,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公主。

大唐開疆拓土的功勞,起碼有一部分在這位女戰神身上。

說到這裡,大夥是不是有疑問?怎麼李淵的女兒也這麼優秀?

非也,其實,當時候的歷史環境,門閥中的女兒也是當兒子養的,就算出嫁,也是要時時刻刻維護、爭取自身和孃家之間的利益,平衡雙方關係的。

所以李秀寧並不是獨一份。

那麼同理,在李淵承襲唐國公且有了長子李建成的時候,肯定是傾盡所有來培養這位接班人,所以,李建成就算再差,差不到哪裡去。

事實也是如此,從李淵外放晉陽太守開始到大唐武德九年止,十多年的時間李建成一直是輔佐著父親,奔走各方維護關係,協助處理各種事情,他更多的時候擔任的是一個助手、秘書的角色。

正所謂無事即安,治理國家並不一定要做出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情,相反,安定和太平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這種環境下,李建成在外的名聲註定就沒有多年征戰的弟弟李世民的響亮。

但是在高層眼裡,李建成還是李淵欽定的接班人,這點不會改變,也不能改變。

我們也可以假設一下,兩兄弟同在長安,爭奪儲君位置達九年之久,就算李世民直到武德五年才回長安,那也是四年。

如果李建成真就這麼不堪,李世民扳倒他又何須四年?

隋煬帝楊廣扳倒他哥哥楊勇都用了二十年。

同樣,李家也是門閥出身,利益至上是門閥一貫奉行的宗旨。那麼如果李建成這麼不堪,作為父親的李淵就一點也不感到擔憂嗎?會不會自家把位置交給他,轉手就給敗個精光?

唯一一種接近真相的解釋是,李世民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他狠出了天際,直接誅殺親兄弟,逼得李淵退無可退只能傳位於他,而後李世民篡改歷史,把隱太子李建成的實錄刪除,把影響降到最低,逐漸讓人們去淡忘。

但是這並不代表李建成就有多差,相反,人家一直在按照規則在玩遊戲,對於一個開了掛的對手,我想,應該大部分人都抵抗不了了吧。

綜上所述,李建成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不堪,至少人家是中規中矩的科班出身,欽定的接班人,屬於守成之君。

4、鬼才郭嘉。

“網廟十哲”-真正具有邏輯性的解讀方式

三國時期是屬於亂世出英雄、出豪傑的年代。但是說到郭嘉這裡,作者屬實有點難以想象。

同時期的荀彧、荀攸、賈詡、戲志才等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頂尖謀士,怎麼偏偏就一個醉鬼還能進了網友們的眼?

大夥好好想想,郭嘉怎麼死的?病死的。

他愛好喝酒,而且是不分時間的那種愛好。

雖說不知道他的病是不是因為過度飲酒而誘發的,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證明,要不就是他才不配位被曹操冷處理雪藏了,要不就是他天性散漫沒有原則。

一個頂尖謀士相當於整個集團中的高層,當一個高層出現了這種情況,哪怕是個人都會厭惡吧,喝酒誤事這句話我想大夥都明白吧。

既然他是個酒鬼,那麼也就能說明,要麼他不對曹操的路子,被雪藏了,無所謂大喝特喝,要麼就是他本來就不是什麼重要人物,喝點無所謂,沒人管。

至於曹操的那句“吾痛失郭嘉”,大夥聽聽就好。

哪個當老闆的不會演戲?那是演給下面的人看的,好證明他曹操愛才惜才罷了。

綜上所述,鬼才郭嘉名不符實。

5、軍神諸葛亮。

“網廟十哲”-真正具有邏輯性的解讀方式

這可是正兒八經被抬進廟的一尊“大神”。

誰抬的?清朝的雍正皇帝。

這也是跟他們老愛家的起源有關。

明朝那會他們還是東北的女真土著,要啥沒啥。

但是那會四大名著出了仨,其中一部《三國演義》更是讓人愛不釋手。

當老愛家得到這部著作的時候,同樣也是入了迷並讀得津津有味。

就這麼傳下去,傳到了雍正手裡。

雍正特別喜歡裡面的蜀漢人物,喜歡他們義字當頭(桃園三結義),又佩服諸葛亮(舌戰群儒、借東風、三氣周瑜),於是大手一揮,給諸葛亮立碑建廟,並大肆宣揚。

至此,三國演義的風頭徹底蓋過了枯燥無味的三國志,裡面虛構的情節也被後世很多人當成了歷史事實。

其中就有諸葛亮。

其本人不能說沒有能力,但說到軍事能力嘛,他還真不行。

不然為什麼劉備每次都喜歡帶法正而留著諸葛亮看家?

諸葛亮其實是內政型的人才,他在管理內政上很有一套,跟李建成是一樣一樣的,區別就是李建成運氣不好,後世沒有人抬他而已。

6、冉閔。

“網廟十哲”-真正具有邏輯性的解讀方式

在那個五胡亂華的年代,漢人的確過得不好,非常不好。

因為那會鮮卑、羌等少數民族佔據了北方大半江山。

統治期間也對漢人非常不友好,甚至公開稱之為兩腳羊。

冉閔的出現可以說是緩解了當時北方漢人的救命之急。

其頒佈的殺胡令,雖說不知道到底效果怎麼樣,但也是蠍子粑粑--獨一份。

至少在氣勢上面還是壯了漢人一把的。

其本人平庸至極,甚至還有一些疑似暴君的傾向,說英雄不為過,說非他不可還是有些過。

至少,南方半壁江山還是攥在漢人手上呢,對吧。

7、大清補鍋匠李鴻章。

“網廟十哲”-真正具有邏輯性的解讀方式

這位要麼不籤,要籤就是以億為單位的李中堂,晚年期間真的做了很多喪權辱國的事情。

別說他是慈禧指派的代表,很多事情不能做主之類的話。

從他家搜刮出的一億多白銀足以證明他是個徹頭徹尾的賣國賊。

就連洋務運動這樣的救國功勞都洗不掉他一身的髒。

8、九千歲不死、大明不滅的魏忠賢。

“網廟十哲”-真正具有邏輯性的解讀方式

這句話說的其實有點過。

明末時期,魏忠賢所處的角色其實就是一個調和劑,調和皇家與百姓之間的隔閡,調和皇家與百官之間的矛盾,順帶處理一下黨爭分子。

他自始至終代表的還是皇家,他是皇家的一把刀,這把刀用好了,確實能力挽狂瀾,但是用不好,恐怕名聲比大明戰神朱祁鎮還要臭。

所以,得看揮刀的人是誰,揮刀的天啟,在他在位那幾年大明確確實實減少了許多隱患。

但是崇禎不會揮刀,他也不敢揮魏忠賢這把刀。

9、千古暴君,紂王帝辛。

“網廟十哲”-真正具有邏輯性的解讀方式

紂王這個名號是後來給他安上去的,商朝那會的稱號都是以帝開頭,周武王為了拉低這個失敗者所以把他也降位成王。

說他任用小人遠離親人,說他濫用酷刑,說他酒池肉林窮奢極欲,說他目無尊上無視一切鬼神。

這些事情其實很多營銷號都翻爛了,無外乎這麼幾點。

但是我還是在這裡提一下,帝辛是真正應該被洗的那個唯一的“哲”。

首先說他濫用私刑,這就是荒天下之大謬。

咱們且不說這事的真假,就拿西周做對比。

先秦時期的殉葬文化一直都沒被禁止,在西周時期更是達到頂峰,富庶人家去世一般都是需要活人陪葬的,那些人都是奴隸。

敢情周武王推翻人家的統治就是換個湯繼續賣這份藥啊?糊弄誰呢?

這種無視人命在夏商周三代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因為那會是奴隸制社會。

不管什麼方法得到的奴隸都屬於貨物,主人擁有處置其一切的權力。

當大哥不說二哥可以,但是二哥反過頭來說大哥,這就有點雙標了吧。

其次,近小人遠親人。這裡指的是帝辛任用惡來等提拔上來的奴隸反而遠離了那些王公貴族。

這是什麼概念?這是他從根本上打算以身作則,推翻這種不人道的奴隸制,想讓那些奴隸也有自由和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權力。

這叫昏?寫這條的人才叫昏好吧。

再者,酒池肉林。我就想問,那會的醃製技術和儲藏技術就這麼好了?能夠把肉掛屋子裡不臭?還是帝辛本人喜歡這種臭味?

這種不著調的事情要麼就是故意無腦黑,要麼就是為黑而黑。

還有,寵信妲己。

自古以來,人們通常把一個王朝的衰落責怪在女人身上,認為她們是不祥之兆,是紅顏禍水。

說實話,這其實就是推卸當權者的責任。

像商帝辛的妲己,周幽王的褒姒,吳王的西施,唐玄宗李隆基的楊貴妃,清朝的慈禧等,除了最後一個還確實是她的主要責任之外,其餘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是背鍋俠。

當權者再怎麼寵信妃子也不會讓一個國家分崩離析,造成國家滅亡的是他自身和當時的具體矛盾。

怎麼?拿紅顏禍水來潑髒水,就不怕自己後輩也做出這種荒唐事情嗎?(周武王和周幽王)。

最後一點不敬鬼神就更可笑了。

祭祀文化是當時夏商周三代盛行的一個特色文化,但是這種文化所產生的問題是相當血腥和殘暴的。

那就是祭祀用的主要祭品就是奴隸,也就是活人。

帝辛覺得這種事情不能任意發展,所以他乾脆就減少祭祀次數,用一種比較平和的辦法來解決用活人祭祀的問題。

到了周武王嘴裡就是他心比天高沒有敬畏之心了?

到了後世就是他狂妄自大、任意妄為了?

就連電視劇裡帝辛的形象都是那種極其粗狂並且面帶兇像的表情,我就問你們一句,你們怎麼好意思?

雙標至極!!!!!!!!!!!!!!!!!

10、崇禎皇帝朱由檢。

“網廟十哲”-真正具有邏輯性的解讀方式

他是大明第16任皇帝,也是大明最後一任在北京登基的皇帝。

他的出現,確實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給了大明十七年的喘息,但是結果還是一樣的。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是臨危受命,沒有經過任何的培訓就成了皇帝。

明朝的皇帝,雖說不是很特別,但是也有一些獨到之處。

那就是隻要不是儲君的子嗣,一般都是成婚時封王趕出北京這個權利中心。

並且還不準人家識字和結交權貴,妥妥地當豬在養的。

在上一任皇帝天啟暴斃之後,16歲的崇禎是臨危受命接的這個爛攤子,他沒有經過任何的系統培訓,不懂君臣之道,沒有任何分寸,也不存在有任何經驗可言。

人們只看到了他的勤政,卻不知道他除了勤政沒有任何機會再去想其他。

他登基時除了王承恩沒有任何班底,滿朝文武皆是黨爭分子,都想著自己劃拉點什麼好處。

乃至於到了最後關頭崇禎發動百官捐款各個都哭窮,結果李自成一進來就搜刮出了近七千萬兩白銀。

別說什麼誤殺袁崇煥,袁崇煥也不是什麼好鳥,本質其實跟魏忠賢沒什麼區別。

不可否認他是有能力,但是同時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首先那個三年可平遼的承諾他就沒做到,其次就是不管不顧誅殺毛文龍他也解釋不清楚。

還有,皇太極奇襲北京城的時候袁督主在哪?壓著不出兵在討要軍餉!!!!

明朝末年的財政有一多半都花在了遼東這塊土地上,被那些將軍們上下其手貪了個乾乾淨淨。

在那種外有豺狼內有蛀蟲的年代,崇禎能夠堅持十七年真的是算是一個奇蹟了。

反正最後他慷慨赴死的時候我是挺佩服他的。

或許他不適合當一個皇帝,但是他卻是最有責任心的一位皇帝。

總結:十位歷史人物,能夠被人們記住,總有他們的亮點所在,但是看歷史卻不能僅僅從紙面瞭解,一定要多方面分析,才能得到那個最接近真相的結果。

“網廟十哲”-真正具有邏輯性的解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