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時期,遼東戰場主將袁崇煥的功過得失

開始認識袁崇煥,是從《明亡清興60年》,此後到過東莞市石碣鎮水南村崇煥故園,近距離感受古人生活過的時空。

首先,袁崇煥是個明朝的有功之臣。年少之時,強烈愛國情結已根植內心深處,公元1619年中進士不久,出任福建邵武知縣,任上請教老兵,熟悉遼東情況,準備選擇投筆從戎的道路,報效國家。

因為同年發生的薩爾滸之戰,明朝喪失了遼東的主動權,轉為守勢。任職期滿之後,袁崇煥經東林黨人侯恂推薦,出任兵部職方司主事,迫不及待,單騎出關,實地考察,為其在遼東任職做了很好的鋪墊。

崇禎時期,遼東戰場主將袁崇煥的功過得失

袁崇煥

縱觀袁崇煥在遼東戰場的主要功績包括:

1、構築關寧錦防線的實施者(孫承宗是關寧錦防線的總策劃),使得明朝得以再苟延殘喘了22年;

2、寧遠、寧錦戰場上的兩次勝利(此前明朝、後金在遼東七次PK,比分0:7,光明朝總兵就陣亡了13人),提升了明朝計程車氣;

3、得知皇太極繞過關寧錦防線,直撲京城,急點9000輕騎兵,解了北京之圍。作戰中,袁崇煥作戰英勇,盔甲被射得像刺蝟一樣,幸虧被部下擋了一刀,否則性命堪憂。

崇禎時期,遼東戰場主將袁崇煥的功過得失

帝師孫承宗

然而袁崇煥最終被冤死,恐怕與其性格又密不可分:

1、個性張揚。上述所說其出任兵部職方司主事不久,單騎出關,而兵部與家人卻不知情(

部中失袁主事,訝之,家人亦莫知所往

);回來後,胸有成竹說“

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

”自信是自信,恐怕有點太狂妄了;

2、頂撞上司。因袁崇煥膽識過人,被時任遼東經略王在晉提拔為寧前兵備僉事。但此後兩人在軍事部署上出現分歧,袁崇煥越過王在晉,直接向首輔打小報告;同樣對其有提拔之恩的孫承宗,一次對後金作戰,兵敗柳河。袁崇煥不顧及情面,直接斥責孫承宗是“

前柳河之失,皆緣若輩貪功,自為送死

”,真有點不識好歹;

3、獨斷專行。最明顯的便是其擅殺毛文龍(皮島島主)。雖然說皮島的軍事力量,主要起到牽制後金後方的作用,這個明朝兵部已經做過評估(

毛滅奴不足,牽奴有餘

)。但毛文龍怎麼說也是朝廷的總兵官,袁崇煥先斬後奏,負面影響太大。事實上,袁督師也不是第一次“犯案”,是有“前科”的。此前查處存在吃空餉的情況,便手刃了山海關總兵杜應魁。

崇禎時期,遼東戰場主將袁崇煥的功過得失

毛文龍

有個不成熟的想法:古代的讀書人,都想著透過科舉,實現理想。但官場是個大染缸,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很多隻懂謀事,不懂謀身,往往結局都不會太好,因為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從這個意義上說,袁崇煥的社會關係總和是負數。“知其不可而為之”,是旁觀者對儒家的表述,而孔夫子還曰過“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嗚呼~

崇禎時期,遼東戰場主將袁崇煥的功過得失

遼東陣亡總兵明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