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對文人有多恨?明朝文字獄殺人數駭人聽聞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貧苦出身的農家子弟。他從小當過放牛娃,做過賊,當過乞丐,做過和尚,後來參加紅巾軍造反起家當了皇帝。雖說在寺裡當和尚時,從佛經中生吞活剝認了幾個字,到底根基差,許多字認識模糊不清,當上皇帝后護短的自卑心理強,憑著權力胡亂殺了無數文人,造成了震驚明初的“文字獄”。

朱元璋殺人的理由很簡單,憑自己對事物的片面理解,憑個人的文化素養來讀臣下的奏摺,凡文字中有觸犯忌諱不合己意者,這些人就屬殺頭物件,所謂禁忌,其含義是非常廣的。

就拿同音宇說吧,一般都是音同義不同。然而,朱元璋不是這樣理解。凡是與自己身份有關的字和詞都是犯了禁忌。舉一例說吧,和尚的明顯特徵是光頭,因此不但“光”、“禿”這一類字眼犯忌諱,就連和尚的簡稱“僧”這個字也被他討厭,推而廣之,“僧”字的同音“生”字也不喜歡。

朱元璋對文人有多恨?明朝文字獄殺人數駭人聽聞

又如:朱元璋早年是紅巾軍中的一名小兵,紅巾軍在元朝時被稱為“紅賊”、“紅寇”。於是,這“賊”字不管說的是誰,他總認為是在罵自己。推而廣之,連和“賊”同音的“則”字也犯忌諱。

朱元璋對“賊”字十分厭惡,但對做過賊的人十分同情。他曾不打自招地說:做賊是被迫無奈,有吃、有穿、有喝,誰還願去做賊呢?就拿朕來說吧,當年如果是豐衣足食,也就不會參加紅巾軍造反了。

由於朱元璋對做過賊的人有袒護心理,導致明朝海盜十分猖狂。 其實,這“賊”和“則”本屬同音字,從字眼上分析也是音同義不同。像這一類常見的同音字,遇平常人最多是罵一場打一架。有本能護短心理的朱元璋就與眾不同了,一旦他人文章中帶有“光”和“則”等字眼就是犯禁忌,就遭抄家、砍頭、誅滅九族。

朱元璋看奏章,常常是從雞蛋裡挑骨頭。對自己不懂的詞句也認為是他人別有用心,這種人必殺無疑。

朱元璋對文人有多恨?明朝文字獄殺人數駭人聽聞

陳州州學訓導周冕為本州作《賀萬壽表》,其中有“壽城千秋”一句,朱元璋左看右看,總是讀不出個花樣來,主觀認為此句惡毒,還是下令把寫文章的人殺了才放心。

朱元璋崇信佛教,對印度高僧釋來複最為崇敬。一次,釋來複與朱元璋講經之後告辭回國。由於兩人之間結下了深厚友情,臨行前釋來複寫了一首《謝恩詩》,感謝大明王朝皇帝對自己的豐厚禮遇。

詩中有“殊域及自慚,無德頌陶唐”兩句心裡話。其中“殊域”二字的意思是說:詩人生在異國沒生在中國,自己感到很慚愧,沒資格歌頌大明皇帝。朱元璋看了這兩句詩斷章取義說:詩中的“殊”字是歹、朱二字組合而成。我本姓朱,這分明是罵我無德無能。就這樣,釋來複由座上賓變為階下囚,被朱元璋斬首於市。

總而言之,在朱元璋的眼裡,文人最可怕,殺人不見血,他要用自己的一套粗野辦法來制服文人。可他越是粗野橫蠻,許多文人越是對這個和尚出身、靠造反起家的乞丐皇帝瞧不起,拒絕與大字不識幾個的“草包皇帝”合作。

朱元璋對不願與自己合作的人絕不放過,還特別制定了一條法律: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士大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滅其家,不為之過。

朱元璋對文人有多恨?明朝文字獄殺人數駭人聽聞

明朝新修建太學落成,朱元璋前往視察,但見太學集賢門匾額“門”字右邊少一鉤,朱元璋硬說這字像一口“棺材”,命武士將題字人詹希原活活吊死,由於朱元璋本能護短心理和處事粗野,凡是做官的文人隨時隨地都會招來殺身之禍,人人都在提心吊膽,這日子過得太緊張太可怕了。

有的人實在受不了,只好找藉口辭官還鄉,回家當普通百姓過幾天安穩日子,不料又犯了皇帝的忌諱,說是棄官還鄉要謀反,這些想躲避的官員躲不開、逃不脫,眼睜睜看著被朱元璋殺了。據有關資料記載:明初死於朱元璋刀下的文人多達數萬之眾,開創了自秦始皇以來歷代皇帝“文字獄”殺人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