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的後果,遠比你想的慘重!

文/水處

九子奪嫡的後果,遠比你想的慘重!

17世紀最強大的兩位君主,路易十四和康熙皇帝

1685年3月3日,法國佈雷斯特港。

一艘名為“飛鳥號”的三桅帆船趁著早春的海風揚帆起航了。

船上除了有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往暹羅(泰國)的一個外交使團,還有六名傳教士身份的科學家。

這六名科學家此行肩負著路易十四賦予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前往一萬多公里的中國進行科學考察,並向中國皇帝傳播西方的科學知識。

為什麼路易十四要向遙遠的中國派出科學家隊伍呢?

這就要從頭講起了。

01

話說清朝初年“康熙曆獄”,最終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得以平反,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掌管了欽天監,成為了康熙皇帝身邊的紅人。

南懷仁不僅精通天文曆法,對數學、機械、地理等知識也頗有研究。

康熙從十四歲起就跟著他學習。

康熙慢慢感覺到西方的科學水平,尤其是數學和天文歷算水平,遠超中國。

光靠南懷仁一個人傳授科學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康熙向南懷仁建議,可以讓歐洲那邊多派些掌握科學知識的人來。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南懷仁寫了封信寄回歐洲。

路易十四是個有名的“中國迷”,他一直對中國的藝術、文化和歷史充滿興趣,收藏了大量的中國藝術品。

他也聽說中國有位勤政愛民而且很有學術修養的皇帝,雖然遠隔重洋,無法謀面,但他很渴望能同這位偉大的中國皇帝之間建立起聯絡。

南懷仁的信無疑給了他最好的機會。

其實,路易十四還有另外一個想法。

當時法國建立了巴黎皇家科學院,皇家科學院的科學家們前往世界各地進行科學考察,但唯獨對東方的中國缺乏瞭解。

派遣科學家前往中國,既可以和中國皇帝建立起聯絡,又能對中國進行科學考察,填補皇家科學院認知的空白,一舉兩得。

九子奪嫡的後果,遠比你想的慘重!

路易十四寫給康熙的信件手稿

於是乎,經過三年多精心準備,路易十四挑選出了六位精通各類科學知識(尤其是數學知識)的傳教士,由他們組成使團前往中國。

02

1688年2月,傳教士們抵達北京。

康熙皇帝看到五位傳教士,以及隨身帶來的30多箱科學儀器和書籍,非常高興。

經過一段時間考察之後,康熙決定留下水平最高的白晉和張誠兩位傳教士,為自己講授西方科學,並翻譯他們帶來的西方科學書籍。

其餘三位傳教士准許到各省去進行科學考察。

說到這裡,老王要多說兩句。

從明晚期開始,西方傳教士陸續來華。

從最早的沙勿略,到後來的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他們都是為耶穌會服務,他們目的是傳播宗教,並沒讓他們傳播科學。

而這次來華的法國傳教士是服務於法國國王的,不受羅馬教皇的領導,所以他們是歷史上第一批真正以傳播科學為目的的西方來華傳教士。

九子奪嫡的後果,遠比你想的慘重!

澳門發行的耶穌會著名傳教士紀念張,紅圈內的即為著名的利瑪竇

白晉、張誠留在康熙身邊,先後講授了歐洲最新的幾何學和天文學知識,還教給康熙幾種歐洲天文儀器的使用方式,甚至還把從法國帶來的皇室所用的天文望遠鏡送給了康熙,讓康熙可以十分開心地觀測星空執行。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皇帝突然患上了瘧疾,也就是俗稱的“打擺子病”。

御醫們束手無策,民間各種偏方,甚至請來和尚道士唸經祈福,病情根本不見好轉。

正在此時,兩位法國傳教士洪若翰和劉應獻上了隨身攜帶的一斤從印度寄來的金雞納霜,金雞納霜正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物。

但中國從來還沒有人使用過,給皇帝服用,其風險可想而知。

為了試驗此藥的效果,康熙先讓幾名瘧疾患者試服了此藥,結果病症迅速消失。

接著索額圖等四位皇帝的心腹大臣也為皇帝試服了此藥,也一切正常。

最後康熙服下金雞納霜,結果“沒有發燒,一天一夜平安地過去了”。

九子奪嫡的後果,遠比你想的慘重!

康熙身體康復,龍顏大悅,下旨讓白晉回去法國繼續招募更多的法國傳教士來中國傳授科學知識。

03

1697年3月,白晉回到了法國佈雷斯特港。

白晉的回國轟動了整個法國。

路易十四興奮不已。

白晉獻上了康熙贈予的各種珍貴禮物(瓷器、絲綢、琺琅器、金銀器,以及最讓路易十四興奮的四十九冊中文圖書)。

白晉在給路易十四介紹康熙的情況時,把康熙比喻為“中國的太陽王”,雄才大略、文武雙全、富有藝術才華和學術修養,開疆拓土、揚威四方,讓所有鄰國仰慕臣服。

法國的上流社會也想了解中國、瞭解中國皇帝。

白晉乾脆就寫了兩本書,一本叫《中國現狀》,一本叫《中國皇帝歷史畫像》。

兩本書一問世就成了法國最暢銷的讀物。

九子奪嫡的後果,遠比你想的慘重!

白晉所著《中國皇帝歷史畫像》原版書影,此書中文版譯為《康熙帝傳》

從此開始,法國上流社會和知識界都成為了康熙的粉絲,甚至稱康熙為柏拉圖筆下的《理想國》中最完美的君主——“哲人王”。

法國啟蒙運動的先驅伏爾泰後來在寫作《風俗論》時,在寫到中國部分時,仍然不忘稱讚康熙是“以善良仁慈、行高德美而馳名遐邇的君主”。

中國也成為了法國人心目中的完美國度,整個法國掀起了持續一個世紀之久的“中國熱”。

九子奪嫡的後果,遠比你想的慘重!

一幅描繪路易十四時代宮廷生活的掛毯,圖中人物穿著中國服飾,反映了當時法國上流社會的“中國熱”

04

白晉當然也沒忘了康熙賦予的任務。

1699年1月,他帶領第二批傳教士,以及路易十四的禮物,回到了北京。

康熙非常高興,不僅給予大量賞賜,還任命他為皇太子胤礽的老師。

根據第二批傳教士巴多明的記載:康熙幾乎對西方的一切科學領域都充滿興趣。

康熙有多愛學習西方科學呢?

法國傳教士洪若翰記載說:

“神父們每天都進宮,上午兩小時,晚上兩小時和皇帝在一起。”

“皇帝甚至在去暢春園的路上也不中斷課程。”

“皇帝這樣學習了有四五年時間,他始終非常勤勉,對於政務也絲毫不懈怠,沒有一天誤了上朝。”

重要的是,康熙學習西方科學並不止於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他更喜歡把學到的知識用於實踐中。

洪若翰記載:“皇帝曾親自平整了三或四法裡的河坡地,他有時用幾何方法測量距離,山的高度、河流和池塘的寬度”。

九子奪嫡的後果,遠比你想的慘重!

康熙的科學學習筆記——《康熙幾暇格物編》

這種學以致用的精神甚至還被康熙帶到了治理國家的事務中。

康熙從親政開始就一直關心黃河的治理問題。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再次視察治河工地。

這一次,康熙對黃河河道進行了歷史上第一次幾何學意義上的測量。

經過測量,康熙發現,黃河河道水平高度明顯高過兩岸的水平高度,這就是黃河河水反覆氾濫的根源所在。

這個發現讓康熙非常興奮,他馬上下令用木頭製作出了黃河河道模型,交給河道總督于成龍,讓他不要光從平面的河道圖上思考工程問題,還要用立體的視角來思考如何治河。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第四次南巡,又一次來到黃河工地。

他再次用儀器對黃河和淮河河道進行測量,這次又有了重大發現。

他發現“黃河水高六尺,淮水低六尺,不能敵黃,所以常患淤墊”,黃河沖刷淮河河道並導致淤塞的根源被找到了。

在康熙的指示下,河道總督張鵬翮採用了堵塞洪澤湖閘口、提高洪澤湖水位的方式,將淮河口與黃河的水位拉平,治理黃河的事業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最後一次南巡,他看到黃河治理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十分欣慰。

此時河道總督張鵬翮又提出開挖淮河洩水河的建議,以減輕洪澤湖的壓力。

作為一個富有科學實證精神的皇帝,康熙當然再次親自進行了測量,結果發現張鵬翮的方案根本行不通,不但會導致黃河水倒灌,還會損毀大量民田,於是果斷否決了這個方案,從而避免了一次重大的決策失誤。

九子奪嫡的後果,遠比你想的慘重!

《康熙南巡圖卷》區域性,反映了康熙乘船渡黃河的場景

可以說,康熙是歷史上第一個用嚴謹的科學精神領導黃河治理的皇帝。

05

康熙熱愛西方科學,也希望讓更多的人投身科學事業。

因為數學知識對於管理國家、處理政務特別有用。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下旨,以皇三子胤祉為領導,在暢春園蒙養齋內設立“算學館”,從全國範圍內選拔有天賦之人入館學習,並對皇家圖書館內所藏的各類中外數學和天文歷算的書籍進行考證整理。

九子奪嫡的後果,遠比你想的慘重!

蒙養齋的領導人三胤祉

蒙養齋從成立到康熙去世的短短九年間,編纂出版了《律呂正義》、《數理精蘊》和《曆象考成》三部科學鉅著。

這三部科學著作的編纂出版,對於西方科學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數理精蘊》影響最大,推動了一批知識分子投身數學研究中,使得清朝成為宋元之後又一個數學研究的活躍時期,誕生了明安圖、梅轂成、陳厚耀、汪萊、戴震、陳世仁、李善蘭等著名數學家,數學家和數學著作之多,遠超前代。

九子奪嫡的後果,遠比你想的慘重!

《數理精蘊》書頁

如果你認為科學之光就此將照亮中國歷史的程序,那你就錯了。

06

在中國這樣一個傳統文化積澱極為深厚、“天朝上國”意識根深蒂固的國度裡,要想大力推行西方科學是阻力重重的。

即使是九五之尊的康熙,也不能隨意而為。

法國傳教士巴多明在他給法國皇家科學院的一封信裡講述了這樣一件事:

康熙對西方醫學十分感興趣,並且認識到建立在解剖學基礎上的西方醫學對人體的認識水平遠勝過中醫,於是他讓巴多明翻譯一部西方解剖學著作。

還特別指示:“朕所以不畏麻煩,命卿等譯此書者,緣此書一出,必有造福於社會,人之生命,或可挽救不少。”

巴多明不負使命,用了五年時間,終於將一部西方解剖學著作翻譯為了滿文,又根據滿文翻譯出了漢文版本。

全書完成後,康熙親自為此書定名《欽定格體全錄》。

然而,巴多明在信中沮喪地表示:“這部譯著從未印刷,看來永遠也不會印刷了。”

因為此書中有大量逼真的人體解剖插圖,開膛破肚,臟腑畢現,甚至連人體的生殖器官也描繪得十分逼真。

九子奪嫡的後果,遠比你想的慘重!

《欽定格體全錄》中的男性生殖器插圖

這是當時中國人的倫理道德所無法接受的。

康熙因此說,“此乃特異之書,故不可與普通文籍等量觀之,亦不可任一般不學無術之輩濫讀此書也。”,決定不公開印刷出版,只將此書抄寫三份,藏在皇宮中的圖書館裡,允許少數太醫進入查閱,但不得帶走,以防流入民間,引起軒然大波。

除了倫理觀念的束縛,認知和水平的差距也是接受西方科學的一大障礙。

當法國傳教士教授歐洲更為先進的“阿爾熱巴拉”(即代數)時,康熙學到崩潰,不禁發出哀嘆:“甲乘甲、乙乘乙,總無數目,即乘出來亦不知多少”。

康熙的數學水平在當時的中國已經屬於相當高的層次,尚且如此,其他人可想而知。

07

而最大的悲劇,則在於康熙這樣熱愛科學、扶持科學的皇帝,後無來者。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去世。

三皇子胤祉因為參與了康熙晚年的皇儲之爭,被雍正直接圈禁。

繼位的雍正對學習西方科學不感興趣,對科學事業也沒有太大熱情。

就這樣,“大清皇家科學院”——蒙養齋也就逐漸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

一道本可能照亮中國的光芒,如流星一般,就此消逝……

參考文獻:《耶穌會教士中國書簡集》、《中法關係史》、《清聖祖實錄》、《康熙帝傳》(白晉版)、《走入殿堂的中國科技史》(第一卷)、《掌故叢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