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戰國末期,諸侯相互攻伐,陰謀陽謀層出不窮,是人才薈萃的時代,這時期,七國名將如雲,以秦國的

白起、王翦

和趙國的

廉頗、李牧

四人最具代表,他們被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大名將”。然而,戰國末年,傑出的軍事家遠不止這四人,例如,

筆者認為,楚國名將項燕,就有資格成為“戰國第五大名將”

《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司馬遷在《陳涉世家》中寫道: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

戰國末年,楚將項燕在滅國之際,帶領楚人力挫秦軍,延緩了楚國的滅亡,深受楚人愛戴。提及項燕,很多人都會想到“楚霸王”項羽,項羽乃是項燕之孫,在歷史上,項羽雖然勇猛無敵,但項燕也不輸給其孫。

《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項燕,姬姓項氏,項氏一族世代為楚國將領,項燕從小參軍,對自己的國家有很深厚的情感。戰國末期,秦國對東方六國虎視眈眈,看著秦國逐漸蠶食韓、魏、趙三國,楚王不思抗秦,而是一味遷都避讓。秦趙邯鄲之戰時,若不是毛遂用言語相激,楚王仍不願出兵抗秦。甚至在五國“合縱”時,楚考烈王還要求春申君注意保留楚國的實力。項燕多次向楚王建議抗秦,楚王都不採納。

《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公元前225年,秦國相繼滅掉了韓國和趙國,秦王嬴政野心勃勃,叫來了王翦父子,按照嬴政的安排,他讓王賁率軍攻打魏國,讓王翦率軍攻打楚國。王翦認為,魏國已經是強弩之末,若王賁率10萬大軍,足以滅魏;然而,楚國地廣人多,楚軍中又有名將項燕這個硬茬,若要實現滅楚,必須要60萬人馬才行。要知道,60萬兵馬,基本上是秦國的全部家當了,嬴政非常猶豫。這時,秦國大將李信說:“若讓我帶兵伐楚,20萬足矣!”嬴政大悅,命李信和蒙恬二人帶領20萬大軍出征,王翦勸阻不了,只得回老家養病。

《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李信和蒙恬二人,都是嬴政的親信大將,在二人的帶領下,20萬秦軍如犁庭掃穴,一路大捷奔向楚國,連下楚國20多座城池,嬴政在咸陽連連得到捷報,心花怒放。

當李信的大軍打到楚國壽春城下時,局勢變了,因為楚國將領項燕出現了。項燕先派人到秦營中,向李信求和,李信大喜,認為項燕也不過如此,打幾下就慫了。於是,李信打算表面上答應楚軍的求和,然後再出其不意滅掉楚軍。

《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李信天真地以為,楚人進入了自己的圈套,其實,真正進入圈套的是李信,這一切都在項燕的預料之中。

正在李信高興之時,楚軍突然撕毀盟約,攻打南郡。李信大驚,連忙揮師回援,因為南郡一旦失守,李信和蒙恬的聯絡將會被切斷,李信走得太急,他不知道,其實攻打南郡的只是一小波楚軍,真正的楚軍主力正在其身後尾隨。

《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場面:李信帶秦軍匆匆趕回南郡,項燕帶領20萬楚軍悄悄跟在李信大軍的後面,李信到達南郡後,很快打退了南郡的楚軍,然後出城繼續朝著壽春的方向前進,

不料,等李信剛一出城,就被項燕的20萬大軍包了餃子。

俗話說,哀兵必勝,楚國人在項燕的帶領下,不斷向李信衝殺,雙方鏖戰一天一夜,秦軍連死7名大將,

李信差點被項燕打成篩子,最終丟盔卸甲,狼狽而逃。

《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蒙恬聽聞秦楚正在對戰,連忙率軍前來援助,

項燕早有準備,把蒙恬也一頓狠揍,蒙恬只得逃回秦國。在史書記載中,這是蒙恬一生唯一的敗仗,敗在了楚將項燕之手。

項燕一舉打敗李信、蒙恬兩位秦將,力挫20萬秦軍,楚國多年來第一次在秦軍面前揚眉吐氣。

《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遠在咸陽的嬴政聽聞李信和蒙恬戰敗,勃然大怒,嬴政不顧天子之尊,來到王翦家中,請求王翦出兵滅楚。王翦似乎早有預料,他向嬴政提了三個要求:

第一,60萬兵馬,一個都不能少;

第二,項燕太猛,我一個人對付他太吃力,你要把蒙武(蒙恬之父)派給我當副將。

第三,你要在咸陽周邊賞賜我一些田宅。

王翦是聰明人,嬴政更是聰明人,面對王翦的要求,嬴政悉數答應。就這樣,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領60萬秦軍伐楚,楚王聽聞後,派項燕拒敵。

《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項燕發動楚國百姓聯合楚軍一起抗敵,雙方在楚國境內對峙數月,相互攻伐,各有勝敗,誰也沒佔到便宜。王翦沒辦法,只好下令嚴守不出,和楚軍打消耗戰。要知道,打仗就是打後勤,當時秦國國力強盛,兵器糧食充盈,而楚國衰微,多年來被秦國蠶食,若真打消耗戰,楚軍的後勤補給根本跟不上。項燕知道死守不是辦法,急於求戰,多次帶兵到秦軍營前叫陣,可王翦和蒙武十分老辣,就是不出戰。

《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雙方對峙了一年,項燕無力支撐,楚軍日漸疲憊,糧草嚴重不足,很多士兵餓著肚子。而王翦則每日殺牛宰羊,和士兵們同吃同住,秦軍被憋了一年,攻伐之心早已按捺不住。一年後,趁項燕往東調兵的時候,王翦一聲令下,秦國將士如餓狼般向楚軍殺來,儘管項燕勇猛,但餓肚子的楚國士兵不是秦國虎狼之師的對手,最終楚國戰敗,楚王負芻被俘。

《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關於項燕的結局,司馬遷在《史記》中給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答案,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

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

司馬遷先說項燕兵敗自殺,又說項燕被王翦所殺。

不管項燕是被誰殺的,總之,項燕敗給了王翦和蒙武,然後和楚國一起亡了。

項燕作為楚國名將,他的軍事水平到底如何呢?

《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筆者認為,項燕的軍事水準,基本上達到了“四大名將”的水準。有三點理由:

第一,

項燕當年力挫秦軍,打敗了李信和蒙恬兩位大將。蒙恬不必多說,此人滅掉齊國,連年抗擊匈奴,“卻匈奴八百餘里”,所向披靡。而李信呢,此人滅掉燕國,俘虜燕王喜,實力不容小覷。項燕以一敵二,可見實力不在二人之下。

第二,

秦國出動王翦和蒙武兩位大將,在一年之內仍攻不下項燕所帶領的楚軍。要知道,王翦乃“四大名將”之一,而蒙武更是“蒙氏一族”的中堅力量,秦國著名將領。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項燕之能。

《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第三,

當時王翦和蒙武帶領的秦軍有60萬人,而項燕身後的楚軍僅有20餘萬,秦軍糧草充足,楚軍只能靠楚國百姓支援,不管在人數還是在後勤上,楚軍都不如秦軍。然而,在如此情況下,項燕仍不言敗,若不是糧草不足,項燕或許不會慘敗給王翦和濛濛武。

《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綜上所述,項燕的軍事才能整體上超過蒙恬和李信,若不考慮秦楚兩國的國力影響,項燕或許能和王翦拼上一拼。可惜,兵者詭道也,秦國一統七國的大勢已經不可阻擋,項燕雖猛,也不過是替楚國拖延時間罷了。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項燕之後,項氏子孫再一次讓秦國見識到了他們的軍事才能,只可惜,項燕已經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