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帝王廟號為太宗者十八九,可比肩李世民者僅一二

歷史上,關於皇帝的廟號,有很多不成文的默契,一般將髮際的一代尊稱為太祖,如唐太祖李虎,清太祖努爾哈赤。而將成就很高的第二任皇帝則尊稱為太宗,而自古以來,華夏數千年曆史,有過數十個朝代加政權,所以廟號為太宗的皇帝自然不在少數,而這些“太宗”皇帝們,有的文治武功無與倫比,有的則因為天賦一般而表現差強人意。

而提起“太宗”,最著名的自然是唐太宗李世民,其文治武功無與倫比,幾乎掩蓋了所有“太宗”皇帝的光芒,正因為此,很少有皇帝的成就可以和千古一帝李世民相比肩。畢竟要想有很高的成就,歷史機遇、個人能力和天下局勢等等因素都密不可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太宗”成為了李世民的專屬代名詞。

雖然歷史上很少有廟號為太宗的皇帝功名能夠比肩唐太宗,可是從漢太宗文帝,到宋太宗趙光義,還有清太宗皇太極,也是個頂個的好手,難以比肩,卻也可望其項背。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廟號為“太宗”的皇帝,看看他們的生平簡介和歷史成就,可否能值得稱頌。

千古帝王廟號為太宗者十八九,可比肩李世民者僅一二

太甲和伊尹

1、商王太甲

歷史上第一位廟號尊為太宗的一國之君,商朝第四位君主,算不上一位明君,但是好在有千古名臣伊尹輔佐,所以算是頗有一些作為。歷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伊尹放太甲中的太甲就是指這位君王。

太甲,乃商湯嫡孫,乃伊尹一手扶持登上王座的君王,最初時,在伊尹的輔佐下,還算是略有成就,後來三年後親政,大改之前的行事作風,變得喜好暴虐,不再聽納諫言,伊尹便放逐了這位年輕的君主,將其逐到商湯的墳墓所在地,繼續學習祖訓和祖制。

太甲在商湯墓苦守三年,最終悔過自新,後重新歸朝,在接手伊尹還政之後,治理天下有聲有色,商朝進入了重要的和平發展時期。太甲去世後,後世追諡其為太宗,不過其成就有限,難以與盛名之下的唐太宗相比。

千古帝王廟號為太宗者十八九,可比肩李世民者僅一二

文帝劉恆

2、西漢劉恆

漢文帝劉恆,西漢王朝第五位皇帝(含呂后末期立的兩位廢帝),歷史評價相當高的一位皇帝,更是之後兩千年曆史上,無數君王所期望成為的榜樣,所以有名家讚歎,三代以下,稱帝王之賢者,文帝也。

漢文帝的歷史功績主要是開創了文景之治,打造了華夏曆史上第一個崛起時代的根基。漢文帝乃藩王即位,之後,在高祖和呂后時期奠定的基礎上,開始實行休養生息和無為而治的國策,比如輕徭薄賦,興修水利和勸課農桑。然後改革刑律,放寬社會各項政策,謹慎對待北方匈奴的高壓。

漢文帝在位23年,在此期間,西漢實現了自強,百姓小康,社會安定,為之後的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公元前157年,劉恆駕崩,諡號文帝,廟號太宗,乃西漢歷史上有廟號的四位帝王之一。雖然武功不夠,但是憑藉文治上的成就,再加上歷史地位,乃“太宗”中的佼佼者。

千古帝王廟號為太宗者十八九,可比肩李世民者僅一二

孫休

3、東吳孫休

孫休,孫權之子,東吳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間,東吳實現了短暫的繁榮。孫休本是孫權的第六子,生於公元235年,其時東吳已經建國。孫休長成後,受封為琅琊王,居住在藩鎮任上。

孫權駕崩後,孫亮即位為君,再往後,宗室權臣孫綝廢孫亮而迎立孫休,即位之初,孫休在朝廷充當傀儡皇帝的角色,後來孫綝異心暴露,孫休聯合張布和丁奉設宴誅殺了孫綝,自此掌握東吳實權。

掌權之後,孫休開始興辦教育,以科教興國,培養人才,開放太學,同時重視農桑發展,東吳短暫地繁榮了一段時間。但是由於地域和人口的侷限性,東吳最終也沒有太高的上限,孫休對內寵信張布等重臣,對外則面臨著曹魏巨大壓力,整體成就不高,公元264年駕崩,諡號景皇帝,廟號太宗。

千古帝王廟號為太宗者十八九,可比肩李世民者僅一二

司馬昱

4、東晉司馬昱

司馬昱,東晉中後期皇帝,雖然是東晉歷史上的第八位皇帝,但是司馬昱輩分卻很高,乃東晉開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的幼子。晉元帝生於320年,少時受封為琅琊王,以宣城和會稽為食邑。

司馬昱喜好清談,酷愛玄學,因此頗有賢名,所以在晉穆帝時期,被推薦入朝輔政,自此在朝中站穩了根基。驃騎將軍何充去世,褚太后命詔司馬昱總理朝政。後來桓溫崛起,司馬昱成為朝中唯一可與風頭無雙的桓溫相爭的宗室權臣。

372年1月,桓溫第三次北伐失敗之後,歸國準備謀劃大事,於是廢司馬奕,迎立司馬昱,司馬昱成為了桓溫政治腳步上前進之路的犧牲品,最終在位8個月後憂憤而亡,去世後諡號為簡文皇帝,廟號太宗。司馬昱在位時間很短,政治上形同傀儡,所以成就很低。

千古帝王廟號為太宗者十八九,可比肩李世民者僅一二

拓跋嗣

5、北魏拓跋嗣

拓跋嗣,北魏王朝歷史上的第二位皇帝,北魏王朝崛起時代的重要奠基者,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拓跋嗣作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長子,自幼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很早就受封為太子。後來道武帝被弒殺,拓跋嗣帶兵入宮掃除叛亂,並憑藉此舉一舉拿下了皇位。

拓跋嗣即位之後,開始修內政,察民情,推動漢化改革,選賢任能,數年內,為北魏王朝積累了大量財富,同時設立六鎮,外擴疆土,這些都是影響北魏近百年國策,同時趁著南朝劉宋政局出現頹勢,大舉南征,奪下兗州和虎牢關等三百里土地。

拓跋嗣雖然在位時間不過十餘年,且英年早逝,但是文治武功都算是很全面,整頓吏治、修訂律法、推動漢化和設立六鎮都是影響北魏歷史程序的國策。拓跋嗣駕崩於423年,廟號太宗,其人頗有作為,可以淺望李世民項背。

千古帝王廟號為太宗者十八九,可比肩李世民者僅一二

劉彧

6、南朝劉彧

劉彧,南朝劉宋帝國第七位皇帝,文帝劉義隆第十一子,因為從小由孝武帝劉駿生母養大,所以在孝武帝一朝頗受待見。後來孝武帝劉駿去世,其太子劉子業登基,因為年紀尚輕,所以猜忌宗室,所以開始大肆清理劉宋皇室。

劉彧因此受到牽連,被劉子業押入宮中,圈養起來,後來買通劉子業身邊近侍,弒君自立,成為劉宋末期皇帝,但是劉彧在位期間除了猜忌宗室之外,對於國家似乎沒有任何成就,而宗室被其大量剪除,最終導致了蕭氏崛起,間接導致了劉宋王朝的滅亡。

7、南朝蕭綱

蕭綱,南梁歷史上的第二位皇帝,由於梁武帝在位時間太長,最後又趕上了侯景之亂,直接導致了南梁王朝的崩潰。549年,梁武帝被困死在了建康臺城,然後作為太子的蕭綱在侯景的扶持下即位為帝。

蕭綱在位時間很短,僅兩年多之後便被侯景廢殺,侯景曾追諡其為高帝,直到王僧辯和陳霸先復國之後,梁元帝重新設立廟號,尊蕭綱為太宗。不過其在位期間,多為侯景傀儡,難以真正算是有為之君。

千古帝王廟號為太宗者十八九,可比肩李世民者僅一二

李世民

8、唐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華夏曆史上成就最高的帝王之一,文治武功皆無與倫比。李世民早年統帥李唐大軍橫掃中原,為李唐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來在玄武門之變後登基稱帝,又開創了貞觀之治。再往後,又擊破突厥,大破吐蕃和薛延陀,又戰勝了高句麗和契丹等其他勢力,成為華夏皇帝和草原的天可汗。

李世民之成就,文治天下,武安天下,赫赫戰功為一個盛世大唐奠定了基礎,同時,又打造了一個國泰民安、經濟發達的文治社會,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國,不久就為中國開創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個黃金時代,在其去世之後,被後世尊為太宗文皇帝。

李世民成就之高,自古帝王難以望其項背,基本實現了自古以來“太宗”皇帝的天花板。

千古帝王廟號為太宗者十八九,可比肩李世民者僅一二

耶律德光

9、遼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契丹和大遼歷史上的第二位皇帝,也算是大遼歷史上成就極高的一位領袖,其曾經打破開封,飲馬黃河,在汴京城稱帝,為契丹謀取了燕雲十六州等戰略要地,改革官制,設立賦稅,使得契丹正式走向真正意義上的政權化。

耶律德光時期,創造性發明瞭北面官以契丹舊制治契丹人,南面官以漢制治漢人的重要政治策略。經濟上,同樣推行南北分治,一面以農耕為主,另一面則以農耕為核心,在民族政策上,同樣具有創造性思維。

耶律德光於947年去世,死後被追封“太宗”名號,成為歷史上成就頗高的一位太宗皇帝。

千古帝王廟號為太宗者十八九,可比肩李世民者僅一二

宋太宗

10、北宋趙光義

趙光義,北宋歷史上的第二位皇帝,一位影響華夏曆史數百年的皇帝,其一改漢唐以來軍人政治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以文制武的政治格局。趙光義在位期間,基本完成了北宋的統一,拿下了吳越國和太平興國,然後北伐滅了北漢,除了燕雲十六州和河西之外,基本實現統一。

趙光義在位期間,北宋政局趨於穩定,在幾次北伐失敗,狼狽逃回之後,對遼國便採取守勢,對內部發展生產,實行文治,重視文化教育,限制節度使權力,實行了文官政治。

宋太宗其實主持國政還是很不錯,為北宋富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其不太懂兵事,屢敗於遼,令歷史詬病,所以宋太宗難以望李世民項背。

千古帝王廟號為太宗者十八九,可比肩李世民者僅一二

完顏晟製造靖康之難

11、金太宗完顏晟

完顏晟別名完顏吳乞買,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四弟,大金帝國第二位皇帝,其在位期間,金朝實現了入主中原,取得了開拓性的發展,同時採取政治改革,基本形成了宋遼似的國家政權,創立各種規章制度,積極發展女真文化,推動女真文字,上京教授女真字。實行科舉制度,錄用漢人為官,建立健全行政機構,基本實現了大金國的奠基。

但是其征伐較為殘暴,製造了靖康之恥,屠戮了大量北宋宗室和百姓,被後世詬病不已。好在其在位時期相比金太祖,在各族中實行更大範圍的贖奴工作,也算是一項較為開化的國策,對金國曆史發展有重要影響。

金太宗整體表現尚可,在歷任太宗皇帝中算中游往上。

12、明成祖朱棣

朱棣,大明王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歷史上武功這方面最鼎盛的君王之一,在位時期,打垮了蒙古瓦剌和韃靼,同時征服了東北,歷史評價其在位時期大明帝國遠邁漢唐。在其駕崩後,廟號為太宗。但是嘉靖時期,將朱棣廟號改為成祖。

千古帝王廟號為太宗者十八九,可比肩李世民者僅一二

皇太極

13、清皇太極

皇太極,大清帝國第二位皇帝,乃大清帝國崛起階段最重要的一位皇帝,加強了中央集權,將滿洲騎兵發揚光大,重用漢臣,發展農業,恢復生產,改革朝廷制度,同時發展經濟,滿洲基本實現了農牧業自給自足。

同時展開了對大明王朝的不斷進攻襲擾,同時全面掌控了科爾沁草原,統一了漠南,擊敗了朝鮮,完成了大清崛起的資本積累。在軍事上更是全面壓制住了大明王朝,知人善任、豁達大度、高瞻遠矚、明斷果決。

皇太極雖然文治武功不及唐太宗李世民,但是其政治和軍事的能力上,幾乎是可以與唐太宗相提並論的存在,乃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總論:

除了以上諡號“太宗”皇帝,歷史上還有很多偏安政權的皇帝的廟號為太宗,如:成漢李雄,前涼張茂,前秦苻登,西魏慕容衝,閩國王延鈞,大理段思泉。如果將蒙古帝國算在內,那麼窩闊臺汗也可以稱之為元太宗。

總體而言,歷史上的“太宗”皇帝,李世民獨一檔,而漢太宗文帝劉恆和明成祖朱棣可以與唐太宗相提並論。清太宗皇太極、北魏拓跋嗣、還有大遼耶律德光可以望李世民項背。宋太宗和商王太甲表現還不錯,其餘諸位“太宗”難以與上述帝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