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是大功臣的孫女,又生下三位皇子,卻被太后巧妙處死

此女是大功臣的孫女,又生下三位皇子,卻被太后巧妙處死

在明朝時,為了防止外戚坐大,朱元璋曾經有過規定,皇子不娶功臣之女,公主也不嫁給豪門大戶。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為了籠絡人心,並沒有嚴格按此執行。比如朱元璋自己就娶了郭興、郭英的妹妹,明成祖朱棣就娶了徐達的女兒為妻,即後來的徐皇后,明仁宗還娶了靖難第一功臣張玉的的孫女,封為張敬妃。

除此之外,郭英的孫女,還是朱棣親手選給朱高熾作為妾室的。朱高熾當時是太子,已經有了太子妃張氏,郭氏被封為東宮妃。按理來說,作為太子也好,藩王也好,除了正妻能有太子妃或者王妃的稱號,其餘女子都沒有什麼名分。朱棣特別的舉動,設“東宮妃”這個稱號,還就是為了籠絡朱元璋當年的功臣集團。

此女是大功臣的孫女,又生下三位皇子,卻被太后巧妙處死

可是,朱棣的本意是好的,卻引來了太子妃和東宮妃的明爭暗鬥。理論上來說,太子妃是嫡妻,地位是不可撼動的。然而,特設這個東宮妃,卻滋生了郭氏本身的野心。試想,在那個年代,哪個皇子不想當天子?又有哪個女子,不想當正妻而願意作妾?

太子妃張氏,即後來的張皇后,出身遠沒有郭氏顯赫。她的父親張麒只是一個小官,而郭氏的祖父郭英是武定侯,追贈營國公,伯祖父郭興是鞏昌侯,追贈陝國公。郭家的後人中,有駙馬,有王妃,更有不計其數的官員,形成了龐大的勢力。這種情況下,郭氏怎麼可能會心甘情願對張氏俯首帖耳?

此女是大功臣的孫女,又生下三位皇子,卻被太后巧妙處死

兩位女子,甚至在生兒育女方面都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張氏生了三個兒子,郭氏進門雖晚,也生了三個兒子。

然而,郭氏看起來事事爭先,佔盡上風的還是張氏。沒有別的原因,明仁宗對她們都很好,只不過禮教所致,正妻和妾,看起來只不過是一步之遙,卻是千難萬難。朱高熾繼承皇位之後,太子妃張氏成為皇后,而東宮妃郭氏則被封為貴妃。

此女是大功臣的孫女,又生下三位皇子,卻被太后巧妙處死

這個安排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郭貴妃在後宮之中,也只是僅次於皇后。也許,當時郭貴妃的心中,還存在幻想:丈夫當了天子,后妃之爭,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憑藉母家的勢力,郭貴妃要想鹹魚翻身,並不是沒有可能。

然而,這點可能卻被她們的丈夫明仁宗朱高熾無情粉碎了。朱高熾小心翼翼地當了多年太子,好不容易等到了自己即位。沒想到,他在位僅僅半年多,卻突然駕崩。也就是說,爭來爭去,都成為了太后太妃,張氏和郭氏是不是覺得很無趣了?

此女是大功臣的孫女,又生下三位皇子,卻被太后巧妙處死

至少張氏並沒有這麼覺得,因為她的地位一下子就提升了。她的長子朱瞻基,此前是太子,現在更是新天子。朱元璋在明朝初年立了一個殘酷的規定,那就是凡是天子駕崩,被寵幸過的妃嬪都應該為之殉葬。除了少數情況,比如孩子太小,比如功臣之後。

那麼張太后要不要殉葬呢?誰也不知道,因為朱元璋的馬皇后、朱棣的徐皇后,都在丈夫之前去世,沒有先例可循。但張太后的兒子既然是新主子,自然誰也不敢讓她去死?在哪種情況下,誰開口試試?

此女是大功臣的孫女,又生下三位皇子,卻被太后巧妙處死

不光如此,皇帝的殉葬人選,也由張太后來確定了:一共五人,郭貴妃就是其中第一位。其實,明仁宗的張敬妃,就因為祖父靖難有功而免於殉葬,郭貴妃完全應該以此例而行。更何況她生了三個皇子,勞苦功高。然而,張太后卻沒有給她這個機會,表面上史書聲稱是郭貴妃自願的(銜上恩,自裁以從天上耶),然而,這麼好的事情,張太后為什麼自己不自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