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皇帝朱元璋的百般刁難,御史靠著裝瘋賣傻逃過一劫

面對皇帝朱元璋的百般刁難,御史靠著裝瘋賣傻逃過一劫

袁凱

袁凱,字景文,號海叟,生卒年不詳,明初著名詩人,祖籍松江華亭(今屬上海奉賢區),元朝末年為松江府小吏,洪武三年(1370年)出任監察御史。

名士楊維楨閱讀袁凱的詩作《詠白燕》,對其中的“珠簾十二中間卷,玉剪一雙高下飛”的詩句大為讚賞,“維楨大驚賞,遍示座客”,袁凱因此聲名大振,被時人稱作“袁白燕”。

明朝建立不久,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猜忌手下的文武大臣。

朱元璋當過和尚,也曾造反為“賊寇”,很忌諱別人說“僧”、“賊”、“則”、“禿”之類的字眼兒,一些人因為犯了皇帝的忌諱而糊里糊塗送命。

如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寫過“垂子孫而作則”,被誅殺;常州府學訓導蔣鎮寫過“睿性生知”,其中的“生”和“僧”諧音,被誅殺;某僧人寫詩“金盤蘇合來殊城”,其中的“殊”拆開來是“歹朱”,朱元璋認為是在罵自己,於是這僧人也丟了腦袋……

面對皇帝朱元璋的百般刁難,御史靠著裝瘋賣傻逃過一劫

朱元璋

《北窗瑣語》記載:中山王徐達的夫人謝氏“膂力過人,持鐵器重百斤”,曾追隨朱元璋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

謝氏是個粗人,沒啥文化,更不知道啥叫君臣之禮。

有一天,謝氏到宮中看望馬皇后,冷不丁冒出一句:“我家不如爾家。”

按說這是女人之間嘮家常,頂多算是胡亂攀比。

朱元璋聽了卻極為刺耳,對馬皇后說:“枕邊之言,中山寧不動心乎?”這娘們兒要是在枕邊吹風,中山王徐達豈能不動心?

不久,朱元璋召徐達入宮宴飲,席間,朱元璋親自為徐達斟酒,同時說了一句令人莫名其妙的話:“今日卿免赤族之災。”

今天徐愛卿你躲過了一場滅族之災。

徐達聽得一頭霧水,宴席結束,徐達回到家中,得知夫人謝氏已經被皇帝派人砍了腦袋,徐達頓時毛骨悚然,好半天說不出話來。

面對皇帝朱元璋的百般刁難,御史靠著裝瘋賣傻逃過一劫

徐達

《明史》記載:明朝初年,武將大多居功自傲,明太祖朱元璋採取誅戮滅族等殘酷手段,對一些武將進行懲罰,袁凱曾委婉勸諫:“諸將習兵事,未悉君臣禮,請于都督府延通經閱古之士,令諸武臣赴都堂聽講,庶得保族全身之道。”

——諸將精通兵事,卻不熟悉君臣的禮儀,請求皇帝在都督府辦個班,找來博古通今的學者,給武將們講講課,讓他們也知道知道規矩,從而保護自己的家族不受牽連之苦。

明太祖朱元璋採納了袁凱的諫言,“敕臺省延名士直午門,為諸將說書。”

又一次,朱元璋批閱關於處斬死刑犯的奏章之後,讓袁凱把奏章送交皇太子朱標看一遍,以此讓太子學著處理政務。

太子朱標就把其中大部分死刑犯改成了有期徒刑,袁凱回來覆命,朱元璋看過奏章,突然問袁凱:“朕與太子孰是?”

——朕和太子誰做得對啊?這話比腦筋急轉彎還難以回答,令人陷入兩難絕境。

袁凱立即跪下磕頭說:“陛下法之正,東宮心之慈。”,陛下執法公正,太子有慈悲之心。

這種回答實在是巧妙,既不觸怒皇帝,也沒得罪太子。

面對皇帝朱元璋的百般刁難,御史靠著裝瘋賣傻逃過一劫

朱元璋對袁凱的回答並不滿意,認為袁凱說的模稜兩可,太過狡猾,此後開始厭惡朱凱。

《金臺紀問》記載:袁凱的回答惹怒了皇帝,“太祖怒,下之獄”,朱元璋大怒,就把袁凱抓捕入獄。

袁凱知道皇帝大為不滿,心生畏懼,為了保全性命,他開始裝瘋賣傻。

三天後,皇帝命人釋放袁凱,依舊做御史。

袁凱走到金水橋的時候,突然“仆地不起”,被人扶到大殿開始裝瘋。

朱元璋聽說袁凱突然中風兼瘋癲,於是對身邊的大臣說:“風疾當不仁。”

中風的人身體沒知覺。於是命人用木匠使用的錐子猛扎袁凱,袁凱“忍死不為動”,忍著疼痛一動不動。

朱元璋見袁凱果真“沒有”知覺,只好放過了袁凱,令其返回老家養病。

袁凱回到松江府,依舊沒有放鬆警惕,每天“鐵索鎖項,自毀形骸”。

面對皇帝朱元璋的百般刁難,御史靠著裝瘋賣傻逃過一劫

朱元璋果然還在懷疑袁凱,派使者送去詔書,令袁凱在郡中任職儒學教授。

袁凱直勾勾盯著使者,竟然哼唱小曲兒——“那西丁丁來丁丟,猴急無尾巴,閨蜜一丟困境怕……”使者返回京城向皇帝彙報,說袁凱真的瘋了。

朱元璋還是懷疑,又派人暗中監視袁凱,袁凱讓家人把炒麵拌上砂糖製成麵糊,放在竹筒中,躲過監視,倒在籬笆牆的水邊上,擺成一坨狗屎的形狀。

袁凱則故意在監視的特務面前,像豬狗一樣,“匍匐往取食之”,朱元璋聽後,乾嘔了一下,這次徹底相信袁凱真的瘋掉了。

袁凱就這樣躲過了滅頂之災,得以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