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外交?失敗的外交?明朝難以述說的功過是非

從朱元璋建立大明,到崇禎吊死煤山,明朝共計享國

276年

。這276年正好合了中國歷史封建王朝壽數難過300年的滅亡詛咒。

在這不到300年的時間裡,明朝走出了封建王朝

最為穩健

的步伐,幾番衰落卻依舊不倒。從建國伊始到永樂盛世,從仁宣之治到土木堡之變,從弘治中興到張居正改革,再到走向滅亡,明朝的波折經歷,堪為歷朝歷代之最。

成功的外交?失敗的外交?明朝難以述說的功過是非

民族關係

來看,明朝上接蒙元,下續滿清。上下兩朝都是少數民族朝代,為封建朝代僅有,而從建國以來就與少數民族的交鋒,更是註定明朝的邊境必然不會太平,所以,才有了大規模地修築長城。

治理手段

來看,明朝的特務機關設定到了瘋狂的程度,信任宦官到了瘋狂的程度,文人結黨到了瘋狂的程度,凡此種種畸形的病態結構,全都出現在明朝,讓人不得不對明朝產生一絲興趣。

從外交看明朝歷史

帶著這一絲對於明朝的興趣,我們將重點放到明朝的外交上,看一看明朝是如何與周邊國家進行交往的?

首先我們應當明確外交這一概念,既然說是外交,那就是對外交往,必然是

國與國之間

的,而明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交往自然不能夠算作外交。

基於這一認識,我們大致可以將明朝的外交鎖定在與

日本、朝鮮、琉球

等國的交往上,特殊的,還包括下西洋時與中東及非洲國家的交往以及頗有爭議的與

交趾

(即今天越南)的交往。

成功的外交?失敗的外交?明朝難以述說的功過是非

從剛剛我們的簡單敘述中,可以看到,明朝的對外交往在

交往國家的數量以及地域的廣闊

上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

鄭和七下西洋,最遠曾經到達過非洲的東海岸,跟隨鄭和來華朝貢的各國使節不計其數,在明朝的史料上,我們查到的國家共計60多個,這一數字

重新整理了中國人的天下觀。

在大明建國之初,朱元璋對於外交就定下了一個總基調,即

和平友好相處。

在朱元璋寫給後世子孫的祖訓中明確提出:

“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

在洪武大帝的眼中,東洋西洋的蠻夷小國離大明都太遠,取地還是取民對於大明的意義都不是很大,只是空耗國力。

況且,依靠實力窮兵黷武,這絕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好兆頭,一味征伐,到頭來得到的恐怕不是國家的繁盛,而是如隋煬帝一般的國破家亡。

成功的外交?失敗的外交?明朝難以述說的功過是非

“國雖大,好戰必亡”,朱元璋的想法十分具有前瞻性,而他所提出的

“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

的主張,一直體現在大明的外交政策之中。

而縱觀明朝的歷史,我們會顯著地發現,外交成為了明朝政府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在明朝的史料中,外交佔據了十分重要的篇幅,而在與各國的關係中,明政府也處處展現

積極的姿態

,想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而在民間,眾多文人也開始對外國的事物展現了極大的興趣,眾多記述國外風土人情的書籍開始走入了大眾視野。這表明,我國已經開始有了從以前的

“華夷有別”

轉變的趨勢。

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外交的新形式、新變化,明朝在外交機構上,也做出了很多創新性的改革。

成功的外交?失敗的外交?明朝難以述說的功過是非

大明完善的外交機構

眾所周知,明朝廢除了封建社會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這給了明朝很大的制度創新的餘地,關於外交機構的設立也是如此。

建國之初,朱元璋規定所有的外事活動,統一交

由禮部執掌

。而在具體的對外使節的到京安排上,還會涉及到一些具體的機構

主客司

這之中,最重要的機構是

主客司

,顧名思義,管理客人的,是一個負責對外交往的機構。

在明史中,關於主客司的職責有著如下的記述:

“主客,分掌諸蕃朝貢接待給賜之事。”

也就是說主客司是負責外國使節到明朝的接待事宜的。

而這之中,還會涉及到一些其他的機構負責一些具體的事務,比如

精膳司

要負責外國使節吃飽飯的問題,

儀制司

要負責外國使節的禮儀溝通問題。

四夷館

與外國人交往,語言溝通肯定是很重要的問題,因此要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因此

四夷館

也就應運而生了。

成功的外交?失敗的外交?明朝難以述說的功過是非

徐光啟與利瑪竇

永樂五年,四夷館正式設立,除了負責與外國使節溝通之外,也要負責

翻譯人才

的選拔與培養。

中國曆朝歷代,雖然和外界的交往一直都有,但是從來沒有一個朝代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翻譯外語,這能夠充分展現,明朝與外國交往在國家政治生活的地位有多關鍵。

會同館

另外,關於外交使節的住宿,明朝也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

會同館

歷朝歷代,各國使節來華都是自己找地方住宿,從來沒有政府統一負責的。明朝創造性地建設,其實已經是將外交當作展現國家形象的一種手段。

也許,按照現代人的觀點,這不過是一個政府招待所的設立,但是在古代來說,會同館

將外國使節統一地安排到了一起

,提供專門的住宿、食宿,這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強大實力。

根據史料的記載,明朝的會同館規模達到

四百七十餘間

,分為南北兩區,規模頗大,南區負責東洋諸國,即朝鮮。日本、琉球等。北區負責西域諸國。

成功的外交?失敗的外交?明朝難以述說的功過是非

鴻臚寺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機構也極為重要,那就是

鴻臚寺

這是一個很拗口的名字,從字面上,也難以分辨它是用來幹什麼的,我們先來具體地解釋一下。

“鴻”為通假字,通洪水的洪,也是大的意思。

“臚”字稍微難理解一些,是指傳達,在這裡,我們將它引申為聲音的意思。

說白了,

鴻臚的意思就是大嗓門

。大嗓門用來幹什麼呢?自然是張羅事情的,負責婚喪嫁娶各項事宜的。

在官方層面上,就可以將其理解為國家大型禮儀外交活動的籌備者。

明太祖洪武三十年,鴻臚寺這一機構正式設立,將其職責規定為

“掌朝會、賓客、吉凶儀禮之事。”

也就是我們前邊所提到的禮儀活動的籌備工作。

成功的外交?失敗的外交?明朝難以述說的功過是非

行人司

說了這麼多,都是別的國家向大明派使節,那大明有沒有派人出使國外呢?

當然有!

有去必有回,大明不僅經常向國外派遣外交使節,還設定負責這項工作的機構,名為

行人司

行人司裡的行人,其實就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講的駐外使節,但是,他的職責要比今天的駐外使節更多一些。為什麼呢?

因為大明的地位不一般,大明可是東亞地區的霸主,周圍的所有國家都是要以我為宗的,所以大明使節不僅要負責遞送國書等正常的外交專案,適當的時候,還要對所派駐國家的內政進行一定的裁決。

比如,某某國家出現了內亂,反叛者和國王相持不下,膠著之時,這個時候,

大明使節就可以居中調停,

出來說一句話,表示自己支援誰,那誰的背後就有大明朝撐腰,自然也就贏了。

市舶司

上述就是明朝所設立中央負責外交的機構,除此之外,還有負責民間與國外貿易的機構,即

市舶司。

成功的外交?失敗的外交?明朝難以述說的功過是非

大名鼎鼎的鄭和在下西洋之時,擔任的官職就是大明市舶司正使。

在南宋,對外的貿易就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因此設定了市舶司,元明兩代都進行了繼承,在永樂年間,由於朱棣的推動,對外貿易極大發展。

但可惜的是,到嘉靖年間,由於倭寇的猖獗,明朝不得已之下,實行

海禁政策

,關停了幾乎所有的對外貿易口岸,雖然此舉遏制了倭寇,但對於我國的對外貿易,影響極大。

略顯單薄,可簡單道盡的大明外交

如果從大明具體的外交關係入手,我們能夠明顯地發現,大明的外交還是略顯單薄,與今日國與國之間複雜的外交相比,明朝的外交其實很簡單。我們大致可以用幾個簡單的事情概括清楚。

鄭和下西洋,交趾管轄問題,倭寇之亂,萬曆援朝戰爭。

如此簡單的幾個事例卻可以將大明朝近300年的外交說完,客觀說明,儘管大明有外交,但是這種外交還是很淺薄的。

鄭和下西洋雖然擴充套件了明朝的外交視野,但是僅僅只是擴充套件,並未深入瞭解,所建立起來的

外交關係十分淺薄,

由於相距遙遠,一旦中途出現一點波折,外交關係即被打斷。

而明朝所採取的朝貢貿易的路子明顯讓大明的財政吃不消了,所以,朱棣駕崩後,除明宣宗對於下西洋進行了一個收尾以外,此事便再無人問津,成為了被

永久封印的外交壯舉。

對於交趾,即今天的越南,則明顯反映出,明朝統治者自朱棣以後

均缺乏雄圖偉略

的特點,外交上也已陷入了保守的境地。

自秦朝滅南越以來,越南納入中國版圖,唐宋時期,越南地區幾番易手,歸屬權未定。

明朝初年,朱棣將交趾地區收回,設立交趾省,本已將交趾主權確定,但其後繼之君缺乏遠謀,認為交趾貧遠,得之無益,撤回了交趾的管轄機構,使交趾得而復失,不禁讓人深感遺憾。

與日本的爭鬥可以說是明朝外交的最大事件。無論是倭寇之亂還是萬曆援朝戰爭,都發生在明朝的中後期,雖然都取得了勝利,但對於大明的國力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客觀上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成功的外交?失敗的外交?明朝難以述說的功過是非

結語:

大明的外交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從

外交機構的設立

來看,大明幾乎已經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但從具體的外交事件來看,卻又讓人感覺特別簡單。這其實充分說明了,

封建時代的外交是有多麼地畸形。

即便國力強大如大明,幾件外交大事似乎都算不得圓滿,可想而知,數百年後的大清,在末代國力衰微的情況下,

想取得外交的勝利又有多麼的困難。

參考資料:《明朝對外交流》《明朝外交使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