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懂做官的申時行和最牛的政治家張居正不同的人生道路

讀完了《萬曆十五年》,對我來說感觸最深的,是張居正和申時行做官的行事風格的差別。他們不同的性格和處事手段也決定了兩人完全不同的結局和歷史地位。

明朝最懂做官的申時行和最牛的政治家張居正不同的人生道路

張居正自信,才華橫溢,有宏圖遠志,同樣,他也自負,獨裁,完美主義。在他統治的時代,國泰民安,欣欣向榮,然而在看似祥和的朝堂上,卻暗流湧動,殺機四伏,只是由於他的強勢,一切都被掩蓋而對時局沒有大的影響。但當他離去的時候,便是爆發的瞬間,一切的積怨和密謀,都在這一刻,轟然爆發,在將張居正和他的理想社會推翻打爛的同時,建立起了新的格局。在這個格局下,申時行漸漸走到了帝國權力的核心。

明朝最懂做官的申時行和最牛的政治家張居正不同的人生道路

申時行正直,善良,負責,調和能力強;但同樣,在這些優秀品質的背面,是他的膽小,中立和老好人的形象。和張居正不同,他不想豎敵,他有正義感,也希望朝堂可以清明,大明可以富強,但他更不願意惹禍上身,捲入朝堂的鬥爭中去。所以,很多時候他看得透徹卻不明裡表示,他裡外調和,希望雙方安好,自己無事。所以在他做首輔的時代,國家安寧,小事不斷,大事沒有,只是,在這種情況下,最終不想得罪人的他,得罪了所有人,而最終,也只好黯然離去……

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兩人的特點。

首先來看張居正:無疑,他是明朝最傑出的政治家,沒有之一。他的存在,讓明朝多延續了幾十年。在他之前,明朝在嚴嵩、高拱的統治時代,國力衰退,入不敷出,已顯露出了日薄西山之勢。萬曆皇帝登基之初,地位不穩,時任首輔高拱甚至以元老重臣自居,藐視新皇帝。新皇帝有事詢問高拱,他竟敢肆無忌憚的說:“你自稱奉了聖旨,我說這是一個不滿十歲小孩說的話,你難道讓我相信他真的能管理天下事嗎?”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大明的江山,以然是不太穩了。而張居正的出現,給朱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張居正是心學的支持者。“知行合一”,懂得變通。為達目標,一切手段都是可以的,只要他的動機是好的,那麼就沒有背離初心,就是正途!這讓他從明朝的那些書呆子裡脫穎而出,並在經過幾十年的沉澱後,觸控到了大明權力的核心。

心學成就了他,同樣,也毀滅了他。他可以採取一切手段去實現理想,去建設大明,但是,在別人看來,一切都變了味道,有的人因正義而憤懣,有的人因利益而憤懣,有的人因權力而憤懣。總之,在他統治的十年裡,他是理想的實踐者,但在這個過程中,他走到了所有人的對立面,他不再屬於文官集團,而成為了獨立的一方面。他活著,無人敢於說他的壞話;可當他死去,那麼所有隱疾都會爆發,反噬之力摧毀了整個家族。

張居正的理想,是宏圖大志!是造福整個大明,會影響後代千秋萬代的大志。要改變的是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會有無數人的利益被損害,本來這種變遷應該是一群人甚至一代人去承擔,但張居正,他一個人承擔了!這也就驗證了那句話:“證道者,身死已”。

張居正,他和那些所謂的奸臣其實沒多少差別,一樣的權力熏天,一樣的家財萬貫,唯獨不同的,有兩點:一是,他辦實事,在他統治的十年,國富民強,大明煥然一新,他的萬貫家財,並不是搜刮民脂民膏來的,雖然下面的官員進貢過來的東西多少有些嫌疑,但是和他的功績比起來,無傷大雅。二是,國威再立!兵強馬壯,無外犯之敵,還可以支援朝鮮。綜合這兩點,國家內外,一片盛況,對他褒獎再多,也不為過了。

然而,他最終還是被拉下了神壇。他被攻擊是必然的,上面就提到,他和大奸臣從外來看,其實沒多少差別,也勿怪愛國志士的攻擊。而真正要拉他下來的,是為了權力。皇帝要實權,就要打倒張居正立威,文官想晉升,就要推翻張居正來記功績。不然的話,以他的所謂獨裁和家財萬貫,是不可能在死後被萬曆皇帝如此打壓的。畢竟,在淋尖踢斛的明代,受賄的事,大家都懂,只是不明說,也沒必要死了之後還要問罪。

而為什麼所有人都會找他做墊腳石,只是因為他樹敵太多。這是他性格的特點,即給他帶來了好處,也給他帶來了壞處。他的自信是最大的特點,因為自信,他在幾十年的官場鬥爭中贏了,觸控到了權力的核心,叱吒風雲,無人敢敵;同樣,因為自信,他對別人的要求一樣很高,觸怒了所有文官,但他無所畏懼。他對小皇帝的要求一樣很高,因為他覺得自己在培養一代明君,就要時刻都以最高的標準要求他,卻忘了對方也是人,而且還是個孩子。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信任,讓他忘記了自檢,短時間還好,長年處在權力的中心,終於讓自己的行事作風變了又變,他只知道自己最終的目標沒變,但平時的行事,已和貪官汙吏無異!

成也自信,敗也自信。理想的實現,本就很難,不信任也可以理解,只可惜,當他站在所有文官的對面,並且要改變大明已經延續了一百多年的文官制度時,他就已經成了所有人的眼中釘。

對於張居正,沒有多的話,一代天驕,明代第一,他的宏圖大志,讓我敬仰,他的政治手段,讓我佩服,他為理想,為大明的嘔心瀝血,讓我無話可說。十年執政,不算長,也不算短,但在這十年,他照亮了整個大明,照亮了整條中華歷史的長河!

申時行,相對於張居正,則平凡了太多。而他的理想,則也相對的平凡了許多:“不肖者猶知忌憚,賢者有所依歸”。這是要在他當政的時代,人們各盡其才,所有人不得有歹念。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一個真正負責的人,一個調和家,一個檢查者。他沒有張居正的才華,沒有那麼多手段,也無法改變整個大明的軌跡,他只有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用他的本分,用他的生命,給大明護送一段路罷了。當然,他同樣受自己的性格影響。他不想得罪所有的人,裡外調和,調和皇帝和文官的關係,不願意得罪任何一方。他手段溫和,保持中立,而說的嚴重一點,甚至可以說是膽小怕事!但又無可厚非。我們可以看出,實際上,他看的清很多東西,他比所有人都懂,都明瞭,但他不說,他將自己置身在這一切之外,只求不受影響。這一切的一切,是為了自保罷了。可能是看到了張居正的下場,他怕了,而他也老了,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堅持多久,他還有太多的掛念,他無法不顧及他們,所以最終,他選擇了中立,選擇了帝國守望者這個角色,守護著帝國,打壓奸臣,讓所有人各盡其職。並在最後,終於堅持不住的情況下,推出了官場,安然離開,同樣,也是黯然離開。

明朝最懂做官的申時行和最牛的政治家張居正不同的人生道路

申時行相對於張居正,更加溫和,也更加平庸。所以他沒有那麼高的成就,但最終他全身而退。也許,這延續了幾千年的官場有他自己的潛規則,就像在賭場,你下多少的注,就會有多大的風險,像張居正一樣的,叱吒風雲,權及一時,但最後陪的時候也是血本無歸,傾覆了所有。而申時行,他不像張居正那樣無限風光過,但最後他得以保全,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