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統一中國,為何必須實行“先南後北”的戰略?

宋太祖趙匡胤奪取政權,順利而迅速地平定了內部反抗勢力之後,新建王朝得到初步的鞏固,便轉而著手準備統一中國的軍事行動。

當時,南方有南唐、吳越、南平、湖南、南漢、後蜀、漳泉等割據勢力,北方有北漢、遼國。這種四分五裂的局面,嚴重阻礙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和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也威脅著北宋王朝的安全。

不可否認,在四分五裂的割據勢並峙的中國大地上,遼和宋是兩個力量最強、最具備統一中國條件的國家。

就遼和宋而言,遼國的經濟、軍事力量又顯然佔優勢,而宋王朝由於建國不久,在國力方面處於劣勢。

趙匡胤統一中國,為何必須實行“先南後北”的戰略?

北宋建國時,遼已立國四十餘年,幅員廣闊,五穀常常豐收,人口繁殖很快,經濟實力遠比深受五代戰亂之害元氣未復的宋強大。

再從軍事實力上來看,遼國當時擁有軍隊五十萬,而宋只有禁兵十九萬,差距是非常大的。

面對這樣的形勢,怎樣做才能統一天下呢?為這件事,宋太祖常常夜不能寐。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八月,趙匡胤即位不久,就開始“密訪策略”,向大臣們徵求意見。

大臣張永德進言:“北漢兵少而勇悍,再加上有遼國當外援,不可匆忙進取。臣以為,應當多派出兵卒,騷擾北漢的農田作業;再派間諜打入遼國,破壞離間遼和北漢的關係,以斷絕北漢的外援,然後再伐北漢不遲。”

趙匡胤統一中國,為何必須實行“先南後北”的戰略?

宋太祖對這個辦法表示贊同,當即指示按這個思路來辦。

入冬,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太祖苦思用兵方略,難以入睡,便約了皇弟、開封府尹趙光義,深夜去敲宰相趙普的大門。

趙普開了門,見皇帝屹立風雪之中,非常吃驚,連忙迎進相府。

他命令在堂屋內鋪起厚厚的地毯,燃起熾熱的烤肉炭火。眾人圍爐而坐,趙普的妻子和氏親自把盞行酒。

酒至數巡,趙普這才問趙匡胤:“陛下所來為何事?”

趙匡胤統一中國,為何必須實行“先南後北”的戰略?

趙匡胤答道:“朕實在睡不著啊!臥榻之外,都是人家的地盤,因此特來找你商量。”

接著,趙匡胤又用試探的口吻說道:“朕打算收復太原,你看怎麼樣”。

趙普表示不同意:“太原位於西北二邊,如果一舉而下,那麼,遼國南下的邊患就要由我們獨擋了。還不如暫時留著北漢,等到平定南方諸國以後,它那彈丸之地不就無處可逃了嗎?”

趙匡胤笑著說:“正中我意,我原是試探試探你的。”

趙匡胤統一中國,為何必須實行“先南後北”的戰略?

經過二年多的醞釀和反覆徵求臣僚的意見,宋太祖終於確定了“先南後北”的統一中國的策略。

這個策略,太祖曾對皇弟趙光義完整地表述過,他說:“中國自五代以來,兵連禍結,國庫空虛。欲建大業,必先戰巴蜀,其次取廣南、江南。這樣使國家儲藏富饒起來。北漢與遼接境,與其先伐取北漢,由我大宋獨自承擔遼國之患,還不如先放過它,可以作為我的屏障!等我國富饒之後,再去攻取也為時不晚。”

公元963年,趙匡胤出兵兩湖,一舉滅掉南平、湖南兩小國,之後相繼滅掉了後蜀、南漢和南唐。實踐證明了宋太祖“先南後北”戰略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