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黃金搭檔成霸業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為振興秦國,任用商鞅進行變法。變法在當時並不是秦國獨有,早先魏國任用李悝變法,楚國任用吳起變法,韓國任用申不害變法,都達到了富國強兵的效果。而商鞅變法集各國變法之大成,是持續時間最長、涉及面最廣、改革的最徹底的一次變法。

商鞅變法是將秦國從原來的采邑制,變成了國君集權制,集中秦國資源和財富,大幅度的提升了秦國民眾的生產潛力和戰鬥意志。這些讓秦國在與諸侯的激烈戰爭中快速脫穎而出,為最終統一六國鋪平了道路。

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黃金搭檔成霸業

那麼,秦孝公為什麼要如此大動干戈進行變法呢?

最緊要的原因是秦國面臨被滅國的危機。秦穆公去世後,秦國內亂頻繁,國君被殺、被驅逐,讓秦國元氣大傷。魏國任命吳起為將,侵佔了秦國的河西之地,將秦國鎖在函谷關內,如果不是魏國將目光投向中原,根本沒把秦國放在眼裡,秦國可能已經被滅了。

其次是秦國被認為是西方戎狄,被中原各國所輕視。當時秦人的主要生活方式還未開化,公公婆婆、兒子媳婦、兄弟妯娌都還是住在同一個屋簷下,這種習俗讓中原各國很鄙棄。秦國是被周天子正式冊封的諸侯國,然而其他諸侯並不把秦君當諸侯看待,更不願意跟秦君平起平坐。例如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秦國隸屬於戰勝國,然而之後的踐土之盟,秦國卻並沒有被邀請參加。

曾經流亡在外的秦獻公回國即位後,力求改革,學習魏國的變法措施,讓秦國的國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並且從魏國手裡奪回了大部分河西之地,但秦國也消耗甚大,秦獻公自己也在作戰時受傷,最終不治身亡。

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黃金搭檔成霸業

秦孝公即位時,秦國已是滿目瘡痍,再也經不起戰爭的動盪。為了儲存國力,秦孝公只能止戈息兵,並奉還了獻公從魏國手裡奪回的河西之地。以割地為代價換取短暫的和平後,秦孝公開始思考怎樣讓秦國強大起來?因為他知道,只有當秦國足夠強大,才能換得尊重。想要發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於是秦孝公向天下賢士頒發求賢令。

商鞅是魏國公叔痤的家臣,當時魏國李悝變法的餘威還在,商鞅結合李悝的思想,鑽研法家,頗有心得。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薦商鞅接任國相之位,魏惠王覺得公叔痤是生病病糊塗了,並沒有放在心上,公叔痤死後,商鞅在魏國空有一腔抱負和滿腹才能,卻無用武之地。恰巧秦孝公頒發招賢令,商鞅便來到了秦國。

在景監的引薦下,商鞅順利見到了秦孝公。也許是想試探孝公變法的決心,商鞅前兩次分別講了帝道和王道,這兩道固然好,但在群雄並起的戰國,還沒等這兩道起效果,秦國就已經被滅了,所以孝公聽的昏昏欲睡。直到第三次,商鞅才亮出真本事,講了法家的霸道和強國之術。他還建議秦孝公,要辦大事就必須將權力捏在國君手裡,應該收回貴族的治理權;以軍功為條件加官進爵,這樣才能鼓勵人民為國征戰。秦孝公越聽越來精神,他終於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強國之策,兩人一連討論了好幾天之後,秦孝公決定要任用商鞅變法。

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黃金搭檔成霸業

經過方案討論,公開辯論,以及前期準備,公元前359年,在秦孝公的鼎力支援下,商鞅的新法得到了全面推行,貫徹落實,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秦國的國力空前強盛,在隨後一系列戰爭中連續取勝。

但是新法觸犯了貴族的利益,由於孝公的支援,貴族並不敢公然違抗,只能嘮叨兩句。而孝公去世後,贏虔立刻跳出來誣陷商鞅謀反,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最終處以車裂的酷刑。不過新法沒有被廢除,依然維持著運轉,讓秦國最終得以吞併六國,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