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第二、三次西征

蒙古第二次西征(1235~1242)。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臺即位後,繼續執行對外擴張的政策。1235年,派遣他哥哥朮赤的次子拔都,率領50萬大軍再度西征。這支隊伍很快就徹底滅亡了花刺子模。不久,窩闊臺又率軍征服了俄羅斯。1241年,北路蒙古軍隊又大破波蘭與日耳曼人的聯軍。拔都親率蒙軍主力,由中路進入匈牙利,大獲全勝,其前鋒直趨義大利威尼斯,全歐洲震驚。此時,拔都忽然接到窩闊臺駕崩的噩耗,急速班師返回。

蒙古第三次西征(1252~1258)。1251年蒙哥即位,次年派其弟旭烈兀率軍進行第三次西征。1256年,旭烈兀統帥蒙古大軍渡過阿姆河西進,降服了波斯的木刺夷國(今裡海南)。1257年,蒙古軍隊揮師繼續西進,開始進攻報達(今巴格達),1258年2月滅亡歷時五百餘載的黑衣大食。此後,旭烈兀又率兵攻陷阿拉伯的聖地麥加,攻佔大馬士革,其前鋒曾渡海攻佔了富浪(蘭克的譯音)。本來旭烈還想進一步攻打埃及,因得到蒙哥死於伐宋途中的訊息,便率主力班師。

蒙古汗國的三次西征,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場戰爭,使蔥嶺以西、黑海以東的各族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對西域社會秩序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蒙古的軍事擴張,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程序,也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另一方面,蒙古大軍的西征,客觀上溝通了歐洲和亞洲之

蒙古鐵騎征戰歐洲的場景 間的交通,使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空前繁榮起來,中國的火藥、指南針、造紙術由此傳入歐洲,對歐洲各國未來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蒙古第二、三次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