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夷陵之戰如何避免慘敗,一統天下,幾百年前的秦國給出了答案

公元217年,劉備已經從一個賣草鞋的成為一方雄主。這個時候三國鼎立的局勢初具雛形,益州、荊州都在蜀漢的掌握之中,劉備正式稱王。在稱王之前,他與曹操為了爭奪漢中幾乎花了兩年時間,最後以弱勝強,大敗曹操。那麼劉備為什麼要爭奪漢中之地呢?

因為漢中的特殊地理位置。漢中離當時的長安很近,只要有機會,蜀漢既能從荊州向進軍,往東北是許昌,天子所在,迎回天子符合劉備的政治立意;往正北是曹魏的國都洛陽,能給敵人施壓,往西北可以與潼關會師。總而言之,有了漢中,蜀漢就不用像後來諸葛亮北伐那樣翻越秦嶺,畢竟每次翻座山確實有點麻煩。

劉備夷陵之戰如何避免慘敗,一統天下,幾百年前的秦國給出了答案

理想確實很美好,可惜當中變數太多。關羽聽到漢中之戰贏了立馬帶人猛攻樊城,連請示都不請示。面對關二爺的強勢進攻,樊城很快就支撐不住了,派人找曹操求救。曹操派的人就是于禁,也是他運氣不好,剛好此時天降暴雨,樊城周圍成了沼澤地,魏軍身披重甲,關羽拿出準備好的船隻,殺的曹軍片甲不留,這就是著名的水淹七軍。曹操知道後,大為震驚,連忙將合肥防孫權的軍隊調了回來。如果不出意外,關羽完全可以全身而退,蜀漢勢力再進一步。可惜,歷史向來喜歡開玩笑,關羽錯算了一個變數,這個變數就是孫權。司馬懿向曹操建議聯合孫權,夾擊關羽,約定事後不僅將荊州還給他,江南也割給孫權。關羽與孫權為了荊州一直鬧得不愉快,於是孫權斷了他的後路,關羽就這樣被活捉了。之後,孫權害怕關羽在荊州殘留的影響力,乾脆直接殺了他。

劉備夷陵之戰如何避免慘敗,一統天下,幾百年前的秦國給出了答案

然後就發生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夷陵之戰。值得一提的是,劉備決定打孫權,並非出於報仇的心態。此時距離關羽被殺已經過了兩年,他與陸遜兵力相當,差不多都是五萬。這一戰並不像《三國演義》中寫的蜀漢元氣大傷,劉備抑鬱而終。看劉備的一生,其實基本都是在失敗,這一戰蜀漢損失了二萬人左右,這點挫折是打不倒他的,何況後來劉備還在白帝城活了一年有餘。要知道,劉備那時已經63了,三國人均壽命只有30,劉備算是高齡。關羽水淹七軍後,孫權的最大敵人就從曹操變成了劉備,孫劉之間必有一戰。

荊州物資豐富,與益州互為犄角,是諸葛亮隆中對實現的重要戰略地。蜀中雖然也很富饒,卻缺少人才,益州疲敝不是說人口銳減,而是說人才不夠,荊州才子多,荊州文人派也是心向漢室的,比如說黃忠、馬良、費禕等。因此為了長遠發展,劉備與孫權必有一戰。當時曹丕忙著削弱宗親勢力,孫權的部隊與曹魏又多有衝突,所以他想賭一把曹丕不會插手。賭贏了漢中之戰的他卻沒有賭贏夷陵之戰。

劉備夷陵之戰如何避免慘敗,一統天下,幾百年前的秦國給出了答案

那麼要如何避免夷陵之戰的慘敗呢?我個人覺得還有一計可行。

劉備不應該直接和孫權開戰,而是利用地形優勢阻擋吳軍。夷陵就是現在的宜昌,在三峽的東面,三峽的地形足以抵擋吳軍好一陣子。隨後劉備可以在成都、益州南部屯田,成都素有“天府之國”的美稱,糧食產量高。400年前,秦國王翦與楚國在此僵持了一年多,出動了60萬大軍才徹底蕩平楚國。強大如始皇帝,都無法迅速攻克成都。所以,劉備還是太著急了,當時劉備年紀也大了,蜀漢的高階官員老的老,死的死,劉備有些急於求成。

劉備夷陵之戰如何避免慘敗,一統天下,幾百年前的秦國給出了答案

益州南部就是蠻人部落,蠻人農耕不行,劉備可以利用糧食和蠻人首領交好,從益州南方慢慢屯田到荊州南方。孫權如果進攻荊南,蠻人部落自會擋著,蜀漢便可以趁機奪下荊州北部。荊州原本是劉表的,與孫權一向不合,荊州人民對劉備應該十分歡迎。只要荊州在手,後面一切就好說了。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劉禪從荊州南部繼續屯田,一方面能供應攻打洛陽漢軍的糧食,一方面可以慢慢侵蝕吳國南方,耗死孫權。這樣既能保住南方的基業,也能與北方分庭抗禮。等到司馬家與曹家撕起來,劉禪便能順勢而下,圖謀中原,興復漢室,一統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