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提倡楚國貴族世襲三代而後,不能再次享受世襲爵位,結果呢?

吳起提倡楚國貴族世襲三代而後,不能再次享受世襲爵位,結果呢?

戰國時代的商鞅變法非常出名,這個跟其所處的時代很有關係,當時很多國家都在搞變法,齊國在搞變法,韓國在搞變法,楚國也在搞變法,大多數國家都是依靠變法而圖強。所謂最成功的往往容易被人記住,商鞅變法顯然就是最為成功的,因此才被記住。而更早的變法比如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就因為不夠成功,而很少有人記住。更多的人則以吳起在魏國打造的魏武卒鐵軍為名,把吳起記錄在了歷史的畫卷裡。那麼,吳起在魏國能夠成功推行魏武卒,能夠在西河之地打敗秦國,使得秦國人數十年不敢東進,而在楚國為什麼又不能變法徹底呢?

這也跟當時楚國的國內格局有關。當時的楚國是楚悼王在位,這位君主是頗有想法的一位君主,楚國受到北方韓趙魏聯軍的壓迫,數年之間皆不能大舉北進中原,楚國的發展受到抑制。楚國國內有昭、景、屈等權臣家族,這些權臣家族代代世襲,享受著楚國的絕對權力,即便是楚悼王也處處受到擎制,於是楚悼王便迫切渴求人才,吳起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到了楚國,可以說楚悼王就是吳起背後的靠山,此後楚悼王駕崩,楚國朝廷發生動亂,吳起即在動亂中喪生,也即在想象之中。

吳起提倡楚國貴族世襲三代而後,不能再次享受世襲爵位,結果呢?

吳起到楚國推行變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使私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義不顧譭譽”,就是說貴族們不能完全站在個人或者家族的利益上來行政務之事,要一心一意的服務楚國君主。“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壹楚國之俗” ,這種種措施都是對楚國舊貴族的針鋒相對,吳起更是提倡凡是楚國貴族世襲三代而後,即不能再次享受世襲爵位,而只能依靠才華或功績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後,才能獲取到爵位。這就是動了貴族們的乳酪,絕了貴族們的錦繡前程。年長的貴族不喜歡吳起,年輕的同樣不喜歡吳起,這是吳起的悲劇。

吳起自認為背後有楚國國君楚悼王的支援,就能在楚國大展宏圖,徹底貫徹自我的想法,對舊貴族們的變法就非常直接,想的是一觸而就。當時的楚國貴族們皆“甚苦之”,貴族屈氏的屈宜臼就曾經與吳起有過爭論,提出過“善治國家者,不變其故,不易其常”,認為吳起推行富國強兵的方略是“陰謀逆德,好用兇器”,更是採用誅心的說法,責罵吳起是“逆天道”,是“禍人”。這位屈宜臼是當時楚國道家的掌門,吳起受到的不僅是楚國舊貴族們的反對,更是受到來自一個宗派的反對,重要的是這個宗派的風格本來是與世無爭的,也就是說吳起的變法已經與與世無爭的道家產生了衝突,這對吳起不是什麼好兆頭。

吳起提倡楚國貴族世襲三代而後,不能再次享受世襲爵位,結果呢?

楚國的吳起變法最終是失敗的,因為吳起對於舊貴族只是在用制度約束,而少了刑法的懲戒,這極有可能就導致吳起變法沒有商鞅變法那麼徹底,但吳起在楚國的變法也不是沒有成效的,比如“南收揚越,北並陳蔡”,就為楚國擴充套件了眾多的土地疆域,著名的蠻越地區,還有洞庭地區也基本是在這個時候納入楚國版圖的。

在吳起的富國強兵政策後,楚國與三晉之間的戰爭也逐漸呈顯上風,“戰於州西,出於梁門,軍舍林中,馬飲於大河”,楚人自當年楚莊王飲馬黃河後,楚悼王在吳起的幫助下,也再次將楚人旗幟立於黃河之畔。可惜的是楚悼王死於吳起之前,而楚人貴族們積累了數年的嫉恨,終於在這個時候爆發,貴族們形成聯盟,就在楚悼王葬禮上誅殺了有功於楚人的吳起,這似乎是所有春秋戰國時代變法先驅們的宿命,吳起死於此,商鞅也死於此。客觀上來說,吳起的宿命代表著很多變法先驅的悲劇,但歷史總有先行者,吳起商鞅正是這樣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