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豫讓擊斬趙襄子衣服,為何替主復仇後卻自盡?

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豫讓擊斬趙襄子衣服,為何替主復仇後卻自盡?

本期圖文單獨說一說戰國曆史上四大刺客之一的忠士豫讓。那麼這個豫讓到底士何許人也?您知道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嗎?豫讓和荊軻做的事事一樣的,但他們卻又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請您接著往下看吧。

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豫讓擊斬趙襄子衣服,為何替主復仇後卻自盡?

01 豫讓故事概述,留下知名成語。

豫讓,姬姓,畢氏。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人,是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趙、韓、魏聯手在晉陽之戰中攻打智氏,智伯瑤兵敗身亡。

為了給主公智伯瑤報仇,豫讓用漆塗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後為趙襄子所捕。

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伏劍自殺,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

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豫讓擊斬趙襄子衣服,為何替主復仇後卻自盡?

02 豫讓要給主公智伯瑤復仇。

豫讓原先曾臣事範氏和中行氏,但並不知名。他離開範氏、中行氏後又去臣事智伯,智伯對他很尊重龐信。等到智伯攻伐趙襄子,趙襄子與韓康子、魏桓子聯合起來,消滅了智伯,滅了智伯以後,他們就三分了智伯的土地。

趙襄子最恨智伯,把他的頭骨塗上油漆,作為飲酒的器具。豫讓逃到山中,自嘆道:“唉!士當為知己的人去犧牲性命,美女應為愛慕自己的人修飾面容。如今智伯是把我當作知己。我一定要為他報仇而死,以報答他,那麼我就是死了,魂魄卻不會慚愧了。”

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豫讓擊斬趙襄子衣服,為何替主復仇後卻自盡?

03 豫讓首次刺殺趙襄子失敗。

於是就改名換姓,扮做一個犯罪受了刑的奴隸,進入趙襄子的宮裡,在廁所裡做塗飾粉刷牆壁的事,身上帶著匕首,想要刺殺趙襄子。趙襄子上廁所時,突然心中一驚,便命人捉拿審問塗飾粉刷廁所牆壁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讓,身藏兵器。

豫讓說:“要為智伯報仇!”左右人便想殺了豫讓。趙襄子制止說:“他是個講義氣的人,我小心迴避就是了。況且智伯身死沒有後代,而他的侍臣要替他報仇,這是天下的賢人呢。”結果釋放了豫讓。

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豫讓擊斬趙襄子衣服,為何替主復仇後卻自盡?

04 豫讓自虐,為復仇準備。

過了不久,豫讓又用漆塗身,遍身長滿惡瘡,吞炭以使聲音沙啞,使自己的模樣不能讓人辨認出來。在街市上行乞,他的妻子都認不出是他了。朋友遇見了他,認出他來了,說:“你不是豫讓嗎?”說:“我是的。”

朋友為他如此模樣哭泣著說:“以您的才能,委身去臣侍趙襄子,趙襄子必然親近寵幸您。他親近寵幸您,您便可為所欲為,這樣不是更容易嗎?為什麼定要殘害身體,醜化面容?像這樣想要報復趙襄子,不是更困難了嗎!”豫讓說:“既已委身去做人臣奉事人,而設法殺人,這是懷著二心以事奉他的君上。我深知我這樣做是極艱難的!其所以要這樣做,乃是以此羞愧天下後世為人臣子卻懷二心事奉其君上的人。

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豫讓擊斬趙襄子衣服,為何替主復仇後卻自盡?

05 豫讓再刺被襄子擒獲。

朋友走了不久,襄子正要外出,豫讓就埋伏在他所必經之路的橋下。襄子來到橋邊,馬突然受驚,襄子說:“這定是豫讓啊!”派人查問,果真是豫讓。

於是襄子就責備豫讓說:“您不是曾經事奉範氏和中行氏嗎?智伯把他們都殺了,而您並不替他們報仇,反而投身於智伯做臣子。智伯也已經死了,您為什麼惟獨替他報仇的心如此深切呢?”

豫讓說:“我侍奉範氏、中行氏,他們都像對待一般人一樣對待我,我因此也按報答一般人那樣報答他們。至於智伯,他把我當作一國之中最傑出的人士對待,所以我也要像一個傑出的人那樣來報答他。”

襄子感慨嘆息流著淚說:“唉!豫子,您為智伯報仇已成了名了,我赦免您也足夠了,您自己做個安排,我不能再釋放您了!”派兵把豫讓包圍起來。

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豫讓擊斬趙襄子衣服,為何替主復仇後卻自盡?

06 豫讓求襄子衣砍擊,以示為主公復仇,然後橫劍自殺。

豫讓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不掩蓋別人的美德;而忠臣自有為名節而死的義務。前次您寬恕了你,天下沒有不稱讚您賢明的。今天的事,我本來應該伏罪受誅,但是我希望得您的衣服,砍擊它幾下,用來表示我替智伯報仇的意願,那麼我即便死了也沒有遺憾了。這不是我所能希望得到的,只是我大膽地說出我內心的話。”

當時襄子很贊成他的義氣,便讓使者拿衣服給豫讓。豫讓拔出劍來三次跟蹤跳躍起來砍它,並說:“我可以報答九泉之下的智伯了。”於是橫劍自殺了。豫讓死的那一天,趙國的志土聽到這個訊息,都為他落淚哭泣。

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豫讓擊斬趙襄子衣服,為何替主復仇後卻自盡?

07 總結與啟示

殺趙襄子不成,反襯出豫讓不是一般的職業刺客,他是義士,有自己的行事原則,寧可漆身吞炭,也不採取別一種更容易達到目的的途徑。後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行徑,即使成功,但是在氣勢和道義上,就差下很大一截子了。趙襄子亦是人中英傑。如此君主,想必豫讓也大為折服,他請求以劍擊衣,其實也含有報答趙襄子器重之意吧。

豫讓是一個忠義之士,在春秋時期,這樣的人並不少見,比如“趙氏孤兒”中的公孫杵臼和程嬰。對忠義之士的尊重,也許是趙襄子在被豫讓第一次行刺後,卻放過他的原因之一。史上把刺客這種職業做得很失敗的,首推荊軻和豫讓。前者費了老大勁才割下了其行刺物件的半拉袖子,後者的成就則好一點,豫讓臨死前把趙襄子的衣服變成了百葉窗。

除了一腔忠義之氣,豫讓其他可以稱道的地方似乎不多了。他應該不是一個武士,因為他的武力值很低。在《刺客列傳》記述的五大刺客中,他是唯一沒有真正出手行刺的,兩次都是動手前就被拿下,搏鬥的場面都沒有。豫讓是一個追求儀式感的人,他將儀式的完成放在結果之上。他所制定的行刺計劃都是不切實際的,真正有可能成功的計劃他又不願意採納。就連他最後的表演也是極具儀式感的。可以說他是一個氣大才疏的人。

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豫讓擊斬趙襄子衣服,為何替主復仇後卻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