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于敏中乾隆有多寵他?畫像懸於紫光閣,連小老婆都是誥命夫人

清代于敏中乾隆有多寵他?畫像懸於紫光閣,連小老婆都是誥命夫人

乾隆和清代官僚

《四庫全書》的編纂雖有小功,但四庫收錄之書和清廷趁機銷燬之書相比,十不足一,實為中華文化的一場大浩劫。談起修四庫,大家都想到紀曉嵐,但首倡之人並非紀曉嵐,而是于敏中。不懂清史的朋友不大熟悉他,其實此人在清史尤其是乾隆朝佔有重要地位,他是乾隆中期的軍機大臣之一,不是首席卻勝似首席,他為了溜鬚乾隆,極力鼓動開四庫館,憑四庫之功他受到乾隆喜愛,最終受賞一等輕車都尉,影象被繪於紫光閣,成為清代第一個受此封賞的漢臣。

清代于敏中乾隆有多寵他?畫像懸於紫光閣,連小老婆都是誥命夫人

紫光閣

一、于敏中其人

于敏中,1714年出生於江蘇的一個書香世家,1780年(乾隆四十四年)去世。他的曾祖父是順治時期的進士,當過知縣,一心為民,最後累死於任上;祖父是康熙年間的進士,著作諸多,文化素養極高;父親是武英殿編修,參與了《康熙字典》等的編纂。于敏中就是在這種文化世家中長大,天資聰慧,據說10歲就能誦讀《五經》,13歲能協助父親工作,14歲博覽百家。1729年,16歲的于敏中中鄉試;1737年(乾隆二年)殿試中狀元,時年23歲,是清代最年輕的狀元。

清代于敏中乾隆有多寵他?畫像懸於紫光閣,連小老婆都是誥命夫人

于敏中

二、輾轉基層

宋代以後,進士稱為“天子門生”,相當於取消了學子們對科舉主考官的私人情誼,但其實這並不能完全割裂學子們對主考官的感激之情,於是明清時期出現了座師。座師就是學子對科舉主考官的攀附,就是變相的師生關係,這種關係對學子此後做官大有助益。

于敏中在京城會試的時候,主考官是張廷玉,張廷玉曆經康雍乾三朝,備受信任,按照傳統政治規則,于敏中也就預設張廷玉為座師。被選為狀元后,于敏中旋即被分到翰林院修書,他在這裡待了七年,期間除授命編修《清宮史》外並無其他委任,很是清閒。直到1744年,于敏中被提拔為山東學政,第一次被外放出京,此後他輾轉地方一直就當學官,對地方文化事業做出了一定貢獻。尤其是在1747年轉任浙江學政,浙江經濟富裕,文風也浮華,對此于敏中在浙江大肆提倡實學,壓制浮華文風,章學成曾讚許于敏中在浙江“釁滌士林,疏剔荒穢,並有成功”。

清代于敏中乾隆有多寵他?畫像懸於紫光閣,連小老婆都是誥命夫人

清朝宮廷

三、回到中央

到了1754年(乾隆十九年),乾隆朝算是進入中期,40歲的于敏中在這一年也被調回京城任兵部右侍郎,開始接觸中央實權。不久轉升刑部侍郎,在此任上,于敏中對京師境內偏遠地區的治安和防汛都提出了好建議,這著實受到乾隆好評。不久于敏中就經歷了最為世人詬病的一件事,那就是“不孝”。1756年,父親去世,于敏中丁憂;1758年,對於敏中有過恩情的嗣父(于敏中先被過繼給他,後來又被送回來)於枋又去世,他只能繼續丁憂;不久,于敏中生母又去世,還得繼續丁憂。封建王朝以孝治國,現任官員的親屬亡故以後,必須辭官,回家守喪,這就是丁憂。接連丁憂,于敏中害怕久不在位,職位不保,就隱瞞了母親死訊,將嗣父、生母之憂合二為一。這事放在今天也許不是大事,但在古代可是“不孝”,是道德汙點。于敏中於是被御史彈劾,但乾隆不僅駁回了御史的彈劾,還大罵御史“誇大其詞”“汙人名節”,可見乾隆對於敏中的喜愛了。

于敏中的仕途沒有受到“道德汙點”的影響,1759年就升為戶部侍郎,成了帝國財政的掌握者之一。1760年,以戶部侍郎銜在軍機處行走(軍機大臣),已經成為帝國決策者之一,地位類似於宰相。進入軍機處後,于敏中迎來了一生的輝煌。

清代于敏中乾隆有多寵他?畫像懸於紫光閣,連小老婆都是誥命夫人

乾隆

四、不是首席勝似首席

于敏中進入軍機處時,資歷較輕,官職不高,所以存在感不強,只是諸多軍機大臣中的一個。1773年升為正一品文華殿大學士、軍機處行走。1774年,首席軍機大臣劉統勳去世,按照進入軍機處的時間來算,劉統勳之後就是于敏中,所以劉死後,于敏中就算是軍機處首班,在滿人軍機大臣舒赫德之上。當然,事實上,不論是上諭、廷寄,還是乾隆賞賜臣下御製詩的名單排名,于敏中都不是第一,所以于敏中絕對不是真正的首席軍機大臣。可這並不妨礙他實行首席軍機的權利,用不是首席、勝似首席來形容於敏中在軍機處的地位是恰當的。

清代于敏中乾隆有多寵他?畫像懸於紫光閣,連小老婆都是誥命夫人

劉統勳

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看出:

一,乾隆對於敏中的寵愛。乾隆前四次南巡都是于敏中陪同,後幾次出巡時沒陪同,是因為那時候于敏中已經死了。于敏中陪伴得特別好,以至於第三次、第四次巡行之後,于敏中受賞加俸一年。據統計,自1762年乾隆初次巡行江南到1780年于敏中去世,這18年間,乾隆四處旅行13次,都有于敏中的陪同。于敏中去世後一年,乾隆就追封他為一等輕車都尉、影象懸掛紫光閣、牌位入賢良祠,這是清代第一個受此殊賞的漢臣。此外,對於敏中家人,乾隆也多有照顧,于敏中的夫人是一品誥命,就連妾室也被封為三品。給妾室封誥命,乾隆朝除了滿洲大貴族尹繼善外,就只有于敏中了。

二,政治話語權。于敏中雖然位居群輔,但卻屢次和首席軍機唱反調。乾隆朝兩件大事,一個修四庫全書,一個王亶望案,都和于敏中有關。1772年廷議開四庫館之事,當時首席軍機大臣劉統勳力主不可,于敏中就公開唱反調,堅持必須開,二人爭得不可開交,請乾隆裁定,乾隆最終倒向了于敏中一方。而1774年于敏中首倡甘肅實行捐納制度,即甘肅有錢人給錢就能換得國子監監生的身份,當時的軍機大臣舒赫德反對,于敏中又和舒赫德一番唇槍舌劍,最後皇帝依舊支援了于敏中,結果引發了乾隆朝最大的貪汙案王亶望案,查獲贓銀280多萬兩。劉統勳被乾隆稱為“肱骨”,舒赫德是滿洲大貴族,二人地位以及和乾隆的感情都比于敏中高,但在這些鬥爭中乾隆都支援了于敏中,足見於敏中實際政治話語權極高。

清代于敏中乾隆有多寵他?畫像懸於紫光閣,連小老婆都是誥命夫人

影視劇中的王亶望

文史君說

于敏中生前有廉潔謙遜之名,但他死後,於家後人卻意外暴露于敏中積累有200萬兩白銀,于敏中的形象在乾隆心中自此毀滅,隨後查出于敏中諸多劣行。比如勾結太監高雲從,高雲從給於敏中內宮皇帝的訊息,于敏中幫他擺平強佔土地的官司;于敏中提拔楊景素,楊景素官至直隸總督後又提拔于敏中之弟於易簡為直隸布政使;蘇松糧道章攀桂耗資2。25萬兩,為于敏中營造花園,于敏中以師生之誼不好推辭為由欣然接受;在乾隆朝第一貪汙案王亶望案中,時人也都認為王亶望貪汙實在是因為仗著“于敏中為之庇護”。1786年的時候,乾隆帝在上諭中又提到了于敏中,他說自己“覽嚴嵩傳,觸動鑑戒……于敏中著撤出賢良祠”。

參考文獻

高翔:《略論清朝中央權力分配體制——對內閣、軍機處和皇權關係的再認識》,《中國史研究》1997年04期。

周遠廉:《乾隆皇帝評述》,《滿族研究》2003年01期。

楊雪:《于敏中年譜》,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