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深山老林到死也沒出山,連諸葛亮都不敵他,這位能人是誰

三國時期,不僅出現了張飛、關羽、張遼、太師祠、呂布、趙雲等軍事將領,而且出現了諸葛亮、周瑜、郭嘉等謀士,為三國時代增添了許多光榮。因此,謀士群體作為各個爭鬥方的智囊團,對於一個國家的興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曹操沒有郭嘉,曹操的權力就不會如此迅速的改變。因此,赤壁戰役結束後,他哭著說:“若奉孝在,孤不至此。”而劉備更是如此。在見到諸葛亮之前,劉備一直過著流浪的生活,甚至連安頓下來的地方都沒有。在遇到諸葛亮之後並在諸葛亮的輔助下,劉備算是在三國勢力中站穩了腳跟,赤壁之戰打敗了曹操,從而贏得了荊州、西川和漢中,並利用這一形勢奠定了世界的三個部分。

隱匿深山老林到死也沒出山,連諸葛亮都不敵他,這位能人是誰

事實上,在三國時期,有許多謀士,他們並沒有加入任何一方勢力,而是過著平靜舒適的鄉野生活,“他們的一生都在這個亂世上,而並不求取王城貴族的名聲”。其中有兩個人,他們堪稱最厲害的隱士,直到死後都沒有出來過,連諸葛亮都甘拜下風。第一個人是司馬徽。但是別說到司馬徽,大家就跟司馬懿相提並論。他們雖然都是司馬姓,但絕對不是親戚,更加沒有血緣關係。

隱匿深山老林到死也沒出山,連諸葛亮都不敵他,這位能人是誰

司馬徽是東漢早期著名的學者。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後鬼谷子傳人”之稱。正是由他的建議,當時到處疲於奔命的劉邦才能瞭解到諸葛亮和龐統。也可以這樣說,如果不是司馬徽的存在。劉備一生可能到處漂泊,更不要說建立蜀國形成三國鼎力的現象了。

隱匿深山老林到死也沒出山,連諸葛亮都不敵他,這位能人是誰

事實上,從三國時期某臣的角度來看,無論是諸葛亮還是龐統,他們幾個人的價值觀是一樣的,都是希望匡扶正統。這實際上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原因,興趣相同的人可以才能有共同的語言。司馬徽之所以如此舉薦諸葛亮和龐統,把他們介紹給劉備,是因為他們有著一樣的願望。

隱匿深山老林到死也沒出山,連諸葛亮都不敵他,這位能人是誰

但是司馬徽卻十分願意退隱山林當個隱士,他雖隱居於山林野外但是他卻是一直心繫天下,時刻關注著天下的態勢,雖然人在山中可是心已經進入了這團迷霧之中。也許這就是司馬徽的真實面目,所以他想透過介紹諸葛亮和龐統來建立自己的政治野心。像孔子和鬼谷子一樣,孔子和鬼谷子本人從來都是一個不出山的豪傑,而是越來越願意培養年輕人,透過年輕人的力量捭闔縱橫,指點江山,決戰於千里之外。

隱匿深山老林到死也沒出山,連諸葛亮都不敵他,這位能人是誰

俗話說:“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像司馬徽這樣在外界享有盛譽的人,總是被人們銘記。關於劉表有這樣的想法。正是由於他自身理解的侷限,雙方都不習慣,最終不歡而散。這也是歷史上非常正常的事情。否則,怎麼說千里馬經經常見,而伯樂卻不常有?司馬徽身上有許多有趣的典故,如司馬、豬與人、園中耕作、臨蠶借等。他們無一不能揭示司馬徽智慧的一面。

隱匿深山老林到死也沒出山,連諸葛亮都不敵他,這位能人是誰

還有一個跟司馬徽相似的的人。他也是東漢初三國時期著名的隱士。他是司馬懿的老師胡昭。說起胡昭,連曹操的臉都沒有給過。曹操很不舒服,但很無奈的說到: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方式活著!能過上那種不問世事的生活才是好,我也不改勉強你的。於是,胡昭邊帶著長輩和孩子來到陸渾山,自己下點耕種,以清淡求道為樂事,以研讀經籍來自娛自樂。

此外,胡昭的存在也導致了當地生產生活的大量穩定。三國時期的戰事,並沒有出現在胡昭隱居的地方。那是因為,所有戰亂之軍都認為“胡昭是一個智者,都決不侵略胡昭的族人”,所謂是一方名士之士保的一方安寧這是有原因的,在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司馬懿,胡昭引以為豪的弟子,胡昭與司馬懿相敬如賓像兄弟一般相處。即使司馬懿遇到麻煩,他也不顧山川險峻奔向司馬懿的敵人那裡替他解圍,最後救了司馬懿的命。

隱匿深山老林到死也沒出山,連諸葛亮都不敵他,這位能人是誰

事實上,司和胡都非常的看好劉備,所以胡也希望他的弟子司能夠對劉備起到幫助,但司馬懿違背自己的意願,選擇了曹操,成為諸葛亮的強敵,劉備恢復漢朝的野心被粉碎了,這可能是胡昭最不想看到的。那麼,為什麼胡昭和司馬輝願意幫助劉備呢?除了漢代的一個宗族劉備,一定還有一個獨特的另一面,因為這樣他才能得到所有隱士的幫助。

小編認為,若是胡昭跟司馬徽都出山幫助劉備的話,那麼三國鼎立的局面是不是又會有變化。,說不定劉備確實能一統三國,完成大業。各位看官們這麼看呢?歡迎留言告訴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