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臥薪嚐膽”家喻戶曉,“狡兔死,走狗烹”的缺德事卻鮮有人知

除掉了夫差,佔有了整個吳國,勾踐終於實現了刻骨銘心的誓言。正所謂,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吳滅之時,本應是越國君臣彈冠相慶的日子,

但君臣只能同辱不能共榮的歷史悲劇已經開場。

勾踐“臥薪嚐膽”家喻戶曉,“狡兔死,走狗烹”的缺德事卻鮮有人知

武臣范蠡很聰明,他不顧勾踐的懇切挽留,乘盈盈西風,駕一葉扁舟,涉三江,入五湖,泛大海,最後流落到桃花掩映的齊國陶山做了隱士,閒暇時做起了買賣,竟不知不覺成了商場巨賈。

據說,范蠡臨行前,給文種留下一封信: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同樂。子何不去?”

為此,文種曾經動心過,但他終究捨不得多年辛苦拼來的榮華。

勾踐“臥薪嚐膽”家喻戶曉,“狡兔死,走狗烹”的缺德事卻鮮有人知

後來,勾踐親自登門拜訪這位名聞天下的功臣,並不陰不陽地說:”我用了你七術中的三術就滅了吳國,你剩下的四術將派何用場?“文種無言以對,勾踐扔下伍子胥自殺用過的”屬鏤劍“揚長而去。

直到此時,文種方才仰天長嘆自己愚不可及,口中吟詠著范蠡的絕世忠告伏劍自殺。

他曾在漫長的歲月裡與國王共苦,如今卻沒有任何機會與之同甘。

勾踐“臥薪嚐膽”家喻戶曉,“狡兔死,走狗烹”的缺德事卻鮮有人知

在吳國滅亡不久,對勾踐有姑息、保護之功的伯嚭帶著得意的神情來到越廷,恬不知恥地向勾踐求賞。然而,他太不瞭解曾經向他行過賄、磕過頭的勾踐了。

按照正常的思維,任何明智的君主都不會喜歡吃裡扒外、賣主求榮的小人。於是,勾踐借伯嚭的人頭警示自己的臣民:“這,就是不忠誠的代價!”

那位在滅吳中不算無功的西施也未能倖免,說王后擔心她猶存的風韻讓勾踐分心,因此將她裝入皮袋沉入了錢塘江。望著水中冒出的氣泡,勾踐夫人幸災樂禍地說:“此亡國之物,留之何用

?!

勾踐“臥薪嚐膽”家喻戶曉,“狡兔死,走狗烹”的缺德事卻鮮有人知

3000年後的今天,回想那一幕,我們彷彿仍能聽到這位絕世美人被溺死前驚恐掙扎的哭聲。唐末詩人羅隱不無遺憾地說

“家國興亡自有時,時人何苦咎西施?西施若解亡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滅掉吳國、殺掉功臣後,勾踐率軍北渡淮河,與齊國、晉國等諸侯在徐州會盟,併發起了對徒有虛名的東周王室的進攻,逼迫周元王封勾踐為伯,越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春秋一霸。